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文公八年

文公八年

鲁公孙敖携吊礼奔莒从美人

宋襄夫人因戴族作乱杀昭党

【经】八年春王正月。

【传】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之田于卫,且复致公婿池之封,自申至于虎牢之竟。

文公八年春天,经中没有记载,照例记叙“王正月”。

传中补充了一件晋国的事,在这年春天,晋国国君派解扬把匡地和戚地归还给了卫国,而且把把公婿池的封地也重新送还给了卫国,这个地盘从申一直到虎牢的边境。

这里有几个需要我们要注意的点。

第一,鲁文公元年时记载,在晋文公晚年时,卫成公就不来朝见晋文公了,并且让孔达偷袭了郑国,攻打绵、訾之地,一直打到了匡地。当时的晋国没有工夫去管。到在晋襄公小祥之后,腾出手来攻打这个不听话的卫国,一直攻占了戚地,而且俘获了被封于戚地的卫国大夫孙昭子。这个记载来看,这个匡地本来是郑国的先被卫国攻占了,戚地本是卫国的,此次晋国把匡和戚一并纳入了晋国的版国。而现在晋国赵盾听从了郤缺的建议,想让卫国对自己歌功颂德,于是把晋襄公打下的匡地和戚地一并又送还了卫国。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匡地本是郑国的,是卫国抢去的,你做为霸主如是主持公道,应把人家郑国的匡地还给郑国才对,但当时攻打卫国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晋国的了。现在归还时又还给了卫国,这么强盗之间用别的国家的土地互相抢来送去,郑国就永远失去了这块土地。

第二,公婿池的封地,应该就是晋襄公的女婿的封地,而这个地盘原来也是郑国的,申国是被楚文王灭的,而虎牢之地过去一直是郑国的,但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晋楚争霸之后,楚国失败,丧失了大片领土。所以这个申到虎牢的地盘也就归了晋,而且成了晋襄公女婿的封地。此时赵盾废了这个封地,并且也一并送给了卫国。可见赵盾的势力在晋国那是没有人可以比肩的了,晋灵公不过一傀儡罢了。在这样的此消彼长中,郑庄公曾经励精图治打下的基业一点点地被蚕食殆尽了。

【经】夏四月。

【传】夏,秦人伐晋,取武城,以报令狐之役。

文公八年夏天,经中亦无记载。照例记作“夏四月”。

传中被充了一件秦国伐晋的事。在这年夏天,秦国人讨伐了晋国。因为秦国本已和晋国商量好了送晋国公子雍回国,但到达边境后却遭到了晋国的伏击,在令狐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今年为了报此仇,出兵攻打了晋国,占领了武城。

【经】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传】秋,襄王崩。

晋人以扈之盟来讨。

文公八年秋天,经中记载八月戊申这一日,鲁国接到了天王周襄王姬郑驾崩的讣告。

传中对此事没有更多的解释。而是又补充了一件晋国讨伐鲁国的事。此事是因为晋灵公继位之后,赵盾召集各国会盟,而鲁文公因为观望又迟到了,所以晋国非常不满意,于是讨伐了鲁国。

【经】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

【传】冬,襄仲会晋赵孟,盟于衡雍,报扈之盟也,遂会伊洛之戎。书曰「公子遂」,珍之也。

  穆伯如周吊丧,不至,以币奔莒,从己氏焉。

  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夷之蒐,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

文公八年秋冬天,经中记载了六件事。第一件,十月壬午日,公子遂到衡雍(此地在郑国)和晋国赵盾会见。第二件,十月乙酉日,公子遂又跑到了暴(也在郑地)与洛戎会盟。第三件,公孙敖去京师吊丧,没有至达就回到了鲁国,丙戌日,逃到了莒国。第四件事,鲁国发生了蝗灾。第五件事,宋国人杀了宋国大司马公子卬。第六件事,宋国的司城荡意诸逃到了鲁国。下面我们按传中解释一件件详细解说。

关于第一件,十月壬午日,公子遂跑到衡雍(此地在郑国),和晋国赵盾会见,这是补偿上次扈地会盟的。因为晋国人为扈地会盟鲁君迟到而讨伐鲁国,鲁国不得已还得再去会盟一次。不过这也是鲁国的一种态度,此次是公子遂出面,而上次是鲁国国君与赵盾,所以国君不能上赶着去,于是故意迟到,这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又要面子,又怕得罪,结果是面了也没保住,又被人胖揍了一顿。

