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场发生了一件惊人故事,李宝嘉自叹:打死我也写不出!

这是一件引起当年山西官场大地震的一件惊天大案,精彩到现在都还一直有人在流传。它到底是什么事呢?最初就是一起县政府隐瞒黑社会轮奸官家小姐的恶性案件,但被御史举报给皇帝了。

监察院

中国的明清两朝,中央都有一个叫都察院(秦汉等朝代叫御史台)的机构,里面养了很多的御史,用来监察各级官吏。这些监察官员品级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但他们却有直接向皇帝“风闻奏事”而不受责任追究的权力,所以各级官员都怕他们。

话说到了大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帝都北京有一位监察御史姓汪,这一天他在大前门的八大胡同里面玩女人,偶然听到妓女们说了一件惊天大案:“山西介休县有位退休大老爷,他家一个没出嫁的女儿被人轮奸了!这些歹人轮奸干完事后,竟然又杀死了这个可惜的少女,还将其双脚剁下带走了!”

这位汪御史一听这事,妓女也不嫖了,立马回家写了一道义愤填膺的举报折子,立马交到军机处报给了道光皇帝。

一、道光皇帝任命了两名钦差大臣去山西查案,结果是案没有查清、钦差大臣却收了大量的贿赂就回京了。本来案子应该再糊弄一下就结了,不想一位“副省长”让这个案子竟然玩出了新花样。

道光皇帝很有正义感的人,他看到汪御史的奏折勃然大怒,立即派汤金钊和隆云章两人当了钦差大臣前往山西去调查。

这汤金钊(1772年-1856年)可不简单,他是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27岁就中了进士,道光九年就当了上书房总师傅,出任吏部尚书兼署户部尚书,是道光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

两个钦差在太原呆了好几个月,吃喝玩乐,但是案件的调查却一直没有结果。

钦差最后也没有脾气了,奏请皇帝后,把查案的事情交给新任山西巡抚(省长)杨海梁,俩人先后都回帝都伴驾去了。

钦差大臣

山西巡抚杨海梁想,钦差都撤了,我也躲个清闲吧。于是他就把案子交给了藩台(又叫布政使、第一副省长)张兰沚去办。

张兰沚一心想再上一层楼去当省长,可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巡抚把查案的事给了他,他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本是皇帝交办的,如果办好了,会上达天听!另外他也想借机打压一下他的政敌们。

张兰沚

当然,张常务副省长不可能亲自下去办案,他就把这事交给了他信任的山西朔平知府张集馨去办。

于是张集馨从朔平来到了介休。

这介休的林知县是花了10000多两的银子、走了不少关系才搞到了知县这个的位置,当然想多捞点钱。他刚刚上任两年、买官的钱才回本,利钱还没捞到手,所以就很怕出事。才走了钦差又来了一个查案专员,于是他带着1000两银票晚上来见张知府,想花钱买个平安。

没想到这知府张集馨还真是个清官,他直接拒绝了林知县的贿赂。

张集馨马不停蹄地安排人明察暗访,发现了案子的真相:

确有一名退休的大官,女儿去逛庙会逛着逛着丢了!3天后家人终于找到了衣衫不整的小姐,她脚上的一对儿绣花鞋儿也不见了。小姐的家人只对外说小姐迷路这才走失了,坚决拒绝承认小姐被歹人轮奸这种说法。

张集馨查案的时候,涉案的几个地痞流氓都已经被林知县(上报刑部)依律斩首示众了。而且林知县审案时,案状上也没有歹人轮奸官宦小姐的片言只语。

张集馨想,这个林知县做的还是对的。

就算真有轮奸之事,如果判决了这迉小姐真被轮奸了,那么这位小姐就肯定没有活路了:名声臭了,人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自己也只有上吊或者跳河,才能用这样的办法来保全自家人的脸面和“名声”。

所以汪御史也真是多事。

张知府于是写了调查报告:介休林知县判案正确,北京传言不确。

介休县

按说这件事情到此可以结束了。

可是大家知道,那位常务副省长张省长本来就是要找事的,现在事情没有找出来,他自然不会罢休!

他又会继续出什么幺蛾子呢?

张常务副省长于是又派出了另一个自己信任的泽州虞知府来介休继续调查。

虞知府与张知府是完全不同的为人风格,他来到了介休后直接就向林知县要钱以供他吃喝玩乐。

看到虞知府要钱要女人,林知县大大地放了心:这才是我们的干部本来应有的样子嘛,大家和谐社会,多好呀!那张知府是个清官好官,但是也太让人心中害怕了,那样的官员一定不能他长期在实缺上!

虞知府有吃有喝有玩有钱拿地又查了足足两个月的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林知县审案没毛病。

但是这虞知府对这个问题比张知府想得深了点:虽然案子没有问题,但是也要找个人承担点责任,这才好向张副省长交差,才好向京城的御史、皇帝交差。

于是虞知府在结案陈词时给林知县加上了一个“善意”的提醒:林知县工作劲头多有不足,案子办得也让大家有疑问,建议调离岗位另行任用。

就是这个报告,最后引爆了一个惊天的大问题!

