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蛰居隐退时写下一首诗,道尽人生真谛!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这时期大诗人、大词人不胜枚举。然而,若问及明代著名诗人,您能想得起来谁吗?

实际上,明代文坛虽不及唐、宋辉煌,但亦有一些堪称大家的诗人。很多人不会想到,刘伯温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也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充满传奇,不仅是政治家、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伯温,实际上是他的字,他本名刘基,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我们今天要聊的诗作,便是刘伯温在隐居期间创作的。那么,作为大明开国元勋的刘伯温,为何选择隐居呢?这不得不从他的生平背景说起。

刘伯温生于元朝末年,按今日的地理划分,他的家乡位于浙江丽水。他自幼聪颖绝伦,读书速度惊人,能一目七行,记忆力更是出类拔萃。儒家经典那些著作,其他学生需长时间反复背诵,他却能轻易掌握。他的学习能力令老师惊叹,常言:“此子非凡,未来必将成就非凡之事。”

刘伯温学识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尤有深入研究。他天资聪颖,12岁考中秀才,23岁便成为进士。按常理,他完全可以一鸣惊人,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却并非如此一帆风顺。

然而,刘伯温生于乱世之中,元朝末年战火纷飞,兵乱不断。在这样的动荡时代背景下,他的仕途自然难以一帆风顺。加之当时的官场混乱,腐败严重,刘伯温虽怀抱壮志,却屡次碰壁,难以施展才华。他曾多次出仕,又多次辞官,经历了著称的“四仕四隐”。

在隐居的日子里,刘伯温心怀矛盾情感。一方面,他渴望有所作为,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与困惑之中。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首名为《题太公钓渭图》的诗作,借以抒发自己的抱负与情感。太公,即是指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

我们来看看他的这首诗:

《题太公钓渭图》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当时,刘伯温看到了一幅《太公钓渭图》,内心泛起深深的感慨,于是创作了一首以此画为题的诗篇。

在商朝末期,姜太公怀揣着丰富才华却长时间无法施展,即便到了六十余岁,白发丁宁,仍未放弃寻找实现自我的机会。他的命运发生转变的一刻,是在渭水垂钓时遇到了明主西伯侯姬昌,从而担任太师,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历时八百年的周朝。姜太公因此成为众多有志青年仰慕的偶像。

刘伯温与姜太公在隐居时期的状态颇有几分相似。两人都是博学多才,但又长时间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都有着对未来的憧憬,懂得在适当时机等待和把握。可能正是由于这些相似之处,使得刘伯温对《太公钓渭图》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刘伯温在诗中也隐含着与姜太公自我比拟的意味,期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立下赫赫功勋。这首诗的核心思想,便是围绕着姜太公的形象和经历展开的。

诗中的第一句“璇室群酣夜”描述的是商纣王与妲己在鹿台的奢靡场景,但同时也暗含了对元朝末年荒淫无道的隐喻。历史的惊人相似,使得刘伯温对元朝末年的统治者的腐化和黑暗产生了深深的反感和痛恨。他目睹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不断,而统治者却沉湎于奢侈和享乐,内部斗争不断。这些都触动了刘伯温的内心,使他更加坚定地怀着改变现状的志向。

“璜溪独钓时”描绘的是姜太公在未遇明主之前的清寒生活。那时,他常在璜溪垂钓,这既是为了谋生,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英雄人物的耐心和定力,以及他隐居观察政治变迁的智慧。他在寻觅一个合适的时机脱颖而出。刘伯温的经历与姜太公在此方面有着显著的相似性,他也选择了辞官隐居,不再在混乱的元朝任职。

诗句“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传达了姜太公并非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期待实现内心的理想。他隐居于渭水之滨,看着云起云落,流水悠悠,岁月流逝,仍旧在等待一个可以实现自我,辅佐明主,完成大丈夫之志的机会。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这两句引述了周文王与姜太公的相遇故事。周文王在渭水打猎之前占卜得知将会有重大收获,而这份收获并非是猎物,而是会遇到能够辅佐他的贤臣。果不其然,周文王在渭水边遇到了垂钓的姜太公,他的智慧让周文王深感敬佩,于是邀请他回到西岐,并拜他为师,这也实现了姜太公辅佐君王、安定天下的理想。

刘伯温对这一历史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他对明君与良臣相遇的深切期望。他通过描述姜太公和周文王的故事,抒发了自己对于遇见明君,共创一番事业的渴望。“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这句诗彰显了姜太公的故事对后人,特别是像刘伯温这样的人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启示。

读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觉察到刘伯温与姜太公之间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在困境中坚守着内心的远大抱负。刘伯温虽然历经曲折,但未曾放弃那颗渴望做大事、为国家作贡献、铭记于青史的心。

刘伯温的这首诗充满了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他的生活际遇很快迎来了转变。不久之后,朱元璋得知他的才能和名声,将他迎至应天府。从那时起,刘伯温运筹帷幄、展现神机妙算,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强盛的明朝。

功成名就后,刘伯温在洪武四年告老还乡,洪武八年因病去世。明武宗正德八年,朝廷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成,这标志着他一生的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他成就了自我,活出了他所期望的样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卓越才华,常常使人忽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刘伯温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才华,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所蕴藏的深邃智慧和广阔胸怀。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是对理想和才华的完美呈现。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了,最后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和转发分享。我是宁曦,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为《致远书香》视频文案,欢迎在评论区观看视频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明朝   富贵   商朝   太公   元朝   抱负   真谛   才华   诗人   内心   智慧   理想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