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最大的一桩冤案,错杀名将邓艾,致使三国统一推迟十六年?

三国历经多年的角逐,互相对峙,直到它们的创始领袖相继离世,胜负逐渐分明。最早在263年,蜀汉被曹魏征服,接着曹魏内部纷争,权臣司马懿的后代司马炎效仿曹操篡夺了曹家的政权,并改国号为晋。此时,已经换了两代君主,但孙吴政权仍然屹立不倒,直到280年,司马家最终击败孙家,统一了天下。三国统一的过程,延迟了整整十六年,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孙家过于强大,而是因为早年曹魏犯下了一起史上最大的冤案,导致统一进程被拖延。



那位志向远大的被冤杀的大将就是曹魏名将邓艾,他是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然而,邓艾刚刚立下伟绩,还来不及享受皇帝的奖赏,就遭受了阴谋,连同自己的儿子一起被害。邓艾生前已经策划了灭吴的战略,却未能实施,就在一命呜呼,更讽刺的是,邓艾被害的元凶是司马昭,而邓艾早年却是司马懿提拔的幕僚。



邓艾早年生活贫困,担任小职务,没有得到太多回报,但他热爱军事,对山川地势了如指掌,思考战略如何部署。尽管受到嘲笑,但他引起了曹魏最高权臣司马懿的注意。从公元240年起,曹魏开始着手屯田,积蓄军粮,为与孙吴开战做准备。邓艾被派去巡视这些田地,他提出了两个关键建议,得到司马懿的高度评价,并按照他的建议采取行动。战争虽然靠战术和士兵的力量,但后备物资同样至关重要。曹魏之所以能保持相对强大的实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艾在军粮储备和政策方面的贡献。



公元243年,邓艾被任命为南安太守,公元249年,当蜀汉大将姜维进攻雍州时,邓艾与雍州刺史陈泰和征西将军郭淮一起协防。因为他的卓越战功,邓艾被封为关内侯和讨寇将军。当时,他还就胡汉杂居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司马师基本上采纳了他的观点。如果邓艾没有英年早逝,晋朝后来可能不会出现胡人乱华的问题。



公元253年,孙吴的诸葛恪决定兴师伐魏,但他轻敌自负,长时间围攻未果,被迫撤军。邓艾随后向司马师分析,孙权去世后,诸葛恪将无法稳定国家。他在内部失去民心,频繁外出发动战争,这种局面会导致孙吴的迅速衰落。这表明邓艾已经在策划对付孙吴的计划。



司马师去世后,姜维和投奔刘禅的夏侯霸以及蜀汉征西将军张翼,一起进攻曹魏。司马昭紧急派遣邓艾出征。在蜀汉灭亡之前,邓艾多次击败姜维,最终在263年率先攻占成都,结束了蜀汉的统治。在成都期间,他管理严格,善待俘虏,赢得了人心。他在处理蜀汉俘虏时,慎重处理,并给予刘禅及其臣子封号。邓艾本来计划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蜀汉问题,以便尽快进攻孙吴,然而这个计划触怒了司马昭,因为当时司马昭只关心夺取政权,没有精力用于征伐吴国。邓艾的行动被钟会揣测出破绽,最终导致他被投入大牢。



然而,被囚禁的邓艾并未再获得司马昭的信任,相反,邓艾的捕捉者卫瓘及与钟会一起抓捕邓艾的田续,积极阻挠他。这两人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邓艾的英年早逝导致了对孙吴的征讨被推迟,否则孙吴可能不会如此迅速崩溃。



最终,公元273年,人们开始为邓艾平反,三年后,司马炎为了彰显仁爱,封邓艾的孙子为郎中,这也算是为邓艾平了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蜀汉   司马   孙吴   权臣   军粮   冤案   英年早逝   名将   早年   政权   公元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