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前言

韩信,这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字,其人生的起起伏伏,令后人称其为“过于传奇”。他是汉朝初年重要的军事将领,也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光耀与潦倒交织,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这一切,都与一个叫萧何的人密不可分。萧何发现了韩信,将韩信引荐给了刘邦;而后来,萧何又联合吕后设计将韩信杀害。可以说,韩信的成与败,都与萧何有关。


一、胯下之辱:才华难覆盖的羞辱与屈辱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0年左右,出身没落的楚国贵族世家。然而,他的家世并未带给韩信太多好处,反倒成为了他后来受辱的导火索。

根据记载,年轻时的韩信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他常年游手好闲,并沉迷于学习兵法。也许是出于对没落家世的不甘,他总想通过自己的才华重新崛起。

一日,韩信佩戴家传佩剑游荡街市,意气风发。这柄佩剑是他这个落魄贵族最后的象征和骄傲。


无奈街上有几个市井小混混盯上了韩信的佩剑,他们看不起韩信这落魄书生的派头,决定羞辱他一番。

“你这样的书生也配带佩剑?要不要跟咱们比试比试?”几个混混拦住了韩信。

韩信面无表情,甚至有些厌倦:“无礼的东西,让开。”

“你!"为首的混混被激怒,冲上前去就抢夺韩信的佩剑:“既然这样,就把佩剑交出来!否则我砍了你!”

韩信冷笑,甩开了混混的手:“好个无知之徒,你这般激将法,以为我会上当?”


混混们哗然,这落魄书生竟敢如此傲慢!于是为首的混混变了脸色,慢条斯理地说:“既然如此,你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用你的宝剑砍下我的头颅;要么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围观的人群哄笑起来。韩信脸色阴沉,他明白,这是对他的羞辱。

然而,他终究没有出手。因为他知道,等他有能力的时候,定会报复这些混混。

“好,我从你胯下过。”最终,韩信咬牙做出了屈辱的选择。


人群发出哄笑,几个混混也大肆嘲弄。韩信默默从混混胯下爬过,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这就是韩信一生中最屈辱的“胯下之辱”。但这件事也成就了韩信日后成功的基石——因为从那以后,韩信对权力的渴望日益高涨,他痛定思痛,夜以继日地钻研兵法,誓要翻身。


二、月下追韩:一个改变命运的邂逅

秦末乱世,韩信选择跟随项羽反秦。项羽任他为部下,却未曾重用。韩信屡建战功,终因得罪了怀王豨被迫离开项羽军队。

这时,刘邦方面来人前来招揽韩信。韩信起初犹豫,但想到项羽不重用自己,最终还是决定投向刘邦。

当时,刘邦手下有位谋士萧何,他一眼就看出韩信的才能,主动向刘邦举荐韩信。然而刘邦并不信任这个来历不明的投降者,只给了韩信一个小官职便将他打发走了。


得知这个结果,韩信勃然大怒,当即决定离开刘邦,不再受人轻视。

这时,萧何得知韩信要离开,立即追了出来。

“韩将军且慢!”萧何追上了骑马离去的韩信。

“萧何,你也看到了,刘邦不信任我,我无颜再留。”韩信冷着脸。


“韩将军,天之所以让我们相遇,定有天意!”萧何追赶着韩信,“我看得出将军的才能,您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

“庸人之见。”韩信冷笑。

“我以我的性命担保,将军定会获得刘邦的重用!”萧何追得气喘吁吁,“请将军三思!”


这时天色已晚,皎洁的月光洒落在两人身上。

韩信终于勒马停下,他看着气喘吁吁的萧何,心中一动:或许,这真是上天给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好,我再给刘邦一次机会。”韩信点点头,“不过,失败了,你可要陪葬!”

“多谢将军!"萧何喜不自胜。

自此,韩信的命运轨迹因一个叫萧何的人而改变。


三、兵仙崛起:用信任打开人才的钥匙

回到刘邦处,萧何力陈韩信的才能,终于说动了刘邦。

“就依从公的建议。”刘邦点头,“只是此人来历不明,还得慎重对待。”

“臣会时刻监督他。”萧何恭敬应道。

于是,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从此开始了韩信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


依靠出神入化的用兵之能,韩信屡建奇功。他先后平定三秦之乱,击溃张楚军队,夺取关中之地,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尤其是在决定天下归属的垓下之战中,韩信与张良的配合出奇制胜,终于击败了强横的西楚霸王项羽,使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

“要不是有韩信,我刘邦能取得天下吗?”刘邦感慨万分。


韩信的才华终于被刘邦认可,他也被封为威风凛凛的楚王,获得富庶的楚地作为封地。至此,韩信踏上了人生的巅峰时期。

而此时,一手提拔韩信的萧何,也被刘邦重用为丞相,成为汉朝辅政大臣。

四、祸起楚王宫:猜忌终结兄弟之谊

好景不长,刘邦开始害怕韩信的强大。

“楚王领有楚地,兵力强大,朕实在忌惮。”刘邦对群臣说。


“陛下言重了。”周勃谏言,“楚王忠心效力,建大功于社稷,岂有他心?”

然而刘邦仍忍不住猜疑。终于,在吕后的怂恿下,刘邦借口韩信失礼,将其骂回朝中,软禁于未央宫。

对此,韩信深感不平,但也无可奈何。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陛下以重恩信任寡人,今却反目,寡人不解......”被软禁的韩信,在未央宫中对故友萧何吐露心声。

“陛下自有考虑,楚王勿要多心。”萧何面无表情。


“嗟乎!终究是韩信一人之力难支,还望丞相能给予寡人意见。”韩信眼中透着哀伤。

萧何沉默,心中却在天人交战。他明白,刘邦已经开始猜忌韩信,如果自己再维护韩信,只会令刘邦更加不快。

最终,萧何决定站在刘邦一边。


五、血溅太子宫:悲剧收场的威胁之死

一日,吕后设计,让萧何诱韩信入宫议事。

韩信来到未央宫,只见刘邦手持宝剑,脸色铁青。

“陛下,有何吩咐?”韩信面无惧色。

“楚王勾结各路诸侯谋反,朕务必亲自讨伐!”刘邦语气森冷。


“陛下竟信谗言,寡人对不起!”韩信负隅顽抗。

“来人!拿下!”吕后在一旁吩咐。

只听“唰”的一声,刘邦出剑刺向韩信。韩信闪避不及,剑锋穿胸而过。

“为国除奸......”韩信倒在血泊中。

萧何冷眼旁观,最后说出这四个字:“为国锄奸!”


兵仙韩信,就此命丧太子宫。刘邦除掉了心头大患,吕后也幸灾乐祸。唯有萧何,面对老友冰冷的尸体,心中五味杂陈。

结语

韩信与萧何,本是知己良师的关系。一人发现了另一人的才华,一人提拔了另一人。然而最后却成了同谋加害之人。种种迹象表明,萧何其实并不想伤害韩信,只是在权力面前,他选择了出卖。


权力让人盲目,让手足相残。它可以让知心好友反目成仇。这也许就是人性的Soft肋和丑陋之处。

韩信一生跌宕起伏,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然而通过他的故事,后人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但也需警醒权力的腐蚀。

只有内心坚定不移,才能避免被权力引诱和利用。 这就是韩信虽败猶荣的真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项羽   佩剑   寡人   楚王   汉朝   刘邦   陛下   遗体   混混   将军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