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四个人物,却被电视剧强行洗白,反而成大好人?

近年来,随着历史剧的大火,诸多历史人物逐渐走进大众视线,这些历史人物或为众人熟知,或是鲜少听闻,虽然在经过艺术加工后很多人物深受大众喜爱,但实际上却与其真实面目相差较远。甚至会出现强行洗白的操作。

就比如以下四个历史人物都曾出现在颇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中,无一不是作为真善美角色出现,但是他们的历史原型当真如此吗?

1、芈月:上了妆的宣太后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的大火让芈月这一历史形象走进大众视野。作为故事的女主角,芈月在剧中与秦惠文王、春申君和义渠王三人都有情感纠葛,也是在他们三人的帮助下,芈月成为了秦国的太后,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芈月的原型宣太后本人形象并非如此。根据《穰侯列传》可知,宣太后是秦惠文王之妃,号芈八子。

儿子嬴稷曾经在燕国做质子,秦惠文王死后,惠文后儿子嬴荡继位,在位不到5年,嬴荡因举鼎而死,嬴稷赶回秦国上位。

但是与电视剧中的安排不同,嬴稷的继位并非是因为秦惠文王留下的遗诏,而是有宣太后及其异父兄弟魏冉的帮助,才能在年幼时期就登基为王,但是政权实际上是由宣太后把控的。

大权在握,宣太后首先重用魏冉,又骄纵自己的同父弟芈戎,以及另外两个儿子嬴显、嬴悝,当时四人也被称为四贵。宣太后和四贵的专权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甚至出现当时的民众只知宣太后和四贵,不知秦王的局面。

除此之外,剧中的芈月和义渠王之间存在一段真挚的感情,在历史上,宣太后确实与义渠王存有奸情,两人还有两个孩子。

但是这段感情只是宣太后为了稳固秦国局势的手段而已,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后,宣太后便将义渠王诱入甘泉宫,除掉了他的性命。并且在其死后不久就找了名为魏丑夫的情人。

此外宣太后本人也不像剧中的芈月一般举止大方,注重礼仪,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口出虎狼之词,甚至在外交场合也毫不收敛。

根据《战国策》卷八《韩策》“楚围雍氏五月”条所述,楚国围困雍氏五月,韩国派遣使者到秦国求援,面对如此场合,宣太后竟说出“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这种话来,以床笫之事来作比喻,足可见其放浪形骸。

说到底,宣太后本人应该是一个狠辣精明,不择手段的政客,这一形象与电视剧中善良美丽的芈月相差甚远,电视剧对她确实美化颇多。

2、陆贞:不是良相是佞臣

在电视剧《陆贞传奇》中,女主角陆贞为了躲避继母的迫害入宫,在宫中与长广王高湛相恋,其后历经种种艰险,仍不忘为国为民,最终官至宰相。

电视剧中的陆贞有勇有谋,在宫中面对皇后和太后两股势力的纷争,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尽职尽责,可是她的历史原型陆令萱可没有这么好心肠。

陆令萱之所以成为宰相,靠的就是步步钻营,善弄权术。关于陆令萱的出身,目前没有准确的史书记载,一般认为她是出身于鲜卑贵族,后来嫁给了将领骆超,两人育有一子,名为提婆。

后来,骆超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杀,陆令萱因此被罚入宫中为奴。在这里,她得到了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机会,那就是被分配为长广王高湛的儿子高纬做乳母。

后来,孝昭帝高演去世,其弟高湛登基后,立高纬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高纬肯定是下一任的皇帝,因此,陆令萱对其更是百般献媚,无微不至。

在她的照顾下,高纬茁壮成长,高湛及其皇后胡氏对此非常满意,于是封陆令萱为郡君。而这是针对古代贵族女子的尊贵封号,陆令萱以一个奴婢的身份得到如此殊荣,足以看出其在北齐宫中和高纬心中的地位。

自此,尝到权力滋味的陆令萱便一发不可收拾,高纬继位后,她更是成为宫中主管,掌管宫中大小事务,但是这还不能满足她。

在她发现高纬的注意力被皇后身边的婢女穆黄花吸引后,立即将穆黄花认为养女,利用她进一步控制小皇帝高纬。

事实证明,她这一步棋走得非常正确。在穆黄花为高纬生下高恒后,她立马有了下一步打算,一边将高恒认在斛律皇后名下,确立他的太子名分,另一边又劝说高纬封穆黄花为弘德夫人。

此时的陆令萱虽然没有太后之名,却已经有了太后之权。公元573年,高纬立穆黄花为皇后,作为养母的陆令萱也终于如愿以偿,被称为“太姬”,自此掌握皇宫中最高权力。

但是这仍然不是终点,陆令萱随后又将手伸向前朝,她排除异己,诛杀朝中的忠良之士,导致北齐朝廷日益腐败,国力衰弱。

其子提婆更是得到重用,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在面对来犯的北周军队时选择主动投降,直接导致了北齐的灭亡,陆令萱因此选择自尽。

