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这些中国历史事件在外国的翻版

历史上发生过的事虽不会再次重复,但有时却会以翻版的形式再现。类似的事甚至可能会在不同的国家被多次复制翻版。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事件都在其他国家有翻版。

越南版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这出戏码在中国历史上本身就被人抄袭翻版过。现在可能很多人一提到黄袍加身首先想到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话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得知契丹、北汉联兵进犯的消息。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随即被派遣领兵出征。赵匡胤从都城开封出发后走到如今河南封丘境内的陈桥驿就被部下披上黄袍拥戴为帝。赵匡胤随即率军回师开封推翻了后周朝廷开创了北宋王朝。

其实赵匡胤此举基本上是抄袭了后周太祖郭威。话说当年郭威曾是后汉王朝的将领。他在率军抵御契丹时接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回师京城推翻了后汉。用黄袍加身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后周王朝最终又被赵匡胤用同样的方式取代。说起来“黄袍加身”这出戏码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不仅赵匡胤有样学样照着抄,而且连外国人也抄过这出戏码。在我们的邻国越南和朝鲜都有翻版的“黄袍加身”。

话说越南这地方自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南征以来历经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的郡县直属领土,直到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越南才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公元938年割据安南的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南汉政权。这是历史上越南脱离中国之始。吴权死后安南地方12个大封建主割地称雄互相混战。

经过长期的混战后丁部领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丁朝。等到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就开始试图收复安南这块中华故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的第三年恰逢越南丁朝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宫廷政变,于是宋太宗派侯仁宝等将领率军南下讨伐丁朝。丁朝得知宋军南下后就派将领黎桓领军抵抗。谁知黎桓学赵匡胤自编自导了一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戏码。黎桓得到兵权后假装北上迎击宋军,等走到半路就回师京城推翻了丁朝。

黎桓推翻丁朝后建立的新王朝在越南历史上称为前黎朝。黎桓篡位后打败了候仁宝率领的陆军。战后宋朝被迫承认了越南独立的既成事实。黎桓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用“黄袍加身”这种方式建立的王朝会被人用同样的方式推翻。前黎朝末期发生了一场叛乱。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以保护小皇帝的名义率兵平乱,可等到叛乱平息后李公蕴就回师京城把控了朝廷。这时再次上演了与“黄袍加身”极其相似的一幕。

一大帮文臣武将出来拥戴李公蕴称帝,而李公蕴则像当年的赵匡胤一样假意推辞。众大臣反复多次拥戴后李公蕴才装作勉为其难登上帝位。“黄袍加身”这出戏码在中国就被郭威和赵匡胤演绎了两次,越南人愣是照着也抄了两次。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越南人犯了强迫症。这也就是那时还没版权的意识概念,否则中国是不是该找越南收版权费?关键黄袍加身这出戏还不光被越南人抄过,朝鲜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翻版的“黄袍加身”。

朝鲜版黄袍加身、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1388年明军击败了辽东地区的元军。当时的朝鲜半岛处于蒙元朝廷的藩属国高丽王朝统治下。元代以前中、朝两国的边境并非像如今这样以鸭绿江为界。那时如今朝鲜境内的咸镜南道、江原道等地是中国的铁岭卫。元末明初高丽趁中原王朝内乱之时占领了铁岭卫。高丽的北方边境就这样推进到了鸭绿江流域。明朝控制辽东后就想要恢复铁岭卫故地。高丽朝廷得知此事后就派将领李成桂率军征伐明朝。

李成桂率部行进到鸭绿江边后突然折返回京城把控了朝廷。此后李成桂通过排挤曹敏修等政敌得以独揽政权。公元1392年李成桂废黜了高丽的末代国王开创了李氏朝鲜王朝。在李成桂开创王朝的过程中他的第五个儿子李芳远功劳最大,但李成桂登基后却立了第八个儿子李芳硕为世子。说到这儿也许有人猜到接下来该上演玄武门之变的戏码了。公元1398年八月二十六日李芳远趁李成桂正在病中发动政变将世子李芳硕乱刀砍死。

这件事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王子之乱。李成桂虽被迫承认既成事实,但他搬出了立嫡立长的礼法制度。这时李成桂的嫡长子李芳雨已死,那么按礼法就该立嫡次子李芳果。李芳远发动兵变打的就是拥护礼法的旗号,所以他也假装同意父亲立二哥为世子。李成桂退位后继位的李芳果其实从一开始就被李芳远架空了。后来李芳远又流放了同样觊觎王位的四哥李芳干。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所谓的第二次王子之乱。

