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小劳动收获大成长

如何开设好劳动课程,让特殊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真正提升劳动技能,收获成长?这节走进田间地头的劳动教育课堂给出了答案。

10月11日,在七彩祥耕开心农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促进会,开展了2023年秋季亲子劳动实践活动,该校学生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学习农耕知识,认识常见的农作物和农耕用具,体验泡菜制作的乐趣,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一二!一二!加油宝贝。”在“两人三足”热身游戏结束后,亲子劳动实践活动徐徐展开。

“各位同学请站好,双手垂直向下为‘根’,合拢放在胸前为‘茎’,双手举高再打开一点为‘叶’,手指弯曲为‘花’,双手举过头顶握紧是‘果’。”农场工作人员用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于一问一答间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进记忆,使农耕知识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入脑、入心。

田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挥起小铁锹,将藤蔓锄断,挖出红薯,不一会儿便收获颇丰:一个个又红又大的红薯堆了一地。同学们将红薯一一装进袋子里,虽然手上全是泥土、脸上满是汗珠,但快乐丝毫不减,并纷纷与自己的“劳动果实”合影留念,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当天活动还设置了制作“跳水泡菜”环节。撕卷心菜、放盐、抓拌、装罐、浇入卤水……在家长的陪伴下,同学们学习泡菜制作、储存方法,了解“泡菜文化”。

走出教室的田间课堂是否有效?学生们的满面笑容就是最好的回答。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于特殊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更是助力他们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重庆市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詹玲介绍,作为九龙坡区首批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以劳动教育课程为特色,形成了以生活适应课和劳动技能课为基础,以劳动实践课为巩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夯实立身之本。

文/孟锐 郭翠琴 图/郭翠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地头   田间   劳动教育   重庆市   农耕   特殊教育   中小学   红薯   泡菜   课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