3、太平公主不太平的一生

关于太平公主的形象,在众多电视剧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大明宫词》还是《太平公主秘史》,都对她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在这些电视剧中,太平公主虽有出色的才能,但是对政权并不上心,甚至被造成一个遭受众多爱情波折的女子。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太平公主可不是这样,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她自小受尽宠爱。在她十六岁那年,嫁给了薛绍为妻,成婚当日,场面之豪华令人咋舌,火炬连绵不断,甚至点着了路两旁的树木。

后来,薛绍牵扯进谋反案件,被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太平公主因此又改嫁武攸暨为妻,武攸暨也因这桩婚事被晋封为定王。

根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

这样一个被权力格外宠爱的公主,怎么可能不沉迷于权利的漩涡。武则天执政期间,太平公主就经常参与政事,因为她善于揣度武则天的心思,所说话语皆符合其心意,因此荣宠始终不衰。

不过这一阶段的她深知母亲的厉害,故小心谨慎,所作所为不敢有逾越之处。在武则天晚年时,她还献上张昌宗兄弟为男宠。

但是这一举动导致二张专政弄权,造成了很不好的历史影响,也为后来的神龙政变埋下引线。二张得权后胡作非为,激起许多朝臣反对,但是武则天却一意孤行,听信两人一面之词,甚至要诛杀自己的孙子孙女。

眼见情势如此,太平公主没有站在母亲一方,而是联合张柬之等人于神龙元年发动政变,诛杀二张。事后,中宗继位,加封其为镇国太平公主。

可惜的是,中宗自身政治才能一般,在他继位后,武氏势力并未完全清除,而朝政又由韦后和安乐公主把控,最终不仅导致他自己死于非命,还险些重蹈外戚弄权的道路。

太平公主又扶持其兄长即睿宗登基。睿宗登基后,再次加封太平公主,遇到军政大事需要决断的时候,总要询问太平公主的意见。

至此,太平公主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或许正是因为权力的光环太耀眼,以至于太平公主也迷失其中,想要成为第二位女皇帝。

因此,睿宗之子李隆基自然不受她待见。屡次想要改易太子,但是李隆基亦不是软柿子,也对太平公主为首的政治集团展开反击。两人的政治斗争牵连无数官员,最终以太平公主被赐死结束。

太平公主在前期优秀的政治能力为国家发展,政治清明确实做出不小贡献,但是其后来与李隆基的斗争只是为了个人利益,所罢黜、牵连官员不论贤愚,人数众多,已经严重影响朝廷局势的安定,其落败也属正常。

从历史来看,太平公主当属野心勃勃的政客,她追逐权力的野心从未停止,这样的她怎么可能会是电视剧中只付出,不求回报的大善人。

4、李鸿章,真的有挽大厦之将倾的心思?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李鸿章此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他忠君爱国,为国为民,面对外国势力的逼迫和侮辱,他不卑不亢,铁骨铮铮。

同时他又手段圆滑,善于讨好慈禧太后和她身边服侍的太监们,上下打点只为了办好事情,富国强兵。

然而在历史课本上,他既是诸多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者,也是洋务运动的带头人,看起来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切都是命运和情势所逼,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李鸿章所签署的诸多丧权辱国条约,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朝羸弱,难以和列强抗争,面对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只能选择妥协,这样看来他好像确实只是清政府推出来的一个悲剧人物。

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竟会利用签署条约的机会收取贿赂。

据说在签订《中俄密约》的时候,俄国向李鸿章支付数十万卢布,只为了让其在条约上放弃清朝人自建铁路的方针,进而让列强可以进一步掠夺我国利益。

而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更像是他合法敛财的遮羞布。当时的洋务运动既不是官督商办,也不是官商合办,而是官商一体。

也就是说制定规则的和参与的都是一批人,在这种情况下以权谋私再平常不过。

果不其然,在李鸿章推动扶持的轮船招商局、煤矿等企业中,他往往都是大股东,每年所获真金白银不在少数。他还曾在上海、长江一带大量购入土地,然后主导在此修建铁路,致使土地价格飙升,他从中获利无数。

李鸿章这些举动,直接让他成为晚清最富裕的大臣,据在洋务运动中和他合作过的人称,他去世后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四千万两白银。

他在近代史中所作出的贡献,与其对国家的损害相比,显然远远不够,这个让慈禧太后倚重的大臣,显然既没有扶大厦之将倾的能力,也没有这份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秦国   黄花   洋务运动   太平   臭名昭著   宫中   太后   剧中   皇后   好人   权力   公主   电视剧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