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城市文脉 呼和浩特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旅互动、业态融合为抓手,培塑和擦亮“北疆文化”品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乌兰夫纪念馆夏景

我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将其纳入全市“十四五”文化旅游(文物)发展规划,构建了市、县、乡(镇)三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责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编制了《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呼和浩特市红色旅游线路规划》,指导推动全市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共有红色遗址10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市现有可移动革命文物3200件,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文物69件,2批20个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名录。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景区的灵魂。我市抓好红色文化核心,加快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加大红色资源调查、红色文物保护、革命历史研究力度,深入阐发革命时期的重大时间、重要任务、重头故事,让收藏在纪念馆里的革命史料、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文物、印刻在石木条幅的红色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与此同时,不断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构建红色文化遗产长效保护机制,建立修缮保护清单和分类保护指南。7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革命文物保护,相继完成了乌兰夫故居、白塔火车站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对贾力更烈士故居、多松年烈士故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1号办公楼、绥蒙抗日救国会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抢险加固,设置文物保护标志碑92处。对“中共绥远工委旧址”进行了重点保护,重新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和文物说明牌,并丰富完善了展陈内容。

红色旅游的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我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加大对红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力度,有效拓展利用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基地。目前,全市依托革命文物场所,累计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9个。组织了“大青山革命史”等主题革命文物展26个,参观游客达53万人次。采取“走出去、结对子”“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30多个,其中,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老牛坡红色旅游景区等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7个。我市通过文艺创作、模式创新、精彩讲解等,可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游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在鲜活的“教科书”中了解党史、国史,以游促教、以文化人。为弘扬传承好红色文化,我市推出了《青山儿女》《青山之恋》《青山劲松》组成的“青山”三部曲,创作了《多松年》《刘洪雄》《青山烽火》《高凤英》《红岩》等红色主题经典剧目,并开展了展演巡演活动。

近年来,我市结合其他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和体验形式,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比如,清水河县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景区化建设,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

下一步,我市继续以打造“北疆文化”为重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革命红色文物资源,开展革命历史研究,阐释好红色文化内涵;举办红色展览,讲好革命文物故事,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举办优秀红色文艺作品展演巡演活动,推出一批感染人、教育人的红色故事;举办全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的红色旅游人才队伍,为游客提供优质讲解服务;重点支持一批全市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推出更多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线路。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孙岳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大青山   乌兰   呼和浩特   红色   青山   文脉   文化   我市   基因   文物   红色旅游   全市   光芒   时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