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雍乾三代与准部斗争

明清之际蒙古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

漠北喀尔喀蒙古分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

漠西厄鲁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清入关前,漠南蒙古归附,接受清朝封号,二者世代联姻,保持亲密关系

崇德三年(1638)喀尔喀三部领主每年向皇太极献礼,即九白之贡

顺治三年(1646)顺治帝赐礼,喀尔喀和厄鲁特蒙古和清朝维持臣属关系

17世纪中叶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逐渐强盛,勾连沙皇俄国向外扩张

康熙时准噶尔部占有天山南北,与清争夺外蒙古(漠北)和西藏

康熙五年(1666)沙皇遣使准噶尔部要求归顺遭拒

康熙九年(1670)准噶尔汗僧格被兄长车臣杀死,其弟噶尔丹自立

康熙十六、十七年准噶尔攻灭和硕特部,占领天山南路、哈密和吐鲁番

控制河西走廊西部,不断干涉漠北蒙古事务,与沙俄联系实现割据野心

康熙二十七年(1688)土谢图汗率领喀尔喀蒙古全力抗击沙俄侵略

噶尔丹利用喀尔喀内部矛盾大举进攻,土谢图汗陷入困境,无法应付

沙俄欲趁机收降喀尔喀,哲卜尊丹巴大喇嘛主张南下投奔清朝,遣使求救

左翼三部逃移漠南地方,土谢图汗率残部南下,会合哲卜尊丹巴

清廷闻讯,康熙发归化城、张家口、独石口存粮、牲畜等援救

安置于苏尼特、乌珠穆沁等部放牧,责令噶尔丹退兵、归还喀尔喀牧地,遭拒

康熙二十九年(1690)沙俄支持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为名进攻乌珠穆沁部

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部违令轻战失利,噶尔丹气焰更加嚣张,深入北京

康熙以兄福全出古北口、以弟常宁出喜峰口,两相出击,共同围堵

福全集结高凉河,驻军克什克腾旗东南与直隶交界地带,噶尔丹占据乌兰布通峰

乌兰布通战役,康熙亲征,以火器强攻,摧毁驼城,噶尔丹请求休战,夜间北逃

为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加强与中央关系,康熙三十年会盟喀尔喀蒙古

多伦会盟进一步密切内外蒙古与中央关系,表彰封赏征缴噶尔丹有功人员

康熙同意喀尔喀蒙古请求,同样实行编旗,拨给牧地安插

重新确立封建秩序,加强北部边疆防御力量,噶尔丹陷入政治孤立

噶尔丹杀害清朝使臣,索要土谢图汗及哲布尊丹巴喇嘛,诱使内蒙古叛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三路出兵,亲率中路军爬山卧雪

昭莫多战役,西路军组织绕后奇袭,攻其辎重妇孺,噶尔丹只身逃脱

九月康熙二次亲征,收扶降众、断绝外援,噶尔丹更加孤立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次亲征,噶尔丹服毒自尽,加强喀尔喀蒙古管理

策妄阿拉布坦继立,于阿尔泰山以西放牧,开始扩张,控制天山南北

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由青海入藏,与达赖、班禅建联合统治,接受清朝册封

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凌敦多布率兵取道叶尔羌、绕戈壁、逾雪山,进发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1717)抵达藏北遭到拉藏汗阻击,包围拉萨,攻占布达拉宫

囚禁达赖喇嘛伊喜嘉措,拉藏汗被杀,西藏陷入混乱,清朝闻讯为时已晚

康熙五十七年(1718)准噶尔部诱敌深入、精兵设伏和截断粮道,入藏清军败亡

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以胤祯驱准保藏,自青海和四川进军,控制西藏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反叛,勾结准部策妄阿卜拉坦

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共同平叛

罗卜藏丹津败逃准噶尔部,划定青海诸部牧地界限,每年会盟盟长必须奏选

规定各部九年一贡,驼马为主,明确规定边地市易时间地点,青海渐趋富饶

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立青海办事大臣,青海蒙古族编旗,设土司管理藏区

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西宁办事大臣,所属扎萨克共29旗,加强青海管理

雍正五年(1727)准部策妄阿拉布坦死,噶尔丹策零继立,内乱初显

与其弟罗卜藏舒努争夺,毒害父亲庶出子女,罗卜藏舒努率部投哈萨克

雍正要求其交出收留青海叛乱头目罗卜藏丹津,迟迟未作反应

雍正七年(1729)清朝组成西路军和北路军讨伐,九年和通泊大败,损失惨重

雍正十年(1732)噶尔丹策零大肆劫掠喀尔喀蒙古,遭到土谢图郡王额驸重创

噶尔丹策零请求罢兵议和,清朝答应并允许准部定期至肃州贡市贸易

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死,准噶尔部因汗位争夺陷入长期内讧

乾隆十七年(1752)达瓦齐在辉特部阿睦尔撒那协助下夺取统治权

击败小策凌敦多布孙子讷默库济尔噶尔,进一步巩固汗位

二人对抗时向杜尔伯特部三策凌求助,三策凌认为不如依天朝为永聚计

乾隆十八年(1753)杜尔伯特部内附,乾隆极为重视,以玉保部署安顿

乾隆十九年(1754)部属编设旗分佐领,封为亲王、郡王和贝勒等爵位

厄鲁特蒙古厌恶分裂战争和强烈渴望安定统一,积极参与清朝同准部斗争

达瓦齐与阿睦尔撒纳内讧,阿睦尔撒那不敌逃至喀尔喀蒙古请求内附清朝

乾隆决定兵分北、西两路,班第率部从乌利雅苏台出发,永常率部从巴里坤出发

乾隆二十年(1755)北、西两路进展顺利、沿途所经俯首归顺,收复伊犁

达瓦齐逃至喀什噶尔和乌什,阿齐木伯克霍集斯擒获献于清军

平定达瓦齐后,乾隆将厄鲁特蒙古四部兼治,各设旗分,不令迁徙

阿睦尔撒那广泛安插亲信,野心急剧膨胀,乾隆发觉令其进京觐见

阿睦尔撒那遁逃反叛,抢掠伊犁,班第突围不成,兵败自杀,丧失巴里坤以西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以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为主,舒赫德等参赞平叛

鉴于前两次平叛后再生事端教训,乾隆下达尽行根绝命令,哈萨克汗阿布赉请降

阿睦尔撒那逃入俄罗斯,理藩院根据两国互不隐匿逃犯条约,行文要求引渡

乾隆二十三年(1758)俄罗斯回应阿睦尔撒那病死,请清廷赴恰克图中俄边界验看

准噶尔部叛乱结束,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等分驻伊犁、塔城等地巩固天山南北统治

清朝自巴里坤以西至伊犁以次建堡,驻扎屯垦,巩固对准部地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准噶尔   和硕   沙俄   噶尔   清朝   雍正   乾隆   蒙古   青海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