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苦口,服用时能不能加点糖或蜂蜜呢?如何正确喝中药,提高中药有效率?


中药为什么会苦?

苦,是中药药性“五味”之一,现行《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的中药材中,约60%以上具有苦味(或微苦),黄连、穿心莲、苦参、龙胆等的苦味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一般认为苦药“能泻、能降、能燥、能坚”,具有泻下、泻火、降气、坚阴、燥湿等作用。

传统中药理论认为苦味成分就是苦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其中,生物碱成分占比最多。我们知道,中药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也就是俗称的“草药”。虽然经过加工与炮制,但其中的鞣质(涩味)、蒽醌类化物、生物碱(苦味)等并没有被祛除,所以中药汤剂一般比较苦。而中药通过现代化的制剂加工,加入一定的辅料成为蜜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后,口感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

是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是苦的?

苦味只是中药诸多口感中的一种,有些中药不仅不苦,还很甜,如大家熟知的甘草、大枣;有的是酸味,如乌梅、山楂,山茱萸等;有的则具有辛辣味,如干姜、细辛;还有的味道很淡,如茯苓、玉米须等。中药将“味”分为辛、甘、酸、苦、咸、淡六种,但这种分类实际是超出味觉范围、建立在功效的基础之上的概念。

中药苦口,服用时能不能加点糖或蜂蜜呢?

日常生活中的白糖、冰糖、红糖、蜂蜜等,不仅是很好的食材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中药疗效,如润肺和中、补脾缓肝、润燥等。而蜂蜜还被作为中药收载在《中国药典》当中。既然是中药,那就不宜乱用,应当注意其使用禁忌。曾有报道称,中药与糖一起饮,会抑制药物的吸收速率,使药效发挥延迟。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糖类,尤其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钙、铁元素,能与中药中的蛋白质与鞣质等成分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药效发生改变,危害健康。另外,白糖性寒,红糖性温,若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而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则会减弱药性,影响疗效。此外,多食糖易助热,湿热内停、有痰饮者或者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均不宜服用。蔗糖则药性较平,一般不会影响药物药性。

那服药后可以食糖么?

既然服药时不能随意加糖,那服药后吃一小块糖会有影响么?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药效,但有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咳嗽痰多的病人、肥胖症病人等,喝完中药后也不宜吃糖。

怎样做才能缓解服药后的口中苦味呢?

1. 服药速度适当加快:小口小口地抿,会加重苦感。为避免中药在口中长时间滞留,可采用吞服的方式。

2. 合理把握服药的温度:味蕾与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20~36℃是服用中药的最佳温度,既不烫嘴,又能减少苦味。

3. 注意含咽的部位: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尤其是舌尖,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部顺势咽下,也可以用吸管,避免药液与舌头接触。

4. 服药后漱口:服用中药后,马上用凉水漱口,之后再饮一些温开水,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口腔内的苦感。

如何正确喝中药,提高中药有效率和患者的治愈率?

1.普通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再喝,因为一个处方里面正常情况下都有十几味药,如果含有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等,温服可以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

2.也有很多人觉得吃丸、散类的中成药很方便,像这些药的话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3.碰到有人风寒感冒了,那就要喝到发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这就可以说“药熬好了,快趁热喝了吧”,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4.很多人来都会询问:我发现有些药冰镇一下效果更好啊,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就是解毒、清热的药了,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凉服”效果更好。在南方,夏天经常服用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5.还有的就是现在药店有很多像感冒清热颗粒一样的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情况下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会影响药效,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0℃的水冲开,等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服用。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颗粒状   凉茶   小口   中药   药液   药性   苦味   药效   红糖   有效率   蜂蜜   成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