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姚崇灭蝗虫立功,随后把儿子拉过来:快贪赃,不然全家都完了

在唐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能人,他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四朝,屡次出任宰相之位,被认为是唐朝四大贤相之一。

在他身上有许多传奇轶事,譬如年轻时洒脱,以打猎自娱,到了二十岁才发奋图强,专心仕途,四十五岁在基层工作时被武则天赏识,仅用两年时间便被提拔做了宰相。

甚至在唐睿宗时期,他仅用了一个下午,就从宰相摇身一变,成为了首相,完成了别人需要走上一辈子的路。

在权势最盛的时期,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权倾朝野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

而这位走五十步算百步的贤相,人生究竟能有多精彩?

千古一相,历经四朝

姚崇出生的地方是现在的浙江湖州市,年轻时他注重气节,以打猎自娱,在二十岁发奋图强,以孝敬皇帝李宏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了濮州司仓参军。

本以为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不曾想,在他四十五岁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

当时军机处十分繁忙,但姚崇操持有度,把所有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

正是因为如此,他入了武则天的眼里,被擢升为夏官侍郎,不过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宰相,还兼任相王府长史。

长安四年,这时姚崇已经有五十三岁了,他以给母亲尽孝为理由,恳请辞去宰相一职。

虽然武则天同意了他的请求,后面却又把他留了下来,做了春官尚书,却无奈因为开罪武则天男宠张易之遭贬。

或许是天不绝他,在他回京之时,朝中有大臣试图发动政变,他正好参与其中,获得一份从龙之功,在唐中宗继位后被封侯,外放当官。

据说当时,朝堂上下为唐朝复辟而开心时,姚崇却哭泣不止。

他并不担心因为自己泪别武皇而大难临头,只说这是他身为臣子应有的节操,哪怕因此获罪,他也心甘情愿。

也不过五年的时间,唐睿宗继位,姚崇再次被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又成了中书令。

他任用贤良,罢黜奸邪,赏罚分明,甚至拒绝了各类请托,使得各类法度重新得到了整顿,朝野上下均认为他回来之后,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可惜好景不长,太平公主干政,诸侯手握兵权,对皇帝和太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太平公主和姚崇对上之后,还是太子的李隆基为求自保,上奏皇帝,称姚崇挑拨宗室之间的关系,姚崇成为了政治牺牲品,再次被贬。

但姚崇并没有因此气馁,在做地方官时,他始终坚持政法简肃、吏治清明,在百姓中口碑极好。

甚至有不少人把姚崇的画像当作真神来供奉,台湾云林县虎尾镇,现在还保存着姚王爷庙以祭祀姚崇。

在被贬两年后,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恰逢姚崇在同州担任刺史,便密召他过来共商国事。

李隆基有意让姚崇做宰相,他并没有直接点头答应,反而提出了十条政治主张,让李隆基先同意下来,他才愿意当宰相。

也是这十条政治主张在,他才得以放手,罢去冗职,抑制住了皇亲国戚和有功之臣的权势,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他也被齐浣称为救时宰相。

据说姚崇崇尚佛教,曾先后两次参与造像活动,但他本人并不迷信,认为佛在心中,无需外求,只要行善弃恶,便能获得福报。

也是因为这样,在唐中宗时期,许多贵戚争相建造寺庙,烂度僧尼,让不少人钻了空子免除徭役。

在唐玄宗继位后,他直接对皇帝说:“陛下只要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便是佛身,无需剃度奸诈之徒,让他们败坏佛法!”

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让全国上下筛选淘汰僧尼,勒令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还俗,在统计过后,发现这样的人多达一万两千多。

是能人却也教子无方

姚崇历经四朝,更是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时期当了宰相,不管是他的政绩还是他的资历,在同时代中都少有人能与之企及。

他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哪怕在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极点的开元时期,依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但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却是个妥妥的失败者,三个儿子里头,有两个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只有小儿子能认真做事。

唐朝实行群相制度,在唐玄宗时期,除了姚崇外,还有一个叫魏知古的人也在宰相的位置上。

魏知古出身不好,是姚崇把他提拔上来,一步步成为了当朝宰相。

姚崇一直认为自己是魏知古的恩师,并没有把魏知古放在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正是因为如此,姚崇得到了魏知古的记恨,二人越走越远,终于,魏知古被姚崇排挤到了洛阳,担任一个科举官员。

不巧的是,在一时期里,姚崇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也在洛阳,在他们听说这一次洛阳的科举主考官是魏知古时,大喜过望。

原因无他,他们认为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对于他们收受贿赂、买卖官职的事情,怎么也会看在他们老子的面子上,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他们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单,直接交给了魏知古,便在家里做起了发大财的美梦。

二人完全没意识到,他们这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挖了一个坑。

魏知古回京后,直接把这一长串的名单交给了唐玄宗,惹得皇帝勃然大怒,直接把姚崇叫到宫里来问话。

姚崇脑筋也是转得飞快,一想到自己那两个儿子也在洛阳,便知道肯定是他们犯了什么事落在了魏知古的手里。

他直接回话皇帝:“陛下,臣有三子,大的那两个不成器,如今在洛阳,声色犬马,做事也粗心大意,子不教父之过,这些都是臣的失职。此番陛下问起这件事,定然是因为魏知古前往洛阳当差,臣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找了魏知古的门路,应是又闯祸了,这两个逆子,实在不孝。”

