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餐”迸发强劲势头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郜小平 李劼 叶绮涵 蔡华锋)戴上虚拟现实头盔,跟随“南海I号”出发;随全息投影技术一起,看着龟鳖水中游、慢慢地爬在沙滩上……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广东各大科技与文旅融合项目迎来客流高峰,几乎场场爆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5G、三维技术、AR/VR等数字技术“跨界”融合文旅行业,不仅让游客开启了文旅奇妙之旅,也让文旅行业焕发新生机。

科技让文博“活起来”

逛博物馆、科技馆,“文化+科技”出游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迸发出强劲势头。

广东省科学馆就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大餐”。在航空航天馆,小朋友近距离触摸飞机模型和宇航员的太空舱,了解飞行器的原理和空间探索的历程;在生命科学馆,不少小朋友认真观察各类珍稀动植物,在了解生命起源、进化等生物学知识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上午10时左右就排起了长队。不少游客入馆后就被全息投影技术所吸引:两千年前的曲流石渠遗址中,鱼儿慢慢在水中“游”,龟鳖“爬”上石板晒太阳。“我感觉南汉国宫殿并没有消失,我能看到它昔日的繁华。”从长沙赶来的游客黎女士说。

位于阳江市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同样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游客们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仿佛瞬间回到了古代,随着“南海I号”出发、航行,乃至“眼睁睁”看着大船沉没海底……

国庆期间,广东各大文旅场所一票难求,观众通过数字技术在线观看,让沉睡的文物资源“走出”展馆,让展览内容更走心、知识普及更入心。

家住茂名的徐先生,就陪同孩子一起“参观”了林则徐销烟池等古文物遗址,原来,只需要通过“鸦片战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全景看展览”功能,就能360度仔细查看各类文物。

中世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戴欣对此表示,不少文博场馆通过数字技术将展品搬上“云端”,指尖浏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广东众多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广东文旅融合技术“走出去”

伴随着文旅融合项目正在广东迎来高速发展期,一些成熟的数字技术也进一步输出至全国服务更多游客。

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你想去哪里?就在中秋国庆假期前夕,敦煌研究院和腾讯针对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联合推出了首个VR深度沉浸漫游,游客通过小程序“数字敦煌沉浸展”即可体验。

此次腾讯营造了一个360度全立体、高保真的虚拟沉浸空间。通过数字照扫、三维重建技术等,腾讯生成了上亿面的高保真数字模型,以及超高分辨率的表面色彩,实现了对洞窟1∶1毫米级的高清还原。如果在莫高窟洞窟现场会发现,很难近距离看壁画,而且洞窟内部比较暗,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可以非常精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在广州励丰文化科技公司助力下,湖南芷江和平文化艺术中心元宇宙体验馆也在前不久建成开馆。在这里,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贯穿其中,打造了《元创芷江》裸眼3D视觉空间,还通过线上元宇宙平台,串联起“三馆一园”(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和平园),进一步增加游客的游玩体验感。

此外,围绕传统旅游行业痛点,华为推出的智慧文旅全场景交互体验解决方案,在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使旅游信息获取、出行决策等环节都得到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芷江   莫高窟   敦煌   洞窟   虚拟现实   腾讯   广东   大餐   势头   强劲   游客   数字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