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疾控中心提示:科学防病 健康过节

  中秋国庆两节来临,不少市民计划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人员流动增多,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9月25日,市疾控中心提示,节日期间要科学防病、合理膳食,做好秋季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健康平安过节。

  七种疾病要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我国本土新冠病例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随着时间推移,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XBB等容易逃逸免疫变异株的风险逐渐上升。节日期间,市民在进入密闭环境或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外出旅游归来,要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减少与他人接触,佩戴好N95口罩及时就医。

  流行性感冒。这个时期是流感高发期,建议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5岁以下儿童多见,但成人也可能患上手足口病,由于症状轻微,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儿童。对适龄儿童,可接种疫苗;成人外出回家后,要先洗手洗脸后再与儿童接触,打喷嚏注意遮掩;不与他人共用物品,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污染的环境。

  诺如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养老院、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也曾发生在度假中心或旅行团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肌肉酸痛等,可通过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市民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做到食物深度加工;不接触患者、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

  食源性疾病。我国内地以微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节日期间,市民在外就餐更要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加工时生、熟分开,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动物源性疾病。常见的动物源性疾病有禽流感、布病、鼠疫、炭疽等,可通过接触动物、食用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或接触动物栖息地环境等方式向人类传播。节日期间,要防止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更不要食用野味;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

  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我国内地暂没有可以预防猴痘的疫苗。节日期间,出境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在境外,如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要主动就诊并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

  规律作息讲卫生

  节日期间,市民外出旅游时,尽量保持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控烟限酒,洁净饮食;适量运动,注意防晒或防寒,保持心情愉悦。

  要讲究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积极接种疫苗。在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挡,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外出旅游期间,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

  旅游途中,或聚餐之后,如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建议带病聚会访友、带病旅行,要尽早就医。旅游归来,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记者 刘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太原市   野禽   呼吸道   口罩   手足   症状   患者   市民   提示   疾病   动物   科学   健康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