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丢弃的分封制为什么刘邦还要用?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文|历史那点儿事

编辑|历史那点儿事

各位看官大大,账号每天更新精彩内容,如果内容让您满意的话麻烦点个关注点点赞支持一下!!!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后,内部仍有许多对传统分封制的恋旧之声。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最初设立了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八郡。这种制度下的领地,不同于分封制中的封地,直接归属国家所有,相关的官职也是由中央直接任命,这种改革显著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这种"绝对权力"下,秦朝成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与征伐,如修筑万里长城、打造驰道、挖掘运河、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等,这些都有效地集结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理论上,分封制由于其固有的弊端,曾在历史上多次被诟病。尤其是在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下,郡县制的优势愈发明显。然而,史实却告诉我们,当刘邦建立西汉之时,并未全面采纳郡县制,反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呈现出分封制的特点。那么,为何在秦朝之后,分封制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呢?

在刚刚成立的王朝初期,确立稳固的基础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任务。尽管长远看来,这些为稳定政权而建立的柱石可能会成为威胁,但在那特定的时刻,关键是先确保新政权能稳固地立足。

刘邦在秦朝的末期生活,亲历了由于制度缺陷带来的动荡和衰败,因此,他对于分封制可能带来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深入思考后,他做出了明智的决策:确保新政权的稳定为首要任务。因此,他派遣了可靠的将领和军队驻守在各个封地。这样,新建政权初期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被分摊到了各个将领手中。此时的格言“人多力量大”得到了完美体现。

对于那些新到封地的将领和统治者,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和发展自己的地盘,稳固自己的根基。这包括了发展当地经济和农业。当各个封地都逐步繁荣起来,整个国家也会因此受益。但是,对于中央君主而言,关键是要时刻保持警觉,确保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些过于强大或有威胁的力量及时加以制衡,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刘邦在成功夺取天下后,对于那些曾经并肩战斗的将领们进行了大量分封,例如将彭越封为梁王、英布封为淮南王,以及被赋予楚王之称(后降为淮阴侯)的韩信。这样大规模的分封异姓王在历史上相当罕见,或许与清朝初期,对于归附其的明朝将领如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分封的“三藩”相提并论。

但这种行为,并不是出于刘邦或汉朝的宽宏大量,而是基于早期西汉政权刚刚确立,社会秩序尚待恢复的现状。为了稳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这无疑是一种应急的政策。例如韩信,尽管是刘邦的部下,但在楚汉之争期间,他依赖自己的军事才华和庞大的兵力,成为了决定战局的重要力量。他的策士蒯通甚至劝其“参分天下,鼎足而居”。这足以说明,这些将领已经到了对中央权力形成威胁的地步。

然而,刘家皇室显然不打算让这些异姓王长时间掌握这么大的权力。在政权渐渐稳定之后,刘邦迅速采取行动,以“谋反”为由,将韩信和其他异姓王逐一除去,但是分封制的弊端还是深深影响了后世。

为了加强汉朝的中央集权,从汉文帝时代起,就启动了削藩的行动。

首先,齐王刘肥逝世后,汉文帝将其领土划分为七个部分。而到了汉景帝的统治,他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略,这直接引发了七国之乱。尽管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但削藩计划并未全面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他根据主父偃的建议推出了“推恩令”,成功地解决了诸侯国的问题,而不流一滴血。尽管之后汉朝仍然保留了郡国并行制,但诸侯国的实际权力大为削弱,几乎与郡县制等同。

总的来说,尽管汉朝采取的郡国并行制有其时代的考量,但这在历史进程中可以看作是一种回退,它一直是汉朝初期的棘手问题。幸运的是,经过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代的共同努力,汉朝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建立了一个稳固而强大的王朝。

因此,面对历史的巨大潮流和时代的变迁,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其背后的实际逻辑均是为了权力的平衡与王朝的稳固。不同的制度下,都有其兴衰的原因,和当时社会环境的紧密相扣。汉朝在面对这一历史难题时,凭借先人的经验与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刘邦   秦国   郡县制   王朝   封地   秦朝   汉朝   将领   稳固   政权   权力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