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坛才子李渔与金陵芥子园



籍贯金华兰溪(今属浙江)的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李渔(1610—1680),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文学家、戏曲及理论家。其字谪凡、笠鸿,号天徒、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毕生笃嗜文艺,才华盖世,著作宏富。



李渔为一个药材商人之子,自幼性巧慧颖,嗜好读书,冀以勤奋苦学来出人头地,无奈数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及第,遂对此心灰意冷。李渔曾在如皋、杭州等地生活,既当过官家幕僚,亦尝于乡野隐居……但所有这些并未影响他励志图强、献身文艺事业的鸿鹄志向。李渔不仅文采飞扬,创作劲头亦颇为旺盛,相继写出《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等传奇集,以及《无声戏》、《十二楼》等白话短篇小说集。



由于华夏古都南京山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氛围浓郁,乃中国传统文人比较理想的生活栖息地之一,故而深深地吸引了李渔;又因为李渔文采不凡,每遇著述问世,坊间“盗版”随后不断,此举尤以金陵为盛,令李渔十分气愤而无奈。于是在清初康熙元年(1662),他决定由杭州迁徙南京,写作卖文之余兼事“打假维权”。李渔到南京之后,初居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东园”故址旁的金陵闸一带;又因为十分仰慕六朝名士周处,随后便在该城东南隅的“周处台”附近,买地为自己建造私家园墅。此处“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他遂取佛经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之义,乃得园名。



金陵芥子园“占地不及三亩,屋居其一,石居其一,榴之大者复有四五株。入园即有假山一座,园内房屋有两进”,其中还建造有浮白轩、来山阁、月榭、歌台等,茅屋板桥,互为映衬,山水林筱,相得益彰。该园堪称精巧秀雅、洞天别致,颇有仁山智水韵味,遂成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李渔通晓文史、戏曲等,传统书法诸体俱能,童子功基础较好。他自诩身怀两招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大凡筑园则“必全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李渔寓居芥子园期间,恰处其创作研究的黄金岁月,创作完成了《无声戏》、《十二月楼》、《闲情偶寄》等大量著述。


李渔名著《闲情偶寄》由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个部分组成,涉及戏剧理论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不啻内容丰富,融会贯通,而且富有哲理,影响深远。其中如“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啸傲以玩世,不如恭敬以陶世;高俊以拒物;不如宽厚以容物”、“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丝者,弦乐也;竹者,管乐也;肉者,声乐也”等等,读来皆朗朗上口,发人深思。

“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李渔寓居芥子园期间,除了写作鬻文外,还通过开办书店、刊刻书籍等来维持家庭生计。他竭力支持女婿沈心友,与当时名画家王概、王蓍、王臬等人一起编绘的《芥子园画传》,更是闻名遐迩。新中国元帅陈毅在为北京《荣宝斋画谱》的题词中指出:“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



李渔寓居南京期间,社交面比较广,经常在芥子园内与一些文人艺友雅集酬唱,或以演戏、歌舞为乐,风雅风流,兴致昂然,屡屡为人们所称道。他的家庭戏班演艺不凡,特受圈内外人士欢迎,堪称名播一时。当时诗人好友方文观赏后,欣然吟诗《三月三日邀孙鲁山侍郎饮李笠翁园即事作歌》:“因问园亭谁氏好?城南李生富词藻。其家小园有幽趣,磊石为山种香草。两三秦女善吴音,又善吹箫与弄琴,曼声丝曲肠堪断,急管繁弦亦赏心。”

康熙十六年(1677),李渔由于生活缘故从南京复迁杭州,三年后在贫困中结束了自己的非凡人生。不过他在古都金陵构筑的别业“芥子园”,却一直名扬天下。时至今日,李渔当年构筑的芥子园早已芜没在荒烟蔓草中,然而故园味清、文韵绵长,依然为人们所怀思遐想。(周安庆)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金陵   李渔   芥子   画谱   明末清初   渐近   著述   南京   杭州   古都   文坛   才子   文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