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考据大师徐文靖

清代乾嘉年间,学者们崇尚汉儒,大兴考据,一时名家云集,灿若星汉。生活在这个时代初期的当涂人徐文靖便是这些耀眼群星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徐文靖,字位山,一字禺尊,康熙六年(1667)生于当涂湖阳。他少时虽家境贫寒,但矢志治学,青年时代即有学名,深得当时江南一些学者的赏识。雍正元年(1723),徐文靖以57岁高龄中举;乾隆初,大司马甘逊垒、都察院孙静轩力荐他应试博学鸿词科,可惜,由于他错过试期,未能应试。乾隆九年,宫詹侍读、大学士张鹏将徐文靖的《山河两戒考》、《管城硕记》和《语助七字诗》呈乾隆御览,乾隆帝在看完《语助七字诗》后叹道:“诗属创体,苦无属和。”十五年,在安徽巡抚的举荐下,次年会试,授翰林院检讨。这时,徐文靖已是一位86岁的白发老翁了,大约是年岁太高,苦争宦海已失意义,不久,徐文靖告还,静居石臼湖畔潜心治学。


徐文靖一生是治学的一生。他早年博览经史、广收百家,中年虽用功科举,但仍不废学业;晚年潜心治学,著书立言。考其毕生,其学术成果累累,其中,《竹书纪年统》、《禹贡会笺》、《山河两戒考》、《管城硕记》等收入四库全书。

徐文靖治学态度严谨,他既不迷信先论,也不妄加臆断。在治学方向上,他致力于一般学者不愿研究的学术领域。

《竹书纪年》是一部古代编年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纠正《史记》中关于上古史的许多错误记载。西晋太康年间,该书简被发现后,曾引起很大轰动;但南朝之后,学者们对这部史书逐渐没有兴趣了。一方面,竹简上均为蝌蚪文,古奥难辨;另一方面,南朝后,这部史书大多散佚,流传于世的都是后人辑本,不少学者一直怀疑流传本的真伪。相传南朝沈约为该书作过注疏,沈约之后,研究它的人就很少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初。

徐文靖发现南朝流传下来的《竹书纪年》有很多问题,专传注本很多内容为沈约以后学者增益,不仅内容简略,而且许多史实与经史典籍的一些记载有很大出入,因而,正本清源十分重要。


面对浩瀚典籍,徐文靖披沙拣金。他对记载这段历史的所有经、史、子、集作认真阅读,同时对历代名家的注疏、训诂、诠释,严加推断,去伪存真,对《竹书纪年》中所有的历史事件、帝王世系、历史地理逐一进行疏通、证明、博考、旁证,前后用功近四十年,终成《竹书纪年统笺》,是南朝以来对《竹书纪年》研究用功最勤、考证最严的一本专著。《钦定四库全书目录》对这部书的评价是:所有研究《竹书纪年》的著作“皆因统益至其精,不能出统之范围也”。

徐文靖在历史地理上的研究,成果也是巨大的。《山河两戒考》和《禹贡会笺》便是他在之方面研究成果的结晶。

徐文靖的诗赋也写得很好,他的《湖居三十咏》和《语助七字诗》脍炙人口。大诗人袁枚将他的诗收入《随园诗话》,足见其诗赋的成就之高。

徐文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当涂湖旭石臼湖畔的一个偏僻乡村。湖阳圩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虽说这里鱼米丰饶、菱藕飘香,但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这里找不到交流,更难找到研究经史典籍所必需的大量文献和材料。而徐文靖身处乡野,几十年研经治学如一日,并且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果,这期间,他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是何等的巨大!

徐文靖兄弟四人都是学者,他们家居湖阳,自相师友,一门兄弟基本上也没有仕宦生涯,这在当时又很特别。长兄徐士尧著有《华渚轩集》,仲兄徐必泰著有《经言茹实》二十卷和《冠山文集》十卷刊行于世,四弟徐文山也传家学。考其家史,徐氏祖父两辈均是普通之人,他们研经治学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

古代读书人大多热衷功名功禄,熟读经史是为了应付科考,而徐文靖把一生大部分精力用来研究科举应试中用不上的历史地理领域,这不能不令人敬佩。这其间,除了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外,更需要有一种能为治学而牺牲个人名利的气魄!徐文靖享年九十九岁,在当时也算是一位少见的高龄知识分子了,他没有虚度年华,对学术的研究领域和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超出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

淡泊名利,一心治学是徐文靖一生的写照。在物欲横流、功名利禄极具诱惑力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治学精神殊为难得!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当涂   乾隆   石臼   南朝   纪年   江南   史书   典籍   山河   清代   学者   大师   学术   徐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