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健委健健中心提示:健康过双节,预防登革热

(通讯员:张艳辉)广大社区居民乘“双节”长假外出旅游,不免深入山区,存在接触蚊虫、感染登革热的风险。登革热不仅可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为此,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醒市民:健康过双节,预防登革热。

一、登革热及其危害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登革病毒传播给人。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隐性感染、不发病。人感染登革病毒后会出现突发高热(有时达到40℃)、麻疹或出血性皮疹,同时可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候还可能出现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会导致死亡。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都是感染登革病毒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即使只出现轻微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二、登革热感染后症状?

登革热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要注意辨别。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而登革热典型临床表现除发烧外,还包括“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并怀疑是感染了登革热,请及时就医。

目前登革热治疗没有特效药,治疗的重点是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止痛药控制疼痛,但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

三、登革热的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防蚊灭蚊5大招:

  1. 平时注意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通风,避免潮湿;注意定期清理家中盆罐的积水,家庭有用贮水每5-7天清洗更换一次,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清除家中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清除孳生场所小口诀

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外出特别是去有可能接触蚊虫的地方,尽量穿浅色的衣服,避免穿深色衣服。

3.如需去登革热疫情流行的地区,应先咨询医生意见,提前防备。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

4.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治疗时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

总之,登革热可防可控可治,关键在于预防。大家要加强健康防护意识,“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如出现发热、头痛、红疹、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登革热   皮疹   湖南省   灭蚊   积水   容器   肌肉   头痛   症状   垃圾   提示   病毒   健康   中心   卫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