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无赖地痞,草草埋葬亡父时偶遇龙穴,三十年后成开国皇帝

前言: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许多都是出身高贵的王公或将相。但是真正令人激励的,则是那些从社会底层打拼起来、依靠自己奋斗改变命运的传奇式人物。

王建就是这样一位从地痞无赖蜕变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物,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激励着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让人们看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

一、寄人篱下的悲惨童年

王建出生在唐代宗大历年间,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是一名烧饼商贩,靠卖烧饼维持生计。然而王建性格乖张,不像父亲那样勤勉工作,而是混迹街头,四处惹事生非。

王建从小生活 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亲忙着做生意无暇管教,他只能自己在街头流连,跟一些饭团混在一起。这些游手好闲的小伙子们整天没有正经工作,四处惹是生非,王建也被其带坏,养成了懒惰又爱挑衅的坏习惯。

王建长得魁梧高大,每天无所事事在街上游荡,经常欺负街坊邻居。比如调皮孩子踢球砸了他家窗户,他就去找那孩子的父亲要钱;有时无理取闹,动不动就恐吓人家。因此,邻里人都亵称他为“贼王八”。王建对此并不在意,反而沾沾自喜,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没有人敢招惹。

这让王建养成了凶悍跋扈的个性。他从小缺乏约束,也没有人教他明辨是非,只知道耍小聪明欺负弱小。父亲忙碌工作也无暇管教,这更使王建肆无忌惮。

后来,王建的父亲也去世了。王建年纪还小,失去了生活来源。他本就滋事成性,这下更加肆无忌惮起来。王建没有钱办丧事,只能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草草将父亲埋葬。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

父亲生前勤劳做生意,积攒了一点家底。王建本可以捡起买卖,艰苦奋斗。但他不想辛苦工作,只想快快敛财,于是选择靠偷盐贩私盐为生。他一些饭团,四处盗卖私盐牟利。这当然违法犯罪,但王建不以为然,只当是躲避法律的手段。

一日,王建与朋友一起去贩卖私盐,被官府逮住下狱。狱卒见王建相貌奇特,高大威猛,不像普通罪犯,觉得他日后定会有所作为。于是打点关系,将王建保释放出。

这成为王建命运转折点的一次重要经历。狱中生活对他影响极大,让他认识到靠违法犯罪终将草蛇灰线。出狱后他非常惶恐,生平第一次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二、出狱改过从军 立下赫赫战功

王建出狱后逃到武当山,想要静心反省。一名道士告诉他前途一片大好,让他去当兵。王建起初不太相信,但想到狱中惨痛经历,也许这是改过自新的好机会。于是他听从道士建议,决意投军立功,洗刷过去罪孽。

这一去,王建人生就此完全改变。当时正值黄巢起义,王建加入唐军与起义军作战,很快以勇猛闻名,由一个小兵升为都头,领兵一千。他在平定农民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入伍当兵后,王建彻底改过自新,再也没有从前的横行霸道。他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很快成长为一名威武不能的猛将。每每作战英勇杀敌,受到长官的频频嘉奖。

王建性格开朗豪迈,与普通士兵也很有感情。他不摆架子,经常与士兵们一起吃饭唱戏,交流家常。士兵们都愿意为王建赴汤蹈火,成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

873年,12岁的僖宗登基。王建奉命入蜀护驾。宦官田令孜看中了王建的军事才能,收他为义子。另一个宦官杨复恭则嫉妒王建,将他调离成都,发配到偏远的壁州任刺史。

王建对能护驾有荣焉,这是弥补他没能好生侍奉父亲的一种补偿。入蜀途中他精心部署,保证大队人马安全抵达目的地。护驾期间也治军严明,确保皇帝安全。

但他也认为,自己是靠真才实学步步高升,本不该遭遇贬谪。这显示朝廷黑暗,让他很是气愤。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令蒋绍,所以在壁州积蓄力量,终于在891年起兵反叛朝廷。

三、起兵占领蜀地 开启传奇一生

王建占领蜀川之后,仍奉唐为正朔,并未完全独立。他的起兵也非出于篡位的政治目的,而是对不公的宦官更替系统的不满。

这期间,王建用心经营,励精图治,取士民心,使蜀地逐渐强大。他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安抚流民。他本人虽无学问,但他任人唯贤,能吸引许多人才到蜀地服务,使这里农田水利日趋完善,百姓安居乐业。

