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你去过几座?

近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

将福建省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截至目前

经国务院批复认定的

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43座

其中

云南省拥有8座

分别为

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

建水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会泽县、通海县、剑川县

一起了解

↓↓↓

昆明市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龙舟 摄

明朝时期,《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作者杨慎(杨升庵)在云南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名句,从此,昆明“春城”的美誉传遍四海。

图源:新华网

南诏国时期,昆明是南诏的东都;大理国时期,昆明是大理国的东京;元朝,出任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他主持修筑的松华坝水库至今还是昆明主城区的饮用水源地。由他起,云南有了第一个文庙,滇池周边开垦了上万亩的良田,他设立养老院、育婴堂、惠民药局,以及昆明县。自此,“昆明”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的典籍,昆明这个城市一直作为云南的行政中心延续至今。

大理市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苍山马龙峰、中和峰、海东鹿鹅山曾出土大批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石坠、粗陶器。

图源:大理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理市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境内苍山洱海珠联璧合,相映成趣,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有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这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岁月洗礼成就世界记忆。

“楼台出云烟之上,城廓奠山海之间”,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便坐落在山明水秀的苍山洱海间

大理市有旅游景点138处,境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

丽江市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是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资料图 丽江古城 许坚 摄

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资料图 周志鸿 摄

丽江还是文化艺术的宝库。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丽江还有东巴文化、摩梭风情、他留文化、边屯文化等世界独有的珍贵文化资源,还有生动自然的白沙壁画、新石器时代的金沙江岩画群。

建水县

建水,古称步头,也叫巴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此前,曾在城东燕子洞发现距今35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

建水朝阳楼前开展文化活动 建水县委宣传部 供图

自唐朝以来,建水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拥有“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交流融汇、多元并存,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众多的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

建水紫陶街夜景 建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建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儒家思想在此广为传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境内人才辈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在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

巍山县

巍山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是南诏国的发祥地。不仅如此,巍山还是红河的源头。

鸟瞰巍山古城 图源:“巍山微视”微信公众号

巍山古城成型于明洪武23年(139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城池形如棋盘,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巍山古城曾经是茶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枢纽之地,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镇,充满了不可复制的“性格”,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巍山古城 王泽航摄

《巍山彝族简史》载文:彝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而巍山则是彝族居住、生活、开发较早的地区,以及彝族土主文化的中心,在云南乃至全国彝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会泽县

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三省八县交界,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会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四个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至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嘉靖通宝”,有建筑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的会馆,享有“天南铜都、钱王之乡、会馆之城”的美誉。

刘光信 摄

“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刘光信 摄

会泽的文化以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

通海县

通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繁衍生息。唐代南诏开“通海城路”,置通海镇,设通海都督,统摄滇南地区,启通海人文之风。

通海县城

通海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各时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让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让通海享有“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誉,名山秀水孕育出人文荟萃,先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

礼乐名邦

通海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发达。自古农业和轻手工业发达,素有“小云南”“小昆明”之美誉。通海古为滇南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是历史上南下南洋、北上中原、西至天竺的交通要冲,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2021年3月,通海县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剑川县

剑川,古称义督(纳西语,意为“南边的大门”),5300年前已有先民活动,南诏设剑川节度为行政建置之始,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现有古城为明代所建,古城城区所在区域为明代至今州、县的治所所在地。

早在青铜时代,剑湖流域就孕育了海门口大型史前聚落

剑川古城的民居极具特色,古朴典雅、布局严谨,至今留有161处明清古院落,其中,明代院落21余院,清代院落146多院,其余为民国至上世纪60年代土木结构建筑,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在国内已属罕见,而且还有不少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白族民居。

剑川古城西靠老君山和金华山,东邻剑湖,整个古城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山水形胜,蔚为大观

剑川是白族原乡,历史悠久、包容开放的白族居民创造了本土为主、吸纳多元的剑川文化,是白族文化积淀最深厚、传承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特点最鲜明的地区,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

内容综合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理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理日报 丽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建水县人民政府网站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 会泽县人民政府网站 通海县人民政府网站 剑川县人民政府网站

资料:昆明市委宣传部 大理州委宣传部 丽江市委宣传部 红河州委宣传部 玉溪市委宣传部 曲靖市委宣传部

信息员:徐俊 满亚迪 和晓雁 张如涵 秦茜 唐鹏

编辑:马正麟 陈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云南   会泽   大理市   建水   白族   通海   彝族   大理   昆明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