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费劲加入以色列的中国犹太人,现在都忘恩负义了吗?

文|历史萌萌哒

编辑|历史萌萌哒

“你们中国人,帮我是义务!”

这是巴以冲突中被绑架的那位以色列女孩的妈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趾高气昂说出的话。讲真的,在听到她口中说出的那两句话时,我人都愣住了,从来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她的脸皮可以这么厚?

更让人气愤的是她的那一句“你们中国人”,更有网友从国外找到了她的一些资料,更是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才叫“忘恩负义”

趾高气扬的以色列母亲提出的荒诞要求

这位跑到中国网络上为她的以色列籍女儿求助的母亲叫做李春红。李春红是她曾经的中文姓名,在采访中,主持人再次确认了她以及她女儿的国籍,都是以色列,和中国半毛钱关系没有,并且她的女儿出生地点是在以色列而非此前以色列大使馆所说的北京,在确认完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之后,名场面出现了,这位李春红女士以非常高傲的语气说出了那句话——“你们中国人”。

从她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外国人的身份上,可是她却认为中国帮助她是“义务”,这就多少有些离谱了。

而且有网友查了一下她的身份信息,发现了一个更离谱的事情,她本来是中国在90年代的一个大学生,这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当时国家有公派留学计划,她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可是在她前往外国留学毕业之后,她却拒绝回到中国,自愿放弃了她的国籍,选择成为一名外国人,除了“忘恩负义”我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她的行为了。

所以她以一种非常高傲的语气向中国提出的要求是非常荒诞的,我们国家会尽全力去保护每一个在海外的同胞,但对于李春红这样的人,他们应该找的是以色列政府而不是跑到中国网络上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中国人的帮助。

其实在以色列有不少的华人,在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在当地的使领馆也一直在关心他们,为他们解决困难,但是在以色列的华人群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们的人数不算太多,长着黄皮肤黑头发,会说希伯来语,但也有着一嘴流利的河南话,他们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开封犹太人”,他们如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对于中国的态度又如何呢?

故事还要从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讲起。

以色列建国,号召犹太人回归

其实二战爆发之后,犹太人就已经开启了他们的流浪生涯,他们大部分选择前往美国也有部分人选择前往中东,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块土地是《圣经》记载的犹太人发源地。当时中东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也接纳了前来避难的犹太人,但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份“好心的接纳”导致了后续一系列事件以及数十年的争端。

1947年前后中东的犹太人已经形成了许多大规模的聚居点,这也让他们萌生了建国的想法。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不公平的分配下巴勒斯坦地区被一分为二,这就是著名的“联合国的181号决议”,犹太人则拥有了该地区57%的土地,并且大多是淡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与阿拉伯人分到的丘陵山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两者如今矛盾的根源之一。

1948年5月14日,英国殖民者正式放弃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管辖,以色列也在这一天正式宣告成立,在他们成立之后,就开始号召全世界的犹太人前往以色列建设他们的国家,同时建国初期的以色列还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人加入他们的国家。

于是以色列的“国父”戴维·本·谷里安就提出了一部名叫《回归法》的法律,规定只要是能够证明自己的母亲有1/8的犹太血统,同时能够掌握希伯来语以及犹太人宗教、礼仪的人就可以加入以色列。这部法典颁布之后,许多在外的犹太人都选择前往中东成为一名以色列公民短短的几年间就有数十万犹太人来投奔他们。

再加上犹太人出色的商业思维以及雄厚的财力,他们很快就将以色列打造成了一个发达国家,并且在历次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鲜有败绩。

犹太人对宗教非常狂热,以色列更是被全世界的犹太人视作“最好的归宿”,这时在中国的河南开封走出了一群人,他们宣称自己是犹太人,也想要加入以色列。

不被犹太人承认的“犹太人”

这群人从外表上来看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往前追溯1000年,他们的确是犹太人。他们就是在宋朝时期从波斯以及印度迁徙而来的犹太人。来到华夏大地上的犹太人,也是发挥了他们智慧,利用他们携带的西域珠宝换得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接见,并且还给他们赐下了几个中国姓氏,准许他们在开封生活。就这样,犹太人开始在开封定居下来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社群,但是以色列方面并不承认“开封犹太人”的身份,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文化那强大的同化能力了。在刚开始的日子里,这些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还是维持着他们的习俗和礼仪,甚至还修建了一座犹太人教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选择融入汉人的日常生活中,开始与汉族通婚,并且在穿着上也逐渐的汉化了,到了明朝,犹太人其实已经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他们依旧维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与海外的犹太人群体保持着联络。

但是到了清朝,犹太人算是彻底被同化了,特别是在1841年,他们在开封的唯一一座犹太教堂被洪水摧毁,他们宗教信仰也渐渐的没有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封犹太人”已经完全被华夏民族给同化了,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不愿意承认“开封犹太人”。

但是许多“开封犹太人”的后裔还是非常想要加入以色列,可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四个大难关。

第一,血统问题,因为犹太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他们是母系社会,也就是母亲的血统决定了孩子的血统,所以以色列在他们的《回归法》中规定了,母亲的血统必须是犹太人,可是对于那群早就被同化了的“开封犹太人”来说,他们早就已经和中华民族一样变成了父系社会,所以光是这个血统问题,就打消了许多开封犹太人后裔想要去以色列的想法。

第二,犹太人的传统“割礼”,这个仪式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包皮环切术”,这个在现代社会还是比较常见的,大多也都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但对于他们这个民族的男性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仪式,犹太民族的男婴诞生下来的第八天就必须要进行“割礼”,这在犹太民族的教义中象征着“契约”。但开封犹太人很早之前就已经取消了这个习俗,这也是以色列不愿意接纳他们的原因之一。

第三,宗教以及习俗,犹太人对宗教非常的狂热,许多的教义习俗已经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就比如在饮食方面,他们不会吃猪肉以及没有鳞片的鱼类,他们会吃牛羊肉,但是对这些动物的屠宰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关的仪式,才能动刀,这些与那些开封犹太人后裔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语言困难,如果说上面三条都勉强可以解决,但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了。犹太民族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这也是想要加入以色列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这个语言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语言,学习难度也非常大,全世界大规模使用这一语言的也只有以色列了。

所以在这四道难关的阻碍之下,许多“开封犹太人”的后裔都打消了前往以色列的念头,据统计大概只有不到50人,放弃了中国的国籍加入了以色列。

生活在以色列的“开封犹太人”后裔

这些选择从中国来到以色列的人,他们大多都是孤身一人,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着慢慢的学习然后再去得到当地犹太人的认可。

他们大多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通过了犹太人组织的皈依考试,然后重新获得了犹太人身份,加入了以色列。像此前生活在开封的金广忠一家,就选择了公开自己的犹太人身份,然后再慢慢的学习有关的宗教文化知识,最后再前往以色列参加考试。

前前后后大概也就只有50来个人顺利的以这种方式成为了以色列公民,他们其实一直对中国还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也多次感谢了中国曾经的收留。

这些人前往以色列之后也是从事一些小生意,开个小店什么的,有的则是成为了一名国际导游,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

结语

其实不管是选择移民前往以色列的中国人,还是这些因为宗教而移民的“开封犹太人”后裔,他们还是要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也千万不要忘记了是哪块土地养育了他们,“忘恩负义”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以色列   犹太人   希伯来   中国   犹太   中东   忘恩负义   后裔   费劲   血统   当年   宗教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