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写给领导的感谢信,竟成了贵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禁止出境展览

古代名人的信件,很有可能被秘密保存下来,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日常生活场景,猜出他们正经历着什么,如王羲之的《丧乱帖》,可知“琅琊王氏”祖坟被毁、羲之悲痛异常;颜真卿的《乞米帖》,让人惊奇一代名臣竟然惨到需要借米吃饭;富弼的《儿子帖》、曾巩的《局事帖》也都信息满满。


不过,北宋名相韩琦的信件,享受到了更高级别的待遇,它不仅成了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因过于珍贵,永久禁止出境展览,此帖就是《行楷信札卷》,它是由《信宿帖》《旬日帖》以及后世文人所写的十三段题跋合裱而成,纵30.9厘米、横867.5厘米。


这两封信都是韩琦写给好友兼上级杜衍、欧阳修的“感谢信”。韩琦,字稚圭,号赣叟,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生于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韩琦自幼喜诗书,聪慧过人,年仅19岁中进士。他曾与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也曾率军拒西夏和辽国,与朝中大员关系都相处融洽。


韩琦不仅为官有方,在文艺方面也是大家,时人称其诗文可与范仲淹、欧阳修相比,书法“师颜鲁公而颇露芒角”,楷书、行书都是一流。韩琦初学欧阳询、颜真卿,从这件书法中,也能非常明显的领略到。


我们以《信宿帖》为例,作一分析。此帖起笔时,有藏锋逆入处理,也有斜切入纸,这取决于执笔和凌空取势。横画入纸后,笔尖稍顿、提笔向右中锋而行,行至末尾处再顿笔回锋收住,这样就形成了横画两头粗中间细的形态。长横如此处理,短横则尖入钝出,由虚向实。


此帖转折处外放内圆,如“宣”“易”等字,圭角外露。竖画粗实有力,用墨尤为浓厚,出勾含蓄短小。撇画顺势而出,轻盈细润,捺画下笔时较轻,向右下行笔时力道渐重,写到捺脚时重按笔,随后向右由重到轻、提笔拖出,以尖收笔。为了平衡方笔,韩琦写竖画时形成一定的弧度,从“自”“而”等字中可以看出。


《行楷信札卷》结字舒展,左右开张,间架内部紧实,主笔的拉长又使得外部向四周辐射,外拓疏散。字的重心略微靠上,如果是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收右方、左轻右重。纵观全卷,颜真卿风格极为浓厚,在结字欹侧上,也吸取了欧楷风格。作为韩琦唯一的传世书法,这件作品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韩琦一家累世为官,他的曾孙韩侂胄不仅为岳飞平反,还领兵北伐,虽说以失败告终,但也鼓舞人心。


大家对韩琦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王羲之   圭角   间架   安阳   信札   行楷   感谢信   贵州   北宋   浓厚   书法   信件   博物馆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