公元1400年十一月十三日李芳果位于李芳远。至此这出朝鲜版的玄武门之变以李芳远获胜告终。李芳远之后朝鲜王位历经几代人传给了朝鲜端宗李弘暐,而他的叔叔首阳大君李瑈则学明成祖朱棣搞了一出朝鲜版的靖难之役。李瑈篡位后需要得到宗主国明朝的册封,而李瑈派出请求册封的使臣恰恰就是用明朝也发生过靖难为由说服明朝方面承认的。至此李氏朝鲜开国一甲子来已复制过中国黄袍加身、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

日本版鸿门宴

鸿门宴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之一。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曾有过翻版的鸿门宴。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无论是古代学习中国还是近代学习西方都有自己的发明创新。中国版的鸿门宴上项羽后来并没杀刘邦,可日本版这出鸿门宴是真见血了。看来日本人不光抄剧本,而且他们还会改剧本。话说日本历史上天皇的权力曾长期被幕府将军架空。日本历史上先后经历过镰仓、室町、江户三个幕府政权。

室町幕府统治时期地方守护大名的实力日渐壮大。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为巩固统治就大搞削藩政策。曾任播磨、备前、美作三国守护的赤松满祐在足利义教的削藩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利益受损。公元1441年六月赤松满祐在自家办了一场“鸿门宴”:宴请将军足利义教。足利义教虽说因为削藩政策得罪了不少地方守护大名,但这些人说起来毕竟还是足利义教的下属。足利义教可能也没想到谁敢对自己下手。

当赤松满祐发出邀请时足利义教没多想就去赴宴了。细川、山名、京极等守护大名得知将军赴宴也纷纷前来捧场。等到众人酒酣耳热的时候赤松满祐之子赤松教康拉着一群人拿着刀冲杀进来对着毫无防备的宾客一阵乱砍:将军足利义教被当场砍杀,京极高数、山名熙贵等守护大名也从陪客变成了陪死的冤魂。这场由日本版“鸿门宴”引出的动乱被称为“嘉吉之乱”。此后室町幕府的统治式微为日本走向战国乱世埋下了伏笔。

日本版郑伯克段

《左传》中记载了一个郑伯克段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小霸主郑庄公从小不受母亲待见。母亲一直偏袒小儿子段。郑庄公即位后母亲替段讨要大城作为封地。段仗着母亲的宠爱暗中积攒势力图谋不轨。郑庄公对弟弟的行为其实心知肚明,但他却一直不动声色。郑庄公就像是在玩一场猫鼠游戏:他把段当耗子养肥了再一举将其拿下。与此类似的故事在日本历史上也出现了翻版。

号称“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童年时代曾被称为“尾张大傻瓜”。这是一个谁都不待见的主。信长的母亲也像郑庄公的母亲一样偏袒小儿子信行。信长也是始终不动声色装成傻瓜样。1556年信行公然起兵和兄长对抗,但却被他眼中的傻瓜打得大败。战败的信行只得搬出母亲来求情。信长看在母亲的面子上暂时饶过了信行,但第二年他得知信行又在准备反叛。这次信长把信行骗到自己的居所直接一刀砍了。

英国版靖难之役

严格意义上英国版的靖难之役不能算是抄袭朱棣,因为英国版的靖难之役大致和朱棣的靖难之役发生在同一时代。这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只能说是未免太巧了一点。话说英格兰历史上一代雄主爱德华三世有13个子女。这其中黑太子爱德华不仅是长子,而且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立下了不世功勋。正常来说黑太子爱德华是理所当然的王位继承人,可他和朱标一样死在自己父王前面了。

公元1377年黑太子爱德华的儿子理查二世继承了爷爷爱德华三世的王位,然而实权却被理查二世的叔父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把持。这剧情熟悉吧?不过英国版这出靖难之役和中国版还是有所区别:约翰·冈特并没造反推翻侄子的王位,但他实际上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到约翰·冈特的儿子亨利·博林布鲁克继承父亲留下的爵位和权势后于1399年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率军攻入首都伦敦。

英国版这出靖难之役前半段剧情和中国版高度相似,但最后是亨利·博林布鲁克推翻了自己的堂兄。中国版靖难之役是朱棣推翻了自己的侄子。两者在这点上的确有区别,但在其它方面是高度相似的:都是原来的太子死后造成继承人选问题,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最巧的是居然发生在同一年。就在亨利·博林布鲁克起兵一个月后朱棣在北京也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了。这只能说实在是太巧了一些吧。

