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六中人文教育新史记38

合肥六中人文教育新史记38

——丁琬韫篇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0:39

老师这是这段时间问的一些题目,您有时间的时候回我就行,您辛苦了!

在梭伦改革中得到最多好处的当然是平民们,地主贵族们则吃了大亏。他们哪会心甘情愿地听从摆布呢?他们不停地反抗,想夺回失去的权利。在这种情形之下,平民们便仗着人多势众,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政体——僭主政体。僭主是靠武力上台的,他们的靠山就是人多势众的平民,上台后他们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劫富济贫。

第一个僭主叫庇西特拉图,他约在公元前560年成为僭主,掌权后他把贵族地主们的土地抢将过来,划成小块分给平民们。

庇西特拉图死后,出现了另一个更有力量的僭主,叫克里斯提尼。他几乎彻底剥夺了贵族们的权力。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权力机构500人会议,它掌握了几乎所有大权,更重要的是,所有年满30岁的公民,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当会议代表,这种形式与今天欧美民主社会的议院制也差不多了。

到公元前500年左右,雅典终于发展出了一整套民主制,它为雅典走向文明之巅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这个是我阅读的时候想到的,为什么同是饱受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雅典发展出了僭主政体和民主制度,而我国古代只是从专制走向新的专制呢?

解析:琬韫,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它可以写一本专著都毫不为过,这也是历史学的永恒魅力之一,值得思考,熠熠生辉。

简单理解,以马克思的唯物论最有代表性。即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体制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属于大江大河季风气候、小农经济、农业文明的人口众多大面积国家,可以说秦皇汉武找到了与这样的国情最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无专制和统一,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完成行政管理、水利建设、交通运输、抵御外族等重大任务。

古代雅典小国寡民,以手工业和商业谋生,农业粮食很难自给自足。一,国家无法统一,二,工商业有商业价值规律,汉武帝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无法行通。直接民主制是最恰合当地国情的政体。

存在即为合理,有什么样的国情,就有什么的政治体制,题目太大,仅作一简单探讨。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1:57

这个材料是怎么反映阶级流动的呢?

2.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A.统治者引领了饮食习俗新风尚 B.坊市制度瓦解伲进了市民阶层兴起

C.集体主义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D.门第观念淡化和阶层流动性的加强

解析:这题最好的答案是课本上面的一句话:“宋朝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你这样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选择D了。

C选项“冲击传统的礼制”是对材料的很好理解,问题是“官场结党”“亲朋联谊”和“集体主义”观念正好相反。古人经常有搞小圈子的传统,结党营私,不顾大局。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2:56

这道题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不能选D呢?

7.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据此可知,晚清

A.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冶铁炼钢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 D.洋务派兴办企业取得一定成效

解析:这题最好的理解是晚清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铁锅居然还能出口到国外,量还比较大。但是你无法判断这些是不是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和洋务企业是包含的关系。这题最难是为什么不能选择C?我的理解是铁锅是冶铁,不属于炼钢技术,仅供参考。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3:56

这道题想问一下礼法结合和以情入法的区别。

3.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由此可见,唐律

A.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 B.渗透外儒内法理念

C.体现以情入法的特征 D.秉持平等理性思想

解析:什么是“以礼入法”“以儒入法”“礼法结合”?自西汉董仲舒开始,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特质,法律的制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除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一般的死刑犯,只要家中需要他养老送终的,可以考虑减免死刑,并非是在讲人情关爱,而是突出一个“孝”字,这是儒家治国核心理念之一,没有“孝”,天下无以宁。所以“以儒入法”和“以情入法”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典型例题】(2019山东济宁)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shì,赦免)其死刑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5:54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才能说吗?为什么1954年就可以说了?

11.在1949-1954年,有1424名科学家和留学生经历坎坷曲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到50年代末增至2500人。他们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其中包括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和梁思礼等大师。这些精英回归的最大意义在于

A.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B.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C.促使中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解析:琬韫,你到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还搞不清楚啊。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科技工作者回国效力,这都是科技进步,属于生产力的进步。而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这些社会制度的进步属于生产关系。怎么能选择D呢。(私有制演变为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变化,而非生产力进步)

另外,改革开放以后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比较高级的方式,这两个概念是包含的关系。中国近代和现代很多人都探索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例如孙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李鸿章发动洋务运动都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并不是1949年之后才称现代化)

■2024/32/丁琬韫2023/10/223:57:33

记得您在高一上课的时候说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就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可为什么这道题说销毁《孔子改制考》有助于减少变法阻力呢?

(2022年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解析:琬韫,你要知道光绪皇帝、张之洞、陈宝箴等人虽然也支持康梁变法,但是两者本质上并不是一种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是打着学习孔子的旗号,实际上引进启蒙思想,要实行君主立宪制。(托古改制,我说的减少阻力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借孔子宣传变法)。所以张之洞、陈宝箴很清醒地认识到《孔子改制考》对清朝封建统治有潜在的巨大威胁,他们也不认同康有为的部分激进主张,销毁这本书,会得到更多保守势力支持变法。在慈禧太后那里,也更好过关,没她老人家点头,谈何变法。

张之洞、陈宝箴等人都属于“中体西用”,他们并不想突破这层藩蓠,如果突破他就成了康梁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了,这是不可能的。正因为不想突破,他才奏请焚毁《孔子改制考》,所以B的理解正好相反。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难。

2023/10/15整理于森林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史记   儒家   雅典   唐律   孔子   礼法   生产关系   合肥   阻力   中国   平民   民主   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