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是当之无愧的化痰高手,把体内的陈年旧痰都化散出去

曾见过这么一位病人,是一位老太太,说自己最近老是嗓子疼,感觉喉咙口有很多痰,仿佛总要往上涌。同时,身体还时不时会有燥热的感觉,同时伴有面色发红。

老人家还说,自己也吃过不少中药了,疗效甚微。远志看了看老人家吃的药方,一个是以金银花、连翘为主的清热解毒的方子。还有一个则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治疗阴虚燥热为主的方子。

其实,这两个方子的思路也不难理解,前者重在改善患者咽喉疼痛的问题,而后者则是想要改善阴虚燥热的症状。

但这两个方子都忽略了,其实老人家的当务之急是痰湿。

中医讲,喉为肺之门户,肺为贮痰之器。所以,老人家说自己咽喉里有痰,还时不时的往上翻涌,是因为肺经中就聚积了不少痰。

那肺经中的痰从何而来?

从脾胃来的。因为脾为生痰之源啊!

须知,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是经由胃将之腐熟消化成脏腑可以吸收的水谷精微,然后通过脾健运的功能,将之输布至五脏六腑。

然而,若是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就无力输布至五脏六腑,水道健运失司,津液代谢不及,就容易滋生湿气,湿聚成痰,痰湿性质黏腻,还会进一步的阻滞脾胃的健运。

所以,可别小看这咽喉里的痰湿,往深里看,还是脾肺里的痰湿。

因此,这么讲来,想必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单单清热解毒并不见效了。

不仅如此,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滋阴泻火的方子反而还会加重痰湿的症状。因为痰湿本就为阴邪化生的病理产物,这个时候不去化痰,反而滋阴,岂不是壮大了痰湿的队伍?

所以,治疗当从病因着手,可方选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 、炙甘草。

其实,六君子汤的前身是四君子汤,后来啊,它们发现半夏和陈皮也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因而结伴。

即是以君子为名,当然要行君子之事。

人参主入脾、肺经,功善大补元气。

我们前面就讲了,咽喉里的痰,本质就是脾肺里的痰。之所以会有痰,也正是因为脾肺气虚,肺主通调水道,脾主健运水道。脾肺之气俱虚,体内的水道津液代谢输布就容易出问题,久而久之,痰湿就悄无声息的驻扎进了我们的脾肺。

而人参可以一口气把脾肺虚损的气机全都给补足,表面上看上去只是益气健脾,实则是阻断了痰湿化生的源头。

人参

白术,可以说是脾经之要药了。大家可以去看,但凡是要健脾的方子,十之八九都用上了白术。白术性温,气味清香,这些特质也正符合脾的特性。脾喜香,又喜燥恶润。因此,白术最擅长的就是健运我们的脾胃,让脾胃转动起来,体内的痰湿也就一点一滴的得以被化散开。

白术

然而,痰浊之性黏腻,单用一味白术难免势单力孤了些。

这个时候,又加用了半夏和陈皮。

半夏和白术一样,同为脾经之专药。只不过半夏的质地更燥一些,所以,尤善燥湿化痰。它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大刷子一样,把我们体内的痰湿统统往下刷。

半夏

陈皮也是化痰的,但和半夏比起来,药性缓和了不少。

陈皮的化痰之力虽不及半夏,但陈皮还是一味气药,功善理气。须知痰浊黏腻,黏腻的东西流动性就很差。而陈皮梳理气机的功效放在这里无疑是给整个方子提供了源头活水。

陈皮

茯苓放在这里的作用有二,

一来,茯苓可助人参、白术健脾;

二来,茯苓主要是针对体内的湿邪的。茯苓功善利水祛湿,可将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

茯苓

至于甘草,其味甘甜,甘入脾经。是故,甘草可调和诸药,以免损伤到脾胃的正气。

甘草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配伍偏温燥,所以,你若是黄黏痰就不怎么适合了。

现如今,市面上也有其相应的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

有所不同的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一味木香和砂仁,增强了理气的功效,给整个方子提供了更好的流动性。如果你不仅有痰,还时常腹胀,香砂六君丸就更合适了。

木香

砂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化生   半夏   白术   方子   陈皮   茯苓   脾胃   甘草   当之无愧   中成药   人参   君子   体内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