法国版靖康之变

公元1337年至1453年英、法两国之间爆发了长达116年的战争。这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战争吧。在战争早期阶段法国被打得几乎濒临亡国的边缘。1340年英国海军在谢尔得河口艾克流思港大败法国海军。在1346年的福兰德思边境科勒希之战里法军再败。在1347年的加莱港之战、1356年的普瓦捷战役中法军一败再败。尤其是在普瓦捷战役中法国国王约翰和众多法国亲贵都沦为了英国的阶下囚。

这简直就是法国版的“靖康之变”。法国王室贵族中大量精英人物被英军俘虏。战后英国向法国索要巨额赎金。法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城下之盟:割让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还要向英国支付300万金币的补偿款。英国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后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1357年、1358年相继爆发了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法兰西王室不得不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

德国版卧薪尝胆

公元1077年德意志皇帝亨利身穿破衣屈膝脱帽在卡诺莎城堡门口的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等到第四天早上城堡的大门才终于徐徐打开。能让皇帝在雪地里屈膝下跪三天三夜的正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古代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但欧洲的皇帝却始终受到地方诸侯和教会的制约。这位亨利皇帝和格里高利教皇就长期争权夺利。格里高利教皇煽动了一大批德意志诸侯贵族反对亨利。

扛不住压力的亨利只好身穿破衣亲自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请罪忏悔。格里高利教皇故意让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别看此时亨利低三下四在教皇面前装孙子,但其实人家学的是勾践卧薪尝胆。亨利把卡诺莎之行视为耻辱。他回到德国后就集中精力逐一征服境内的封建领主,等到稳定国内局势后就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大军压境的威胁下教皇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从此“卡诺莎之行”就成了德语中的一个典故。德国人提到“卡诺莎之行”就像中国人提到“卧薪尝胆”一样指代知耻后勇忍辱负重的精神。亨利皇帝对教皇的胜利被视为德意志民族对罗马教廷的重大胜利。此后每当德意志民族觉得受到委屈时都会谈到“卡诺莎之辱”以提醒警示国人永远不要忘记祖国历史上的屈辱时刻。当初希特勒就曾多次把他所深恶痛绝的凡尔赛体系比喻成德国再次遭受“卡诺莎之辱”。

土耳其玄武门之变

公元1481年至1512年在位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二世也算得上是有为之君,但他晚年却落得和唐高祖李渊一样被自己儿子逼迫退位的下场。巴耶塞特的三个儿子中最年轻的塞利姆是个奉行对外扩张路线的狂热好战分子,而次子艾哈迈德则更擅长于国内行政治理。巴耶塞特在继承人问题上更偏向于艾哈迈德。公元1511年塞利姆起兵争王位。塞利姆杀死哥哥艾哈迈德后又于公元1512年率军进驻都城伊斯坦布尔。

塞利姆在近卫军的支持下架空了老苏丹巴耶塞特的权力。1512年4月25日巴耶塞特二世在儿子塞利姆的逼迫下退位。塞利姆成了土耳其版的李世民,但巴耶塞特的结局可要比李渊惨得多。巴耶塞特在交出权力后请求回到自己在德莫迪卡的出生地养老隐居。但他走在半路上就死了。有人猜测是塞利姆毒杀了巴耶塞特。当然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已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了。

老挝版卧薪尝胆

公元8世纪中叶澜沧王朝统一了老挝,但从公元从1694年开始这个王国逐渐分裂成为万象、占巴塞、川圹、琅勃拉邦4个小国。公元1778年暹罗吞武里大帝攻破了万象王国首都。万象国王兵败后逃到越南,但他的三个王子都被暹罗人俘虏。暹罗人在三个王子中选中了阿努送回去册封为新的万象国王。阿努虽名为国王,但其实始终受到暹罗的控制。阿努王表面向暹罗称臣,但却暗暗蓄积力量等待机会洗刷国仇家恨。

经过多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之后阿努王于1824年起兵反抗暹罗。阿努王虽抄了勾践的剧本,但却没得到和勾践相同的结局。阿努王的反抗以失败告终:暹罗人抓住他后将其关在狗笼里押回了曼谷。暹罗国王下令砍了阿努王的头颅放在曼谷公开示众以警告那些臣服于暹罗的藩王:“背叛者就是这下场!”如今老挝首都万象市就有一座阿努王的雕像。至今老挝人仍在颂扬他争取国家独立的勇气及壮烈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黄袍加身   暹罗   卡诺   中国   亨利   王朝   越南   朝鲜   历史事件   英国   翻版   公元   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