见姚崇没有包庇的想法,唐玄宗气消了一大半,便问他如何知道这件事和魏知古有关。

姚崇耍了个心眼:“魏知古身处卑微时,臣时常帮助他,臣那两个儿子定然是挟恩图报,在洛阳为非作歹,干扰魏知古选贤用能之事。”

他这一番话,表面上是在批评自己的儿子干扰政务,实则是在上眼药,告诉唐玄宗,魏知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提拔,暗讽魏知古是个不懂报恩的小人。

唐玄宗果然着了他的道,很快,魏知古便被罢相外贬。

都说再厉害的人遇上家里的事,也会拎不清。

魏知古便是这样,在洛阳的事情发生之后 ,他并没有及时吸取教训,整顿家风。

他要求皇帝不随便放权给皇亲国戚,自己却做不到严以律己,以至于后面,直接断送了他小儿子姚弈的前途。

姚崇有一个孙子叫姚闳,唐玄宗时期,他在牛仙客手底下做事。

在牛仙客重病时,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上门去,逼着牛仙客写仪表,让他推举自己的亲叔叔姚弈做宰相。

这件事被人告发后,唐玄宗盛怒之下,判处了姚闳死刑,姚弈也被贬成了永阳太守,从此无缘京官。

而此时,姚崇早已去世近二十年,再也没人能帮他们说话了。

临终妙计保全家

唐玄宗时期,姚崇做过不少的事,立下大功其中有一个便是灭蝗救灾。

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只知道祭祀膜拜,任由蝗虫啃食禾苗。

姚崇上书,以汉朝光武帝为例,告知唐玄宗蝗虫是可以捕杀的,说得唐玄宗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消灭蝗虫。

朝中对此议论不停,不少人以为蝗虫是不能捕杀的,这是天灾,即便捕杀了也不能捕杀干净。

姚崇痛斥这班人食古不化,拿楚惠王吞蛭治好了痼疾,和孙叔敖斩蛇得到了福报这两件事为例,认为哪怕不能完全消灭蝗虫,也总比看着蝗虫泛滥成灾要好。

他更是直接说,如果上天要因为他们消灭蝗虫降下灾殃,这种事由他姚崇一人承担。

正是因为姚崇的坚持,甚至亲下基层,百姓们夜间作战,一边挖坑一边焚埋,这才使得蝗灾得以制止。

纵使蝗虫没有被彻底消灭,但在姚崇的带领下,百姓们没有经历大面积的饥荒,这才有了姚崇是救时宰相的说法。

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姚崇遭到了唐玄宗的猜忌。

在贞观二年,同样发生过一起蝗灾。

那时唐太宗李世民走访民间时,直接把蝗虫往嘴里塞,现如今姚崇这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像极了那时候的唐太宗。

朝堂之上,不少人说姚崇有贞观遗风,甚至还称姚崇是想要成为第二个唐太宗,这等诛心之论无疑是在说姚崇想要造反。

再加上姚崇立下大功,在民间的声望也节节高升,这些有心人的编造确实给他引来了风波,实在让人唏嘘。

这件事确实也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毕竟,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是通过玄武门兵变。

唐中宗当上皇帝也是通过神龙政变,在他上面的那些皇帝,自然继位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武皇武则天的实例在提醒他,有人不姓李,却还凭着一介女子之身当上了皇帝。

所以,这下一个皇帝怎么就不能是姓姚的?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是逃不开姚崇的耳朵,为了避开风波,也为了防止唐玄宗听信谗言、对自己痛下杀手,姚崇把儿子拉过来说:快贪赃,不然我们全家都完!

他难得地让儿子放开手脚,收受贿赂,甚至还大肆购买田地,自污名声。

一时之间,这位享誉朝野的权相竟遭各路人士弹劾,唐玄宗更是答应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

唐玄宗松了口气,不管是姚崇年纪大了,变成了一个谋求小利的小人物,还是这些都是他的伪装,只要松口,同意让姚崇辞官退休,姚崇对他就完全失去了威胁。

为了不给自己添上骂名,唐玄宗还是给了姚崇一个闲职,让他做了开府仪同三司,准许他五天上一次朝,每逢大事还是要问一下他的意见。

就这样,姚崇活到了七十一岁。

姚崇活着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政敌都没有,其中一个便是张说,他们之间最大的恩怨,便是张说几番阻止姚崇当宰相,而姚崇害的张说被贬为刺史。

二人同为宰相,却因为政见不合时常争吵,姚崇活着的时候还能稳稳压他一头,但却无法保证自己的身后事。

好在张说这个人颇为看重钱财,为了护住家里人,姚崇要求自己的儿子在自己死后,如果张说过来吊唁,就把家中金银财宝尽数奉上,并从张说手中讨来一份墓志铭,拿着这份墓志铭去见皇帝,直接把这件事确定下来。

姚崇的儿子虽然不成器,但知晓自己几斤几两,对老父亲的话那是言听计从,在他死后,一切按照他说的去办,果然要来了墓志铭。

数天之后,张说才反应过来,姚崇这是在死后还算计了自己一把。

如此一来,在皇帝面前,他们二人之间的恩怨便化解得一干二净,自己以后不能再找姚家后人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姚崇死后,姚家人便失去了靠山,他收了钱,又写了墓志铭,若是姚家人出事,自己免不了还要搭把手。

都说做名臣简单,做忠臣难,名臣可以终老,而忠臣却难以善终。

姚崇作为一代名臣,对皇帝尽忠职守,名传千古,既是做了一代名臣,也是做了一代忠臣,期间所运用的大智慧,足以让后人为之敬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蝗虫   宰相   贞观   开元   儿子   不成器   洛阳   墓志铭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