起初王建的反抗也引起朝廷忧虑,派兵前来镇压。但王建用智谋安抚士民,逐渐稳定了局面。他推说起兵是为救民于水火,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此后他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减税引导民心,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

907年,后梁建立,中原进入五代十国割据的乱世。王建也乘势建国,改国号为“大蜀”,建元天复,自称帝,与中原各国对峙。

此时王建已经完全转变为一位明君,得到蜀地民心支持。他认识到建国不易,作为新的政权必须稳固民心基础。所以他继续减税宽典、用人唯才,确保大蜀国的治理顺畅。

这时的王建与当年那个地痞流氓判若两人。他成功转型为一代良君,这得益于他勇于自我改变、务实经营的品质。也许每一个人都有大君之才,关键在于是否敢于与过去决裂,重新出发。

四、明君治蜀实则报国

虽说王建是从地痞无赖起家,但他治国有方,使蜀地在战乱中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丰腴之区。这得益于王建励精图治的施政方针。他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税收,興修水利;他用人唯贤,不问出身,招揽人才;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流民;他注重民生,使百姓温饱,国泰民安。

王建深知农业是大蜀国的立国之本。为了发展农业,他兴建水利,教民种桑养蚕。这使农田丰产,桑资繁茂,大大增加了国家财富。王建还减轻田赋,使农民安居乐业,积极生产。

另一方面,王建广开言路,重视人才培养。他认为国家强盛靠人才,所以重金礼聘儒士到蜀地办学堂。还减轻考试门槛,使更多人才可以入仕报国。这样使大蜀国政治清明,百姓得教育。

王建深明大义,知道兴国需要民心支持。所以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流民;他减免税收,使百姓富裕。这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大蜀国国泰民安,有别于其他军阀混战的割据政权。

在王建的努力治理下,大蜀国社会安定富庶。百姓们也由衷支持王建的统治,认他为明君。王建从一个地痞无赖,转变为受人拥戴的贤明之主,实在令人钦佩。

五、天意昭彰命运多舛

王建当政期间,还发生过一个传奇故事。

数十年前,王建的父亲去世时,他没有钱办丧事,只能草草将父亲埋葬。当时有个道士路过,说这个墓穴是“天子穴”,王建不相信,把道士轰走了。

三十多年后,王建成为帝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年真的将父亲葬在了“天子穴”之中。也许这只是个巧合,但王建将此视为天意,借此增强自己的正统性。

其实王建当初草草埋葬父亲,这成为他一生的痛。现在终于能给父亲一个皇帝级的墓葬,这无疑是他的一种心理补偿。

道士的预言竟成真实,这让王建感慨万千。他由衷地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从地痞到帝王,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终究走上了正途。

这件事增强了王建对自己的信心,也使百姓更加信服他的统治。他们认为天命昭昭,王建就是救世主,这让他的统治更加稳固。

918年,王建去世,享年72岁。他的儿子王衍继位,但终因昏庸失去民心,前蜀最终灭亡。虽历经不过三代,但王建那一段治世,使蜀地强盛一时,成为五代十国中较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六、启示:命运由自己掌握

王建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这个地痞无赖,竟在乱世中崛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既没有皇室血统,也没有过人学识,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正是王建的机敏果决、使用人才的眼光和治国方略,使一个乱世中的小国,能在动荡中求得稳定与安康。虽终究难逃灭亡命运,但那一段治世,成为五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建的一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他从一个地痞无赖,成长为一代明君;他带领蜀地百姓,在乱世中过上安稳日子。这在当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成就。

结语

人生没有绝境,只有行者无疆。王建的传奇经历,警示我们不要被当前的环境所限,要敢于改变命运,苦中作乐,从绝境中寻找转机。建国不易,守国更难,王建的故事也让人反思如何去治理好一个国家。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唐朝末年乱世,有人看到绝望,也有人看到希望。我们要像王建那样,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睿智的头脑,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希望这篇略增文字数的文章,能让王建的故事更加丰满传神,也使文章字数达到要求。我尽量在不脱离原梗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细节和心理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丰满,也增加了一些启示意义,让文章更好地达到鼓舞和教育的作用。如果还有需要改进和扩写的地方,请您指出,我会继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地痞   无赖   蜀国   亡父   安居乐业   民心   道士   唐朝   乱世   皇帝   父亲   命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