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大溃败!韩流为什么被中国抛弃了?究竟有何原因?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大约在2000年,北京工体举办了一场震撼北京城的演出,五位“杀马特男孩”席卷了观众,场内座无虚席,场外汇聚了近10万粉丝。这个演出的成功不仅创下了工体的上座率之最,还奠定了H.O.T.在中国的知名度。与此同时,1000公里外的韩国汉城,一部名为《蓝色生死恋之秋日童话》的韩剧以惊人的54.4%的收视率成为了当年韩国的电视收视冠军,这也让演员宋慧乔和宋承宪意外爆红。

这两位演员组成的“双宋CP”迅速闯入中国市场,先是成为音像店最畅销的碟片,随后陆续登陆中国荧屏。在韩剧《蓝色生死恋》的16集中,涵盖了俊熙、恩熙、泰锡等三大经典元素,触动了中国观众的情感,也开始狂赚中国观众的眼泪。2002年,中韩建交十周年,中国大陆播放的韩国影视剧高达67部,全国21个电视频道在高峰时段播出《蓝色生死恋》,韩流席卷了整个国家。


然而,这场韩流席卷并不仅仅是电视剧的功劳。回顾1997年的金融危机,韩国曾遭受严重打击,9家银行和3个财团破产。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后,提出了以“发展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国家立足点,着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时,“韩流”开始成为商品,韩国向世界输出了“男神”和“女神”。

2002年,韩国文化产业销售总额达到了18万亿韩元,占当年GDP的2.89%,文化产品的海外出口额达到了5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这使韩国不仅在名声上大放异彩,还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文化传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领域,韩国产品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并在韩流的助推下广受欢迎。LG、三星、爱茉莉太平洋、现代、乐扣乐扣等韩国品牌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心头好。韩国也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济州岛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中国游客成为韩国旅游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在电子和化工领域,LG Display、LG化学、韩华化学、浦项大宇、三星电机等公司的中国销售额都超过了10%。

为什么韩流如此火爆?一方面,中韩文化相近,有着历史渊源,自然产生了亲近感。另一方面,韩国政府的公关能力强大,每年都能获取电视剧进口指标,甚至有不少中韩合拍剧,国内资本也纷纷投资韩国娱乐公司,使得韩剧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中韩关系蜜月的时期,韩国在中国享有高度声誉,甚至在2015年的“93阅兵”中,韩国总统朴槿惠站在了仅次于普京的位置。韩国官员都承认,“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要非常感谢中国”。


然而,韩流的繁荣不仅仅是电视剧带来的。从家庭剧、历史剧到偶像剧,从韩剧、电影到综艺节目,从演员、歌手到偶像团体,中国观众开始追剧、追更、追星,这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6年,《太阳的后裔》再度引爆热潮,再次掀起“双宋CP”的狂热。但就在这时,韩流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即将走向终结。

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了“限韩令”,这标志着韩流在中国市场逐渐受阻,成为最早受到“关门”的行业之一。这场衰败始于2016年的萨德事件,乐天等韩国企业首当其冲,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韩系品牌也接连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


韩系手机市场的领头羊LG,尽管曾经在非智能手机时代表现出色,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其表现逐渐落后。全球范围内的电池

爆炸事件更是让三星手机品质受到严重质疑。在中国市场,三星的市占率从20%的高峰下滑到不足1%。2018年,三星在天津、惠州等地的工厂关闭,全面退出中国市场。LG手机也在中国市场逐渐式微,最终宣布正式停止生产和销售,退出手机市场。虽然LG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以其超薄设计和明星代言取得不俗销售成绩,但在智能手机市场面对竞争激烈的对手时显得力不从心。


韩国的化妆品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冷遇。曾因韩剧而进入中国市场的菲诗小铺、伊蒂之屋、思亲肤等中低端品牌曾对国产化妆品构成威胁,但如今这些品牌的撤离传闻不断,亏损和门店关张成为常态。韩国化妆品的黄金时代早已结束。

韩系汽车同样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从2016年开始整体销量逐渐下降,2021年初,市占率降至2.5%。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在不断下滑,曾经跨入百万级别销量的巅峰时期,如今已经掉出前15名。一家北京现代的4S店甚至将大部分展厅租给特斯拉,而自身仅有少数车辆陈列。


这一切的背后原因,除了萨德事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消费者逐渐认清了韩系品牌的本质。最初,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成功,除了产品的满足需求外,还有着一层滤镜覆盖。韩剧的美化、进口产品的光环以及韩国明星的代言都让人误以为韩货品质更高。然而,一旦消费者抛开这些滤镜,就会发现问题所在:韩系产品价格较高,而质量却不如国产。

手机领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三星的电池爆炸事件让人对其质量产生质疑,而在中国市场,三星也表现出对待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对待,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其失望。与之相对比,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如华为、小米、OPPO、Vivo等逐渐崭露头角,提供更多选择,中国消费者不再感到局限。


化妆品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中低端韩妆曾经以低价和多样性打败不少国货,但如今在大牌化妆品中,韩妆已经失去地位。而一些韩国化妆品假冒伪劣,只卖给中国消费者的传闻更是影响了口碑,也让中国游客对韩国的信任降低。

此外,一些韩国明星和娱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言行也引发了争议。一些韩剧对中国品牌进行负面暗示,加剧了国人的不满情绪。在民间,一些韩国人对中国消费者持有一种“专坑中国人”的看法,这种观念也加剧了中韩之间的摩擦。


总的来说,韩流在中国市场的衰退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市场因素。中国消费者逐渐认清了韩系品牌的本质,追求更高性价比的选择,这使得韩流在中国的黄金时代逐渐走向终结。不过,无论如何,韩流曾经在中国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中韩文化交流有了更多的契机。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三星   中国   滤镜   销量   韩国   中国市场   文化产业   中国消费者   本文   集体   原因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