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小史 门阀是如何出现的

门阀是政治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第一个阶段,存在时间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唐朝末年。

门阀出现的第一个条件是举察制。中国历史进入战国后社会各方面越来越精细化,原来的贵族世袭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于是社会出现了食客制;简单地说就是贵族豢养一批人,然后从中挑选有才能的担任官吏。汉朝建立最初的几十年依旧实行这个制度;汉武帝雄才伟略大权独揽,他并不喜欢大臣或者诸侯王豢养食客,于是提出举察制取代食客制。举察制是以郡为单位由地方官向朝廷推荐优秀人才。

那以什么标准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呢?就这样儒家思想便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东汉时举察制开始变形;因为刘秀挽回汉家天下大量依靠地方豪门,所以整个东汉王朝对地方豪门极为宽容;于是在举察制下地方豪门互相举荐对方的优秀青年为孝廉便成了常态。到东汉末年没有关系的寒门子弟想要被举荐便难如登天了;刘备当徐州刺史举荐了两位:汝南袁氏袁绍的儿子袁谭和陈郡袁氏的袁涣。

所以一个郡往往有数个大家族;比如颍川四姓陈钟荀韩,吴郡四姓朱张顾陆。想要从地方豪门升级为门阀,在朝廷中央必定要有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人,这个人还要有分量有声望;一姓出现人才断档是很正常的,所以一个郡的豪门抱成团更能有利于其向全国发展;并且同郡的名士集团还要负责对有才能的后辈进行文化宣传,比如“司马八达”“荀氏八龙”“马氏五常”“洛阳三俊”等等。除了这些硬件外,一个郡内的豪族还会以联姻方式联盟,然后纠结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豪门子弟在外地做官会推荐当地的豪门子弟,其他地方的人在颍川做官也会推荐这四姓之人;于是在东汉末年地方豪门的身份便和其他地主区分开了,他们被称为士族;垄断了孝廉士族们也就垄断了高级官位。

三国时曹魏重臣荀彧是颍川人,颍川四姓陈钟荀韩,荀彧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后来的士族领袖、颍川陈氏的陈群,他的一个侄子荀肸的妻子是颍川钟氏钟繇的女儿,除此之外荀彧的儿子荀恽娶了曹操的女儿,荀恽儿子荀霬的妻子是温县司马懿的嫡女、司马师司马昭的亲妹。在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面前,即便钟会在蜀地造反了也无碍其他钟氏在西晋的地位,杀人如麻的司马氏连他亲哥都没株连。

门阀登上政治舞台还有东汉末年政治环境的原因。桓灵二帝将东汉折腾的民不聊生后爆发了张角的黄巾军大起义,东汉朝廷经过农民起义和董卓乱政后能力威信一地鸡毛,也是在这个阶段地方门阀开始从郡向州再向中央大踏步前进。首开士族政治先河的是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的刘表;他拿着董卓的委任状匹马入荆州后联姻蔡氏、重用蒯氏黄氏,抵抗住了袁术孙坚对荆州的进攻,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士族当政的局面。随后魏蜀吴三国都是以士族为骨干建立的;魏国以颍川士族为主加上曹操留下来的一批人才,吴国依靠江淮客居的士族将军和朱张顾陆贺虞等,蜀汉靠的是荆州不愿意投降曹魏的士族。曹操和孙策是两个想和时代较劲的,曹操因为杀边让政治生命差点终结,孙策则直接结束了物理生命。

随后在曹氏代汉和司马氏代魏的两次历史事件中,皇族都被迫向士族门阀妥协了大量权力。曹魏在陈群的主持下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世人在进入官场时会先根据出身确定其品级,寒门子弟不会进入上三品,也就是说无论他们多么优秀多么努力他们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是一个郡的刺史而已。如果皇权仅是纵容他们垄断高官也还罢了,士族门阀对司法、行政的践踏以及对底层民众的无视才是西晋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功臣,是司马氏监视淮南的重要方面大员;他临死时给儿子们分家产,当轮到小儿子石崇时说:不用给这小子留什么,他会自己去挣的。那石崇是怎么挣钱的呢?他当荆州刺史、南蛮校尉的时候让士兵假扮强盗抢掠来往客商,荆州本是四通发达之地,所以石崇很快便富可敌国。历代贪官污吏对钱财大多是巧取,有些会用卑劣手段豪夺,但像石崇这样扮强盗硬抢的两千年封建史委实不多,而纵容封疆大吏当强盗不管不问不惩罚的,历朝历代只有一个西晋。

门阀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他们在东晋就比西晋稳重实干,比如王敦就很会打仗;而在五胡统治下挽救北方文明的门阀比如清河博陵的崔氏和渤海的高氏封氏,有的是能臣干吏,有的能文能武。西晋门阀子弟从小被培养的就是拉关系走门路的人情世故,让他们去治国理民?闹呢!然而悲剧的是历史偏偏就让他们坐到了决定天下走向的位置上;真的误国的不是空谈,而是门阀自身,是放纵的大环境下、近百年畸形发展孕育出的这颗毒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门阀   荆州   司马   士族   西晋   刺史   东汉   中华   子弟   豪门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