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法:祖辈欠的债,子孙挨个还


《晋书》所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这句话如同一个预言,在今日的法国乱局中得以印证。法国作为欧洲族裔矛盾的缩影,其特殊性使得族裔矛盾尤为尖锐。

回想起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各军阀争斗不休,导致中国北方人口锐减,荒废的土地被匈奴、羌人等胡族纷纷占据。为了加强自身实力,汉族军阀纷纷招募这些胡族流民,将其编入军队。

三国西晋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大量北方民众迁往南方,西晋八王之乱更是摧毁了国力。胡族纷纷狼狈南下,建立了几十个少数民族政权。

于是,这些政权开始相互攻伐,最终导致西晋一并灭亡,东晋随后建立。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360多年,几十个政权不断交替兴亡,战争频繁。


在最黑暗的时刻,北方汉族差点灭绝,人民生活在不保夜夜的恐惧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对于开放移民持谨慎态度。

然而,今天的法国却面临着如此严重的少数族裔问题。法国面积相当于5个半江苏那么大,人口数量接近7千万,其中有约800万阿拉伯裔和600万非洲裔黑人,总共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些人大部分聚集在巴黎及其附近大区,导致巴黎的街头充斥着黑人和阿拉伯人的面孔,某些街区甚至给人一种“这里不是巴黎”的错觉。然而,这并不是要同情法国,他们今天所面临的来自他们的老祖宗所作所为的代价。

首先,一场法国街头暴乱源于一名17岁的北非阿拉伯裔少年违反交规,他在被交警示意拦下的情况下执意驾驶摩托车冲撞警察,最终被警察开枪击毙。


在传统上,欧洲的警察相较于美国的警察更加“文明执法”。

然而,阿拉伯和非洲裔群体在法国被视为高犯罪率的群体,因此警察对其非常警觉,一旦有袭警举动,被击毙是毫无悬念的。在如此激烈的族裔矛盾冲突下,警察们更容易下手。

被拘捕的暴民的平均年龄为17岁,大多数是非洲移民的二代三代。这些暴民对法国人怀有深深的憎恨,这种仇恨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其次,法国对非洲国家的殖民比较早、也比较多,大部分北非和西非国家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与英国的间接统治模式不同,法国采取了直接统治模式,在殖民地建立一套殖民机构进行残酷剥削。

尽管法国已退出非洲殖民地,但这些殖民地的独立来之不易。


法国通过交出货币和经济主权换取独立,同时保持着经济利益。

法国在西非仍然使用西非法郎,这是当初殖民残留下来的产物。法国人通过发行钞票,随心所欲地剥夺了非洲兄弟的财富。

除了金融方面的控制,法国还控制着一些国家宝贵的矿产和农产品等经济资源,以及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尽管尼日尔拥有全球第五大的铀矿储量,它被法国免费提供给法国核电站使用,而法国则倾倒大量核废料到非洲。

法国今天的繁荣与他们对非洲的残酷剥削密不可分。而这些情况,阿拉伯人和非洲人并不是不了解。

他们对法国充满了仇恨,甚至认为在法国肆意妄为是天经地义。此外,法国对殖民地人民开放入境入籍,导致法国少数族裔问题日益严重。


1912年,法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颁布了法令允许殖民地人民有条件入籍,例如有钱、能够用法语、效忠法国等。这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摆脱现状的希望,几十年来,一批批殖民地精英来到法国,不管是留学、工作还是参军,都加入了法国国籍。

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左派势力的扩大,法国政府开始对在法国的少数族裔开放家属团聚权。黑人和阿拉伯人大量涌入法国,因为法国的福利体系和高额补贴等吸引力。

然而,这些族裔大多教育水平不高,而法国的产业又以中高端为主,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四处游手好闲或者从事非法活动。久而久之,这些族裔的比例倍增,沉重的社会负担成为法国的困扰。


少数族裔的激进代表甚至喊出了将白人赶出巴黎的口号。然而,在欧洲这样一个政治正确至上的地方,法国政府显得软弱无力。

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敢直接谈论族群问题,因为担心被指责歧视。他唯一能说出的解释是,孩子们被电子游戏带坏了。

然而,马克龙深知这个族群矛盾几乎无解。法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显得无力。

法国再也无法出现戴高乐式的领导人了,将来的欧洲也可能渐渐变成五胡的欧洲。希望我们中国,走过了5000年的繁华,永远保持风华正茂。

总结:法国的少数族裔问题是源于历史的债务。法国对非洲的殖民历史导致了今天的紧张局势。

这一街头暴乱的导火索,以及法国政府在少数族裔问题上的软弱无力,都再次凸显了族裔矛盾的严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西非   阿拉伯   族裔   西晋   非洲   巴黎   祖辈   法国   欧洲   殖民地   子孙   警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