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曾巩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因为才情而美名盛传。在精英荟萃、群星闪耀的八大家中,还有一个人似乎并不夺目,他就是八大家中最不起眼的曾巩。他没有响亮的名号,也没有传奇的经历,更没有显赫的官职,但是因为纯正的文品、宽厚的人品和清廉的官品,使得这位千年醇儒一直被世人所崇敬。

曾巩,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儒学世家,天资聪颖,年幼时便记忆超群,出口成章,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年十二即能为文,史称其“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进士出身,授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62岁时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两年后卒于南京,追谥为“文定”。

一、曾巩其人

宋时要出人头地,这科举是必须参加的,曾巩18岁时入京赶考,结识王安石并成为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当时的文坛魁首欧阳修,献《时务策》一文并得其赏识,欧阳修言:“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而王安石则有诗赞曰:“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评价之高,世所罕见。但曾巩此生并不以文采出众,他擅长策论,而当时文坛是轻诗文而重诗赋,于是这曾巩屡试不第,很是不爽,加上父亲去世,他不得不辍学回乡。

在他37岁时,欧阳修主持会试,倡导“平淡典要”的文风。将诗赋降为辅题,重古文,考试以策论为主,曾巩方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他被任命为太平州的司法参军,也就是现在安徽当涂县司法局长,五年后调任京师任馆阁校勘,在此期间,他整理了大量史书和名人诗集,如《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这对后世及中华文化的保存,有着极大地贡献。

二、主要作品

曾巩笔下的一首诗,题为《咏柳》,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先来欣赏一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文大意为:垂乱的柳条还没有变为黄色,便在东风的吹东西狂舞;它懂得用飞絮遮住日月,可却忘记了天地之间还有秋霜。这首诗表面的含义很简单,凭字面亦可理解,但背后隐藏的道理却很深。

曾巩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他的《六论》《六议》《和章质夫初解二首》《上欧阳内翰书》《寄许州李舍人书》《上韩侍御书论古文赋二篇》《上赵尚书论诗二首》等。此外,他的政论文章也有一些代表作,如《明德论》《明本论》《上欧阳内翰书》等。

他的诗歌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山水诗,二是咏物诗。山水诗继承了屈原的传统,又吸收了谢灵运和陶渊明的长处,他的诗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善于描绘景物的细微特征和变化,表现出清新明丽的风格。咏物诗主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富有生活气息。

三、后人评价

《宋史》:“巩文章,其老成沉厚,为一时之冠。其在定州幕,得苏轼、黄庭坚、张耒之徒,皆称之。”

苏轼:“子固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能以追其涛者,然一日千里不能名其为远也。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曾巩的诗评价很高,他在《宋诗选注》中说:曾巩的诗“远比苏洵、苏澈好,七绝有王安石的风致。”

四、价值意义

曾巩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个有理想的人,需要有弘大的襟怀和坚韧的品格,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曾巩便是如此,他的人品高尚纯正,重情重义,没有损人利己的私心;他的官品清廉正派,刚直坦率,没有偏袒佑护的作派。他是一位耿介公正的地方官,也是一位温和纯净的文学家。

曾巩没有青云直上的官宦生涯,没有光彩照人的人生阅历,没有奇绝瑰丽的篇章,始终波澜不惊的他却同样博得了稀世美名。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以自己的质朴醇厚和坚韧率真留下了千古佳话。一生谦和正派、勤勤恳恳的曾巩踏实地行走在天地间,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志向,即便前路漫漫,坎坷无数,他也没有消极颓废,而是攻坚克难,直至成功的彼岸,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策论   欧阳   诗赋   太平   东风   清廉   史学   美名   进士   唐宋   司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