二、小知县的自救大思维:(林知县)你要我不好过,那就大家一起不好过!你摔我的碗,我就砸大家的锅!于是林知县也告了一个惊天大状!

林知县,小小的七品芝麻官

张常务副省长看了虞知府的报告,觉得虽然不满意,但是前后已经查了三次了,结果也没有大差别,只好在报告上画了个圈,然后报给北京。

道光皇上对此早就不气了,他也御笔朱批,同意此案如此处理。所以结果就是以“革命干劲不足”为由,山西省把介休的林知县给革职了。

林知县先是呆呆地看了一整天的报告一言不发,然后又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精神焕然一新地开始迎战:我出钱出力出女人地伺候你们这帮孙子,了后却让我丢官,老子不服老子也有办法让你们不舒服!

就你们会告状?老子也会!

林知县手上有什么硬货吗?有。

当初两位钦察大臣汤金钊和隆云章来查案,山西省政府按官场的潜规则送给了两位每人一笔5万两白银的车马费。

省政府那时候还没有开煤矿,没有钱;就是有钱省政府也不会想出,光是走帐就很烦人。省里凡是不能见光的烂帐,向来都是让下面去处理。

官员们在抽大烟

张常务副省长按省长会议决议,把这10万两银子按各市(府)GDP数据的比例摊派了下去。惯例,这样的事情是以口头的形式、最多是不署名的便条的形式,来走流程。

但是这次办这事的公务员(省政府副秘书长)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竟然用了巡抚衙门的专用公文行文向各府县强行摊派,还在这个正式的文件上盖上了山西巡抚的大印。

林知县的手里,刚好就有这样的一份公文。

清朝政府公文

林知县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直接把亲笔写的举报信上报中央,而是先搞了一个副本送给了省政府,他想投石问路,先看一下省政府的态度。

杨省长接到林知县的举报,立马把张副省长叫来骂了个狗血喷头:“你个混蛋,怎么能让林知县手中有这证据?”

张副省长的小鸡都一下子吓尿了,这行贿受贿的事牵涉了两位钦差和山西全省的官员。如果丑闻曝光,整个山西官场就是一场大地震,会有人头落地。

但是自处理林知县的案子已经上报中央、皇帝都批示过了,已经没有办法更改了。

能处理的,就是安抚好林知县,让这条已经快疯了的狗同意不再咬人。

张副省长一时间都想让省公安厅的祁同伟厅长派人去做了林知县,但这念头毕竟只是一闪就结束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林知县肯定有后手。

杨省长命令张副省长一周内妥善处理此事,不然就先要让张副省长玩蛋。

张副省长自己现在肯定不宜出面,他想了一下,决定让与林知县关系还算可以的张集馨知府代表省政府和自己去与林知县谈判,先摸一下林知县的底。

大清官员

张知府是个老官场,他先了解清楚了一个林知县的根底,然后直接进入核心:

“林知县,这事儿是省政府办差误了,主要还是受了那个虞知府的误导,他的事儿另外会清算,现在我们先处理你的事。你已经免职这事皇帝批准的,这不能改了,但是巡抚衙门(省政府)愿意赔偿你一笔银子,帮你待业的儿子安排个工作。你看如何?”

这也正是林知县想要达到的目的,毕竟自己还要在官场上混,只要能补偿自己的损失,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林知道开价要20000银子,省里再给他儿子填写个同知官衔。

当时市场价买个知县要10000两白银,所以林知县要这个钱不过是再买一个县官的钱和一届县官的投资利润,很实在的一个价格。

讨价还价后,省政府同意给老林儿子一个官职(候补、非实缺),再给老林10000银子的补偿。

林知县同意收到钱和官状后,交出手中的证据。

白银是当时的硬通货

张省长报杨省长同意后,这1万两银子最后由惹事精虞知府出5000两,巡抚、藩台......等官员“认捐”完事。

结束语:林知县告一段落,但山西的事还没有完,因为其它府县手中还有与林知县一样的行贿摊派证据。于是山西巡抚衙门再发了一份正式公函给各府县,主要的意思是,摊派钦差大臣招待费这事儿,省里电脑系统出了点儿故障,你们邮箱里还有没有?请认真清查后上报,上面必须要加盖知府、知县的印章。终于好了,省里的摊派公文在下面官员手里,官员们回复没有摊派这回事的的公文又拿在了山西巡抚衙门手里,大家恐怖平衡了,省政府放心了。御史告状和林知县的事算是完了。但与这个案子有关的人和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江南明月照吴钩”,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介休   巡抚   知府   知县   御史   山西   省政府   官场   省长   清朝   副省长   皇帝   惊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