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税不纳粮:太平天国如何与清朝廷持续战斗14年?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运动,太平天国与清朝廷的对抗始于1850年代初,一直持续了十四年之久。

(1850年):太平天国的崛起始于这次农民运动,由洪秀全领导。这次起义在南中国蔓延,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民的支持。太平军的纳粮政策也在此时开始实施。

太平军占领南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建立了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他们将这座城市视为实现太平天国理想的象征。

洪秀全去世(1864年):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去世后,运动逐渐衰落,但仍持续了一段时间。太平军内部的争权夺利也加速了其势微。

清朝廷最终胜利(1864年-1866年):清朝廷最终击败太平军,结束了这场运动。清军的现代化军事技术和外援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这十四年时间里,太平天国向来不征税,不纳粮,他们是如何满足部队的给养呢?其实他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维持军队的开支。


当谈到太平天国的供养问题时,不得不提及建立圣库制度。在太平天国刚刚建立时,它完全依赖于吸引信徒并进行贡献来发展。与其他宗教一样,要加入太平天国,信徒需要进行布施和捐款。最初,信徒将所有的奉献交给了圣库,同时每个人的衣物也需要由圣库来支出。这个制度在太平天国早期确实起到了团结农民的作用,吸引了大量贫苦的农民加入这一起义运动。

根据圣库制度,所有在战斗中缴获的金银细软都必须上交。对于私藏财物的发现,惩罚从警告到斩首都有,而补给品的种类则根据士兵的等级进行发放。不过,粮食、油和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是按照每人每日的固定分配标准提供的,而肉等稀缺资源的供应则根据地位进行不等差配给。底层士兵可能不会每天都吃到肉,但每周仍然能够享受到。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改善。因此,人们积极参加天国军队,太平天国起义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壮大。

随着起义的胜利,洪秀全还实行了太平天国田亩制度,将圣库的理念贯彻到底。根据这一制度,农民除了口粮外,所有财产都需要交给国库,按照规定的标准供给。当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圣库制度也扩展到城市居民身上。城内居民根据性别、年龄和技能被编入不同的组织,享受按劳分配的生活资源,这一分配方式在城市刚刚被占领时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圣库制度无疑是太平天国早期胜利的重要法则,确保了士兵的生计,吸引了大量穷苦百姓的支持。

但随着太平天国不断壮大和成功,士族的私有财产逐渐增加。"人无私财"的原则在现实中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圣库制度不得不逐渐放宽,规定每人最多不能拥有五两银子。然而,实际上,即使是这个程度的贯彻也没有持续太久。太平天国后期,尽管圣库制度仍然存在,但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因为各位王爵和将领可以自行从圣库中提取资源,加上他们势力的不断壮大,公共库已无法为所有士兵提供足够的军粮。因此,各位将领开始动用自己的私人财产来支持他们的士兵,这些士兵也基本上成为各自王爵的部下。在这一时期,圣库制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与清军类似的后勤供应制度。

太平天国的第二个主要财政来源是依靠战斗中的战利品。每当太平天国取得胜利,都会有专门的部队前去收集战场上的战利品,包括武器和物资等。这些战利品会被统一收归圣库管理,并用于供应军队和民众。可以说,这也是圣库制度的一种延续。然而,仅仅依靠战利品是无法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的。因此,洪秀全将目光投向了富商和地主。在太平军进城后,通常会进行户口清点,并要求富商捐款或捐物支持起义军。富商们如果愿意捐赠,就不会受到惩罚。但如果拒绝合作,太平军将采取强制措施,将他们的财产收归国库。此外,太平军还对地主的非法财产进行收缴。如果地主不合作,他们的全部家产可能会被没收,甚至可能会受到极刑。从这些土豪劣绅手中收缴的资金,再加上查封的清朝廷府库,足以维持太平军一段时间的日常开支。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朝时,江南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府库中的资金和粮食非常丰富。

太平天国的第三种财政支持方式是通过周边工厂的统一采购和销售。然而,即使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获得的财政支持也只是暂时的。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后期,一些主要领导人开始不顾军队的需求,而大规模修建宫殿并选中秀女,这导致了财政困境。因此,太平军需要找到更加长期稳定的财政来源来维持军队的日常开支。

太平军活动的地区多位于江南的富饶之地,在这些地区,清朝廷经营着许多手工工厂,如制造局等。在太平军占领这些地区后,他们通常会对这些工厂进行编号,将它们纳入国有资产,然后由国家指派工人进行生产,所生产的物品再进行统一采购和销售。在江南这样富庶的地区,这种方式成为了太平军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纺织品的销售收入。同时,太平军也注重土地开发,鼓励士兵屯田以增加粮食供应。

太平天国后期面临财政危机,因圣库制度崩溃和军队壮大而采用了一种称为"大略三日"的习惯,这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也有类似做法。攻克城市后,士兵会有三天时间进行抢劫,然后将城市交还太平天国。由于清军也有类似习惯,一些南方城市在战乱中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甚至遭受了二次抢劫,导致市民生活困苦。太平军后期的治理效果不佳,未能恢复城市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太平军也采用了包租制度。他们将整个城市出租给有意愿和能力进行重建的商户,这些商户受到优待。尽管土地有时会回到前清官员和富豪手中,但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只要租户按时交租,太平军通常不会干涉。然而,如果有人不交租,太平军会协助土豪劣绅进行施压。尽管太平军所收的赋税较清朝少,但战争爆发时租金可能飙升,而一些土豪劣绅会将租金翻倍。因此,一些地区的百姓生活可能比清朝时期更加困难。

太平天国面临着财政困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领导人,如石达开和杨秀清,意识到太平天国的制度难以维持。他们提出了在湖北、江西等地等待时机成熟,国库充盈后,推行田赋制度的建议,并得到了洪秀全的批准。随后,开始大规模推广田赋制度。田赋由各级官员收取。虽然太平天国的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赋税,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税收。他们会向包租和付款户收取礼金,而这些包租户又会向百姓征税。因此,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出现了一些百姓饥寒交迫的情况,这与起义初期的情况大不相同。

太平军的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显得理想化,未能考虑到实际执行中可能面临的阻力和问题。随着太平天国地盘急速缩小,士兵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采取节约粮食的措施,如只允许城中百姓和士兵喝粥。这标志着太平天国的统治已经陷入危机。总的来说,太平军在起义初期采取了一些理想主义的举措,但受到时局和限制,未能有效推广。因此,太平天国最终注定失败,但这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军   朝廷   土豪劣绅   田赋   战利品   士兵   军队   制度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