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族:祖上无咎被贬庶民,子孙骤发一门三杰

公元234年,深秋,一颗长星坠落前营,蜀汉名臣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他留给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将遗训写入《诫子书》,“俭以养德”出自这封家书的开头,也是诸葛家族的家风。诸葛亮不仅是传承者,也发扬光大了家风。

因为诸葛亮的关系,“诸葛”复姓广为人知,但其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诸葛家谱记载,先祖原本姓葛,后来迁居山东诸城,为了与原有的葛氏家族进行区分,在葛姓前面加上一个诸字,意为来自诸城的葛家,久而久之简化为诸葛,就这样产生了“诸葛”复姓。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诞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据说当天出现日蚀奇异天象,父亲取名为“亮”,希望他能给诸葛家带来光明。

诸葛亮既非其自称“臣本布衣”,也非曹操所言“山野村夫”,而是出身山东琅琊的名门望族,族中世代都有人为官,先祖诸葛丰是西汉重臣,家族中的第一个显官,他“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精神,成为诸葛氏家风的“压舱石”,也是诸葛亮忠君报国思想的源头,用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

诸葛丰,字少季,大器晚成,入仕时年届六十。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做了琅琊郡的文学官,以特立刚直闻名于朝野。御史大夫贡禹很赏识诸葛丰的才华和性格,招用为自己的属官,后来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诸葛丰以出色的才干,被汉元帝提拔为司隶校尉,既有领兵卫戍之职,也是汉代的国家监察官。

司隶校尉是汉武帝为加强京城治安与监察百官所设,权力很大。诸葛丰严厉打击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贪官污吏和大姓豪强纷纷落马,百姓拍手称快。京城豪强圈子流传一句话:“间何阔,逢诸葛。”意思是:“你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出现?哎,我倒霉碰上了诸葛丰!”

京城百姓赞誉诸葛丰节操的话也传到汉元帝耳中,便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掌管议论之官,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和朝廷的重臣。

汉宣帝以法治国,吏治清明,国富民安,《汉书》以“中兴”二字对他进行褒奖。他儿子汉元帝信奉儒家,曾经劝说宣帝少用刑法,多用儒法。汉宣帝哀叹:“以后扰乱我们汉家政治的,就是你了。”

汉元帝即位,施政失之于宽,自身又优柔寡断,宠信宦官和外戚,导致政治风气恶化,贪污腐败盛行。外戚许章不仅目无法纪,还纵容门下作奸犯科。诸葛丰准备上书弹劾许章,恰好许章要外出,诸葛丰以为他要逃跑,手持符节拦车要拘捕他,许章竟然直接跑进宫中向汉元帝求情。诸葛丰追到汉元帝面前,状告许章违法。汉元帝反而袒护许章,认为诸葛丰还没上书就抓人违反流程,一道圣旨收回了诸葛丰的符节。在古代,符节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收走符节相当于变相废除司隶校尉的监察职能,从此,汉朝司隶校尉再无持符节的权利。

因为这件事,诸葛丰开始失去汉元帝的信任,曾被打压的权贵们趁机编造坏话诬陷他,说他不适合担任司隶校尉。诸葛丰一气之下要辞职,没有得到批准,单独面谈的请求也没有回应,汉元帝对他越来越不耐烦,将他贬为看守长安城门的校尉。

后来,诸葛丰上书弹劾周堪、张猛两位高官的不法行为,汉元帝认为诸葛丰“前誉而后毁”,为人不忠实,本来要对诸葛丰加刑,因其年老才放他一马,将其贬为庶民。诸葛丰被免官后,老死于家中。虽然被昏聩皇帝贬为庶人,却因高尚品行留名青史。

诸葛亮的强敌,一代枭雄曹操却非常敬佩诸葛丰,这很能说明问题。《三国志·许奕传》记载,曹操征伐汉中时,邺城有人谋反,负责监察的官员杨俊去曹操营中请罪,被免职后竟没有合适人选,曹操感叹说:“要是有诸葛丰在,就能代替杨俊了!”诸葛亮如果听到这番话,他该作何感想呢?

西汉的衰败始于汉元帝,而诸葛丰被罢免,则是西汉政权走下坡路的重要标志之一。

诸葛丰崇尚刑名,可谓生不逢时,被好儒学的汉元帝排斥也在情理之中。在他的影响下,诸葛亮治蜀就以执法公允而著称。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琅琊诸葛家族是“世代相传的法家”。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早年命运多舛,3岁丧母,9岁丧父,幸亏有同族的叔父诸葛玄将他们带去抚养。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途经徐州时为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所杀,曹操兴兵讨伐陶谦,大肆杀戮,鸡犬不留。诸葛玄带着侄子侄女南下避难,袁术举荐他为豫章太守,后来又投奔荆州牧刘表,便搬到了荆州。诸葛玄病逝后,兄妹失去了依靠,便移居南阳躬耕谋生。荆州地区一度远离战火,在这片“世外桃源”中,诸葛亮胸怀天下,与好友论天下大势,在清苦中领悟到“俭以养德”的真谛。

在荆州,诸葛亮拨动了命运的转盘,就此迎来人生转机。娶妻黄氏,岳父是当地名士黄承彦。当时,荆州最大的豪族是蔡氏,曹操入襄阳曾到蔡瑁的私宅相谈。蔡瑁的两个姐姐,一个嫁给刘表,一个嫁给黄承彦,诸葛亮与刘表与蔡瑁攀上了亲。诸葛亮的大姐嫁蒯祺。蒯氏也是襄阳大族。二姐嫁给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著名隐士庞德公。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这两个妇孺皆知的外号就是庞德公取的,而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汉室宗亲刘备,有三顾茅庐之请,诸葛亮27岁出山,辅佐蜀汉27年,立下汗马功劳,拜相封侯。在三国时代,诸葛亮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公认他是智慧化身、谋略大师、忠诚典范。

《了凡四训》中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诸葛丰为了汉室中兴而蒙受冤屈,他被免官之后,诸葛家族黯淡了二百年之久。

到了诸葛亮这一代,诸葛家族再次崛起,也是最厉害的一代,书写了“一门三杰”的辉煌,一家人分布三国,皆为重臣,声名显赫。诸葛亮在蜀国当丞相、诸葛谨在吴国当大将军,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时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在永安托孤后掌握蜀汉大权,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在孙权死后为辅政大臣。诸葛诞反对司马氏起兵于淮南。他们个个权倾朝野,甚至达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地步。

诸葛亮把持蜀汉军政大权十余年,始终不忘俭以养德。他身为丞相,得到的赏赐和俸禄相当惊人。刘备曾一次性赏赐五百斤黄金,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及,所得赏赐已超过百亿钱。然而,诸葛亮和家人却节俭得令以难以置信。临终前,在写给后主刘禅的信中,诸葛亮公开了全部家底: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此之外,别无余财。诸葛亮一家老小,至少也有上百口。依靠这些田产为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诸葛亮坦言,诸葛家的人连一身多余的衣服都没有。

蜀国乃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势力,诸葛亮重节俭,举国上下厉行节约,得以集中全国资源,完成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壮举。离世前,他向君王强调“俭以养德”的重要性,更不允许自己死后儿子丢弃节俭之道,要保持别无余财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庞德   蜀汉   诸城   符节   荆州   家族   家风   京城   校尉   庶民   祖上   子孙   诸葛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