关于第二件,因为公子遂听到戎人也要攻打鲁国,所以不及回国报告,趁自己还在郑国,所以马不停蹄跑到暴去和洛戎会盟,使鲁国免遭一次侵袭。所以传中说,经中称他为“公子遂”这是重视襄仲,是为了褒奖他。

关于第三件,穆伯去周王室吊丧,没有到周都,而是带着吊丧的礼物逃到了莒国,去找自己的心上人莒女己氏去了。这个穆伯也可算一个痴情人了。这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典型。不过经中说他是“不至而复而后奔”,而传中是“不至以币奔”。这就有个问题,这个穆伯到底是走到半路回国后奔的莒,还是半路就拿着国家的吊丧之礼奔的莒。如果他回国,说明他是把吊丧之礼还给国家后跑的,这顶多说明这个穆伯虽然爱美人,但他不以坑害国家为代价。如果是携带给周王的吊丧之礼跑到莒国,那这就不是单纯的爱美人了,那是以坑害国家为代价的。这是性质的不同,而且后者是早有预谋的。

通过穆伯的所作所为,传中所述更符合实际情况。看看现在的贪官哪个不是以坑害国家为代价跑到国外的。所以这种人大都是早已计划好的,并且就是等这么一个机会溜之大吉的。但经中没法这么说,《春秋》经中这等丑闻一般会遮遮掩掩。所以经中有了一个复字。但本是出使周王室,没完成任务回来这算怎么回事?然后过不几天,跑到莒国去了,这个道理明显说不通。所以经中是故意以说不通的方式来暗示这个事的整个过程的。况且这么大一笔吊丧费,说没就没了,说出去鲁国国君也没法向国人交待。所以经中以隐含的方式记载,而传中是把实情直接公之于众了。

关于第四件鲁国发生蝗灾之事,传中无解。

关于第五件事和第六件事,传中有详细的解说。

宋襄公的夫人,是周襄王的姐姐,也是宋昭公的嫡祖母。但这个宋昭公不以礼仪待她。宋襄夫人依靠戴氏的族人,杀了宋襄公的孙子孔叔、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卬,这些都是宋昭公的同党。而戴族就有华氏、乐氏、皇氏。公子卬手里拿着符节而死,所以经中记载官职,以表扬他不废职命。司城荡意诸逃亡来到了鲁国,他把符节还给府人然后出走的。鲁文公按照他原来的官职迎接他,而且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官职,经中也记载荡意诸的官职,都是表示尊重他们。实际上这还是宋昭公要杀群公子引发的后续混乱。

传中接着又补充了一件有关晋国的事。当年在夷地阅兵的时侯,晋襄公准备提升箕郑、先都,而让士縠、梁益耳统帅中军。先克当时说:“狐偃、赵衰二人的功劳,不能废弃。”晋襄公听从了。后来先克在堇阴夺取了蒯得的田地。所以箕郑、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都对先克不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发动了叛乱。

在鲁僖公三十一年时,晋国在清原阅兵时,晋文公把三军三行的军制改为三军加上下新军五军的军制。那时箕郑佐新上军,先都佐新下军,这都是新生力量。而到在鲁文公六年时夷地阅兵时,因为要变为三个军,所以晋襄公在此时想提拔他们,而要提拔那当然是提拔到上军和下军正职,不再是副手。但是去年令狐之战时,传中说箕郑留守,先都佐下军辅佐先蔑。可以肯定的是先都并没有被提拔,故心生怨恨。箕郑虽将上军,但因为让他留守,所以荀林父虽是上军佐,但是副手亲自带兵出征,相当于正职被闲置了,所以箕郑心里也不平衡。再加上先克提醒晋襄公不能让狐偃和赵衰的后代失望,这里明着是为狐射姑和赵盾出面,实则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他是先且居的后人,但这里一定有狐射姑和赵盾在后边支持他。先克为他们发声实则也是为自己发声。到狐射姑因与赵盾在立君问题闹翻奔狄之后,令狐之战时,赵盾将中军,而先克就成了中军佐,他应是赵盾最信任的人了。部队到了堇阴,先克便依仗后台是赵盾强行夺了蒯得的田地。所以晋襄公本来要提拔的人在先克的干扰下没有受到提拔,而先克又依仗赵盾欺侮别人却没有被制止,所以受屈受侮的这些人共同起来反对先克,实际上是反对赵盾,故而造成了晋国的内乱。 

弹词 点绛唇 先克 成宙评


费尽周章,劝君惜念功勋后。明争暗斗,权势一朝有。

行霸吞田,心狠肠凶露。谁能救,刀飞剑走,临死才收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晋国   武城   国君   秦国   公孙   司马   封地   左传   中军   官职   公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