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羌叛”,并非仅仅是汉安帝的罪过

将历史的进度条拉到东汉时期,就会发现,这时候的边境关系,已经不再是汉匈之间的矛盾,羌族开始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而东汉安帝永初之年爆发的“永初羌叛”,则成了汉羌关系中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汉安帝时期之所以爆发永初羌叛,其实早有预兆。

在对待少数民族政策上,汉族是希望通过不断同化游牧民族,将其赖以为根本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从而彻底的杜绝其对中原王朝的骚扰。这种方式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执行中也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着不慎,则可能爆发动乱。

两汉时期对羌族采取了内迁政策。羌民被迫从河谷地带内迁到沃野之地。内迁导致羌民不得不开始学习耕种,但对种植的生疏使得他们又不能完全放弃赖以生存的牧业。因此,此时的羌民处于半牧半农的生活方式。

在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多了一种获取食物的方式使得羌族人口飞快发展起来,而中原政府又限制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羌民骨子里的掠夺本性暴露无遗,分散结成小股武装势力,给中原王朝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东汉虽然继西汉而立,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西汉的矛盾,反而增加了一些社会矛盾。土地兼并这个困扰西汉数十年的问题在东汉又进一步激化。豪族势力的发展和中原王朝土地被瓜分殆尽,使得一些新生的豪族豪吏想要增加土地面积,就只能将目光转移到边境地区,这导致生活在边境地区的“降羌”,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势力,不但要缴纳国家的赋税,还要应付豪族的盘剥,加剧了边境地区的矛盾。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羌民不甘忍受,起兵反抗。

汉安帝时期,由于全球环境都在变冷,中原王朝自己也是各种灾害接连不断,自顾不暇。朝廷上层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得东汉政府对边境羌民,难以制定出长期稳定和有效的救灾措施,边境的矛盾也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中央政府的不作为还体现在选人用人上。傅育和张纡两任护羌校尉对归附羌人的失信屠杀,直接导致了迷吾、迷唐父子加入反汉势力。

当灾害持续发生后,长时间的气候干冷、降水稀少,使得羌人生活的地区牧草凋零,也促使零散的羌人建立起“滇零”这样的反汉政权。自此,边疆矛盾已经上升为政治对抗。

在东汉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幸运女神还是站在了东汉这边。此时滇零已死,而气温开始逐渐回暖,各地的收成有所回升,这也使得羌民的反抗意志有所削弱。最终,在东汉王朝正确的军事计谋的加持下,公元118年,东汉王朝终于平定了这场历时十余年的羌族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是,永初年间这场叛乱,不但造成了边民大量死伤,并州、凉州两地多年积累消耗殆尽,还拖累了中央政府,加速了东汉的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羌族   豪族   王朝   中原   西汉   东汉   罪过   边境   势力   矛盾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