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北京一普通妇女临终前对丈夫坦白,说自己曾经是大清的皇妃

前言

1953年,北京辟才胡同西口的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逝者是这家年仅44岁的女主人

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都在安慰呆愣愣坐在那里的丈夫想开点,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

但是殊不知这个男人波涛汹涌的心中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妻子临死前对自己说的那句话

“对不起,瞒了你这么多年,其实我真名叫文绣,曾是大清的皇妃……”

一、被选中入宫为妃

这名妇女叫做傅玉芳,但是这只是她与皇帝离婚之后逃出来取的化名,她的真实名字叫做额尔德特·文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

1909年,文绣出生于北京的一户落魄满洲贵族家中,家中本来有大量做尚书的祖父积攒下来的家产,但是由于文绣的父亲不仅没本事还爱挥霍,于是家中就从田产万亩的高门大户落到了这种境地

文绣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母亲单独拉扯着三个女儿长大,但是尽管家中贫穷,文绣的母亲却是个有见识的女人,哪怕自己拼命做绣活赚钱也要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去读书,这样才能改变命运。

1921年,在宫中为溥仪选皇后时,知书达理的文绣被相中接到了宫中成为了皇后候选人

本来文绣是非常受溥仪欣赏的最佳皇后人选,但是这个皇后位最终却终究没落到文绣头上,而是给了郭布罗·婉容

至于落选原因是因为太妃们因为嫌弃文绣的家境贫穷,让她当皇后怕是会显得皇家小家子气,而且文绣的容貌比起婉容也不够美貌

相比之下,婉容不仅容貌出众,更有一个富裕的家世,还因为接受了西式教育,不仅聪明开朗而且落落大方,很有所谓的“皇后仪态”,因此各方面比较下来显然是婉容更适合当这个皇后。

于是文绣就做了溥仪的淑妃。

婚后的生活一开始还是很和谐的,溥仪喜欢文绣的知书达理识大体懂规矩,因此两人的感情一度非常好,可以说是鸾凤和鸣,非常恩爱

但是溥仪和后宫还有婉容这位皇后,他照样对自己的正妻非常喜爱。

如果说溥仪能从文绣那里获得的是作为男和丈夫自尊心的满足,那在婉容这里可以获得的就是作为“溥仪”这个人的快乐

婉容因为是接受着西式教育成长起来的,会的见过的新鲜玩意儿非常多,有很多东西在她看来都不新鲜了,但是在溥仪这个没出过宫皇帝看来样样都非常吸引他。

而且婉容的性格开朗外向,经常会跟溥仪撒娇,这是溥仪在独立自强的文绣那里从来没体会过的小女人娇气

因此,尽管两人开始时感情再好,溥仪的心也还是逐渐偏到婉容那里去了。

独守空房的文绣不仅要成天被婉容取笑,还要忍受失宠带来的宫人也都对她冷眼相待,日子过得非常痛苦。

二、反对投靠日本被虐待,生活凄苦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宣布彻底废除溥仪的帝号,并将溥仪以及原本生活在紫荆城中的一众后妃、宫女、太监等人赶了出去

无家可归的溥仪等一众人只能暂住在生父醇亲王的府内,猛然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从前被视为草芥的“庶民”,溥仪的心态受到了严重打击

然而文绣却不这么认为,如今连皇帝都是庶民了,那自己与婉容也就没有什么皇后和后妃之间的等级差距了,两人平等的都是溥仪的妻子。

在亲日派满清遗老郑孝胥的美言劝谏下,溥仪对向日本人求助帮忙复辟满清政府动了心

但是只有文绣听闻这件事之后大惊失色,立刻前去劝说溥仪不要去当日本人的傀儡,日本人只是想借助溥仪来侵略中国,若是溥仪的投靠真的让日本人借此机会侵占了中国,那溥仪就成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代的民族罪人了

但是溥仪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文绣的劝说反而越劝越让他恼火

最终溥仪在被文绣数次劝说感到无比厌烦之后,不管文绣身为一介弱女子就拿起棍棒对文绣进行了殴打,并彻底与这个自己曾经也非常喜爱过的淑妃恩断义绝,将文绣打入了“冷宫”

