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印集52|中西历史文化交融的最美风景


在老成都人口中

“皇城”是指蜀王府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


是明太祖为蜀王朱椿修建的府邸

位于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

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


因其拥有皇宫的磅礴气派

所以老百姓称之为“皇城”。


蜀王府分为内外两重城垣

整体呈“回”字形布局。


其中内城为宫城

有四座城门


布局参考了南京故宫的规制

以“仁、义、礼、智”命名


其中南门为端礼门

北门为广智门(民间俗称后宰门)

东西两侧分别为体仁门和遵义门


这两个门民间又俗称

“东华门”和“西华门。


1646年

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焚烧了蜀王府

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烧毁。


1917年和1932年两次军阀混战

使蜀王府遭到极大破坏。


1967年红卫兵将剩下的建筑炸毁

蜀王府永远

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皇城”不在

但之前蜀王府左右两侧大门的街道

却沿用了 “东西华门”命名。


所以才有了

现在“西华门街”的名字。


现在的西华门街头

左边是四川美术馆

它最初是叫作四川美术展览馆

1992年5月落成。


现在这座整体

形同一支横卧地面的“如意”的新馆

是2015年才新建而成的。


西华门街南段右侧是四川图书馆

它建于1912年

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2015年从总府路旧馆搬迁至此

新馆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藏有书籍500余万册,其中古籍65万册,民国文献22万册。


在西华门街中段的右边

是新修的“摩诃池公园”。


摩诃池

是隋蜀王杨秀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

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

开凿的土坑渐积雨形成一个大池。


当时有一位西域僧人来到成都

见如此水面

称之“摩诃毗罗”


摩诃在梵语中意为“大”

“毗罗”为龙

表明池中大且有龙

故名为摩诃池。


到了后来

摩诃池被填作了明王城

后来又成了清朝的贡院。


后来整个蜀王府被毁后

摩诃池也就从此被遗忘。


2014年

成都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附近

正式被确定为成都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


揭开了曾盛极一时

极具皇家气派的摩诃池的神秘面纱。


新建的摩诃池公园

以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为依据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蓝本


再现了宋代大诗人陆游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的盛景


园内湖面碧波荡漾

杨柳拂岸

池中荷花竞相绽放


百年银

杏林悬挂着对摩诃池赞美的千古诗句


复刻的蜀王府宫城之北垣

展露的是原宫墙制式遗址


以唐风复刻摩诃池畔芙蓉楼阁柱础

这承载着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千年历史文化。


在摩诃池公园对面

就是成都目前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


中国西部唯一的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

平安桥天主教堂。


平安桥天主堂

是天主教成都教区主教府所在地


占地近30亩

建筑面积8508平方米。


1897年由法国籍骆书雅主教修建。


这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天主教堂,

虽经历了战乱和风雨侵蚀

仍保留了原有风貌。


教堂包括大小经堂

圣母无染原罪堂

主教公署。


整个建筑造型别致

古朴典雅


结合了西方拜占庭式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展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西华门街

除了两边的平安桥天主教堂和摩诃池公园


其余都是小区围墙

故而街面的商铺很少

在这条很宽很长的街道上

只有几家小吃店


这与人头攒动的图书馆和美术馆

以及市中心的天府广场片区

繁华喧嚣有些格格不入。


这就是西华门街

无论是百年来独立静好的平安桥天主教堂

还是一汪承载蜀王府文化的摩诃池水。


都在以一种独特、宁静、朴素的自然

在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中

两两相望


让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赋予属于西华门街的故事传奇

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路人

最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西华   皇城   天主教堂   街巷   平安   主教   成都   王府   历史文化   中西   建筑面积   公园   风景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