直播预告|健康养生大讲堂:秋冬养阴 补益重在“对证”

二十四节气里的秋分即将到来,“分”有着平分、一半的含义,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而过了秋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增大,气温也下降得更快了。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收敛的季节。这句话在中医理论中也很有讲究: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浮于体表的气血向内收敛,人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秋冬两季做好收敛闭藏工作,注意保暖和休养生息,不过度损耗气血,并做好对证补益,才能尽可能少生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进补?又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北京晚报《健康北京》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志国,一起聊聊秋冬补益的要点。

秋分是温与凉的分界点

在中医看来,秋分之前气候偏温,仍能感受到夏季的余热,而秋分之后气候偏凉,已接近冬季的初寒。这里所讲的“温”与“凉”,对应着阴阳学说中的“阳”与“阴”,同时也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对于描述和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病邪属性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的来说,中医讲究调整阴阳,使之保持和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

那么要如何调整阴阳呢?《黄帝内经》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一般理解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正好与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相吻合,这也是中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养阴不只是吃 记牢这些重点

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指自然界的六种气候现象。中医认为,“六气”的正常变化不足以使人致病,但当气候变化异常,且存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外邪能力下降的情况时,“六气”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六淫”。

“燥”为秋季的主气,具有清肃、干燥的特点。燥邪易伤及人体津液,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最易被燥邪所伤。因此,在秋季养阴应重视养肺、润燥、生津,具体可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衣:秋季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衣物,要适时、缓慢地增减衣物,这才是正确的“春捂秋冻”。用中医的观点来解释,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准备。但是幼儿、老年人、罹患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患者、体质虚弱人群,在“秋冻”上要谨慎,更应重视保暖。

食:在秋季,饮食应在清淡、富有营养的基础上,偏向一些酸、涩的食物,主要以防燥、滋阴、润肺为主,如沙果、苹果、石榴、葡萄、山楂、梨等,这些大部分是应季水果。也可以多吃一些甘寒、滋润之品,如银耳、山药、百合、蜂蜜等。晨起可多食粥,起到生津益肺的作用。同时,应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都要少吃,以免伤及肺气、阴气。

住:《黄帝内经》中讲“夜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的睡眠时间相较春夏两季应做一些调整,即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居室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洁和湿润,有助于避免燥邪。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根据温度加盖被子,至少腹部要盖一些衣被,以防受凉诱发腹泻。

行:相比炎热的夏季,秋天应适当多准备一件长袖衣服,在早晚温度偏低或天气突变时起到保暖的作用,有效减少罹患感冒的次数。出行要多接地气,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也有助于养阴。另外,在秋日也需适当防晒。

虚则补之 不同体质方法各异

俗话说,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自古民间就有着贴秋膘的习俗,老百姓喜欢在秋季吃大鱼大肉。但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进补、贴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对证进补、按需进补。对于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病控制不佳,或体型肥胖、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黄帝内经》中讲“虚则补之”,即证候属于虚的,可以用补法治疗。虚证可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类型,补法也是相对应的。那么不同体质的人具体该怎么进补呢?

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动则气喘、多汗、畏寒、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等症状。药补时常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益肺胃、大补元气之品。食补则主要用糯米、白扁豆、大枣、猪肉、鲫鱼、蘑菇等。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甲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症状。药补时常用人参、黄芪、山药、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等。食补则主要用猪肝、大枣、花生等。

阳虚主要是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表现。药补时常用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等。食补可多吃一些羊肉,亦可做成生姜羊肉汤等。

阴虚主要有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表现。药补时常用人参、当归、阿胶、玉竹、熟地、麦冬等。食补则可多吃一些芝麻、糯米、绿豆、藕、大白菜、木耳、银耳、百合、牛奶、鸭肉、猪皮等。

直播预告:“健康养生大讲堂·秋冬养阴 补益好时节”健康科普讲座

北京晚报《健康周刊》策划的“健康养生大讲堂”互动直播栏目于2021年正式开讲。结合二十四节气、健康日等特殊时间节点,邀请三甲医院医生、知名养生专家、健康领域学者、国家一级营养师等嘉宾,通过浅显易懂的科普方式、真实的诊室故事,帮助大家了解常见病防治知识,从日常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避开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误区。健康养生大讲堂至今已开播近50场,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今年,健康养生大讲堂焕新升级,继续陪伴大家一起关注生活中那些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9月22日,在秋分节气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举办一场以“秋冬养阴 补益好时节”为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志国,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莉萍,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毅,喜马拉雅健康生活头部主播、健康科普畅销书作家佟彤将做客直播间,一同探讨秋冬养阴好方法、科学用药以及值得注意的补益误区。

直播时间:9月22日20:00

直播平台: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补益   大讲堂   黄帝内经   秋冬   药补   秋分   健康   黄芪   秋季   预告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