离开醇亲王府之后,溥仪以及一行满清遗老前往了天津居住。

到了天津这个洋玩意儿云集的外国人的地盘,文绣更加不适应,然而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甚至学习过英语的婉容却是如鱼得水,不仅自己换上了潮流的气泡和高跟鞋,将头发新潮地烫了卷,还成天缠着溥仪去戏院、百货公司、舞厅等娱乐场所玩乐,俨然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

为了能达成复辟的目的,溥仪还积极与各国的驻军司令以及使臣进行社交,不仅带着婉容去参加各种洋人高官举办的舞会,还在自家举办舞会,在结交有权有势的外国人的同时满足婉容作为女主人招待客人们的虚荣心

然而此时文绣的生活可谓非常凄惨。

尽管与溥仪和婉容共处同一个房子,但是文绣因为不招溥仪的待见,因此伺候的太监和宫女们也因此不给她好脸色看

在张园生活的四年里,婉容没有一天不是在痛苦与屈辱中度过的,也因此逐渐对溥仪心灰意冷,决定最后给溥仪一次机会来决定自己要不要离开这个让人一眼看不到头的黑暗生活

在一次遗老对溥仪进行朝拜的时候,文绣闯了进去对他们斥责道:“清朝已经被推翻了!你们这样怂恿他卖国求荣难不成想害死他!

被一介女人当众斥责让溥仪感觉非常没面子,于是就将文绣毒打一顿并关了起来

这样一来,文绣一颗心彻底死了,于是开始谋划一场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没有过的后妃离婚案

三、离婚后获得新生活

1931年,文绣的妹妹文珊前来探望文绣,向溥仪提出请求希望能陪姐姐出去逛逛散心,溥仪没多想就答应了。

于是这场“淑妃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

姐妹俩乘坐的专车直接开到了和平饭店,三位当时顶尖的律师正在这里等候她们,文绣没有废话,直接接过了律师们地过来的两封信,自己又拿出了一封信,然后让太监把这三封信拿回去给溥仪看

看到这三封信之后,溥仪大发雷霆,原来这竟是来自文绣的“离婚通知书”

信中写到,由于文绣不堪丈夫的虐待,因此提出了离婚,而律师也已经受理这桩离婚案。

溥仪赶紧就此事与自己的心腹进行商议,认为此事事关皇家体面,不可外传,但是文绣仿佛早已认定他们会这么想,于是就将自己要和溥仪离婚的消息刊登到了报纸上公之于众

但是正值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因此文绣这位“皇妃”主动与“皇帝”离婚的新闻很快就传了开来并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支持

最终,曾经的夫妻终于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经过法官的裁断,最终判决溥仪与文绣离婚成立,并且溥仪还需向文绣支付一笔五万元的生活补助

离婚后第二天,恼羞成怒的溥仪就将此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条“圣旨”:“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他还当自己始皇帝,但是没人在乎他,只把这条“圣旨”当笑话看。

离婚后,自由的文绣为自己取了个化名“傅玉芳”来代表新生活动的开始,并去北京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

文绣的文学修养非常之好,因此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

但是好景不长,文绣的真实的身份就被人发现了,开始有很多人前来围观这位曾经的大清皇妃

不堪其扰的文绣最终选择了辞职,开始了四处谋生的生活。

直到侵华战争结束后,1947年,文绣认识了一名叫做刘振东的国民党军官,两人在相处中感情迅速升温,最终结为了夫妻

一年后,刘振东退役从商,但是在平津战役打响之后,刘振东知道北京很快就不属于国民党控制了,于是就变卖了家当打算带着妻子前往台湾逃难

没想到解放军解放北平的步伐比他们想象的还快,没等他们一家出逃,北京城就已经迎来了和平解放,因此一家只能留在北京

建国后,刘振东为了掩饰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军官的身份,于是当了一个不起眼的清洁工,但是身份最终还是暴露了。

经过了一番政审之后,我党确定了刘振东身份是无害的,于是一家人得以继续平静的生活

1953年,文绣由于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临终前,她拉着丈夫的手愧疚地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后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刘振东一人消化这个令人震惊的现实。

结语

纵观文绣的一生,尽管她一直在周围人封建的眼光中备受歧视,但是她比所谓的男子汉大丈夫更加有自尊心,更加有民族气节

她柔弱却不对命运屈服,最终才能迎来自己向往的自由生活而不是混混沌沌度过一生,她是一名值得尊重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皇妃   北京   遗老   后妃   日本人   满清   临终   皇后   皇帝   家中   妇女   丈夫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