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的脊梁:武卫军悍将聂士成

聂士成,1836年生人,安徽人,最早跟随袁甲三打捻军。捻军是晚清活跃在安徽及江苏等地的反清农民军,一度响应过同时期的太平军,后被李鸿章、左宗棠平定。袁甲三则是袁世凯的叔祖,1862年,袁甲三病重离职,聂士成改投刘铭传。

刘铭传部隶属李鸿章麾下的铭字军,此时的中国正是新旧激烈碰撞之时,聂士成因此从拉弓射箭的旧式军人逐渐转变成学习枪支射击的新式军人。

此后多年间,他跟随李鸿章转战江苏、福建、山东等地,与太平军、捻军多次作战。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在马尾全歼福建水师,台湾巡抚刘铭传向李鸿章求援。

聂士成主动请战,率领约一千兵士赶赴台北,不过中法两军很快转入僵持并签订《天津条约》。聂士成与部下只参加了一些小规模战斗,但他因此得以进入李鸿章的视野。

1891年,聂士成平定蒙古的金丹道暴乱后升任山西太原镇总兵。

1893年,聂士成开始勘察东北边疆,这次行程跨越两万公里,深入俄罗斯、朝鲜,留下日记《东游纪程》,此书记述了逐日行程及沿途见闻,不但有当地风土人情,更有兵要地理、沿途防守等边疆情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参谋旅行。跟随聂士成的几名北洋武备学堂学生中就有年轻的冯国璋。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自平壤一路败退,战火烧至中国境内。聂士成受命在摩天岭迎击日军,摩天岭之战成为甲午战争中最成功的防御战,它使日军进军辽阳的计划失败,此后一直到战争结束,日军也未能突破摩天岭防线。

摩天岭之战,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山海关的一片石,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一个王朝的兴衰最后也不过是落在纸上的几行蝇头小字,这期间多少人的恩爱幸福、家破人亡都如流星划过天际,令人感慨万千。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在保卫廊坊铁轨时,击杀约五百义和团团员,因此与拳民结怨。其实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聂士成虽是旧军士出身,却热衷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对装神弄鬼的义和团心存反感。义和团则视装备先进的武卫前军为“二鬼子”。

1900年6月,聂士成部联合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在廊坊将联军击退,史称廊坊大捷。此后聂士成多次向清廷求援却未得到回应。

1900年7月9日,聂士成部正与联军在八里台交战时,义和团绑架了他的家眷,聂士成分兵营救,腹背受敌,当日在八里台中炮身亡,终年64岁。义和团意欲抢夺侮辱聂士成的尸体,因联军进逼未果,后联军将遗体归还清军。7月12日清廷颁上谕讽刺已经战死的聂士成:“多年讲求洋操,原期杀敌致果,乃竟不堪一试,言之实堪痛恨”。

我们如此长篇累牍介绍聂士成,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令人敬佩、标准的职业军人,还因为从他身上能够看到中国军人从旧到新的转变。在战场上见惯生死的他,比普通中国人更能体会变革的迫切。义和团拳民并不明白,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民众,即使手持先进武器,也无法像正规军人一样作战,甚至起反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武卫军命运后来各有不同,聂士成的前军在庚子之乱中损失惨重,最终溃散消亡;董福祥的后军后来一直活跃在西北,民国后演变为“马家军”,实际控制甘肃、宁夏和青海。袁世凯的右军因为移防山东,实力得以保存,后来成为北洋班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义和团运动   太平军   义和团   北洋   捻军   廊坊   清廷   晚清   悍将   脊梁   联军   日军   军人   武卫军   聂士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