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到底有多残忍?青年指着一棵树说:你看挂着的是什么?

1943年5月,鬼子对湖南益阳的厂窖地区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

5月9日,鬼子兵窜到了思乐村。鬼子还没有进村时,青年农民姚正元就带着母亲和妻子躲到了村子外面。

当时姚正元的父亲在外做工,当得知鬼子窜到村子后,立刻赶了回来。姚正元的父亲到处寻找家人,在距离妻儿躲藏的地方不远处,狡猾凶狠的鬼子发现了他。

一个凶残的鬼子兵举起枪,瞄准他打了一枪。这一枪正好打中了他的大腿,姚正元的父亲疼得直打滚。鬼子兵赶紧围拢上来,用脚踩住他的脖颈,用锋利的刺刀对准他的胸膛刺了一刀。

这一刀刺得很深,鬼子将拔出刺刀后,姚正元的父亲胸口处鲜血喷涌,口鼻也喷出鲜血来。他临死前瞥了一眼妻儿躲避的地方,含着无尽的恨意和不甘心死去了。

父亲被杀害时,姚正元和母亲看得一清二楚。但尽管距离很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鬼子杀害。母子二人心如刀绞,却无力拯救他,只能强压着满腔的怒火。

日本兵是灭绝人性的野兽,个个凶悍残忍。思乐村的百姓,有很多被鬼子用乱刀戳死。有的百姓身上竟然被戳了20多个刀眼,密密麻麻的刀口看了令人不寒而栗。

鬼子任意屠杀无辜百姓,杀人连个正当的理由都没有。这种无差别的屠杀,也只有日本鬼子才做得出来。据说他们的兽行甚至连同为盟友的德国人也颇为不齿。

鬼子进村后,妇女们死得更惨。鬼子见了妇女就像饿狼见到了羔羊,很多妇女被鬼子轮番施暴,然后又被鬼子残忍地用刺刀杀死,尸体丢弃在河道里、堤坝上。

然而,这些都不算最残忍的,最残忍的要属姚正元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情。

5月10日那天,也就是鬼子进行大屠杀的第二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村民们在大雨中躲避鬼子的屠杀,显得更加狼狈凄惨。

大雨让鬼子彻底发了疯,到处抓人杀人。鬼子见人就杀,就连几岁的小娃娃也不放过。不少躲藏在坑里、山中的村民被鬼子搜出,被抓的人稍有不服,鬼子就立即将他戳死。姚正元深知躲在家中难保性命,于是带着母亲和妻子走后门悄悄躲入了后山的树林中。

姚正元一家刚藏好,就看到五个鬼子拖着一个少年人,往村民张而云家的禾场推去。姚正元认得这个孩子,他大约十六七岁,是张而云的儿子张大娃。

这个孩子为人忠厚老实,但性情倔强不服软。他蓄着平头,身体很是强壮。鬼子兵怀疑他是抗日士兵,于是就用中国话问他是不是中国军队的士兵?

张大娃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什么军人,我就是个放牛娃。你们要找73军的人 ,就到别处找去。”

鬼子军官见他如此蔑视“皇军”,认为皇军的威严受到了污辱,鬼子军官拔出锋利的东洋刀,对他恶狠狠地吼叫道:“你的顽固的,死啦死啦的!”

几个日本兵扑了上去,张大娃以为鬼子要抢他的牛,一拳打翻了一个鬼子。鬼子当即被打得半天爬不起来,额头被打了一个大洞,鲜血顺着脸往下流淌。

又冲上来两个日本兵,三四个日本兵一起合力,用枪托疯狂地殴打张大娃。张大娃只要一身蛮力,手里没有任何武器,很快就被鬼子打到。

鬼子将他双脚双手捆住,绑在张家大门前的一棵树上,撕掉他身上的衣服,然后用刺刀从上至下地剥他身上的皮。

鬼子剐一刀,张大娃就惨叫一声。张家人已经逃出门,只剩下放牛在外的张大娃没有意识到鬼子进村。当他牵着牛回到村子时,立刻陷入了敌手之中。

张大娃凄厉的惨叫声令人难受,撕心裂肺的惨叫令人不忍心去听。惨叫声起初很大,伴随着张大娃的咒骂声。但是渐渐地,惨叫声越来越弱了,最后甚至没有声音了。

鬼子撤出村子后,姚正元和几个村民赶到张家门口,眼前的一幕差点将他吓倒:

张大娃全身上下已经变成了血人,倒在树下没有了气息。在张家门口那棵树上,挂着一张刚剥下来的、血淋淋的人皮。人皮上还在滴着鲜血,张大娃身上还有大小不一的皮肉,凌乱地挂在他的身上。

张大娃被活活剥皮而死,他也许是厂窖惨案中死得最惨的人,也是姚正元目睹的最残忍的杀人手法。鬼子用这种丧心病狂的手法残害他,简直突破了人类残忍的底线。

姚正元和村民们含着泪,为张大娃收殓了遗体。他们用稻草将他的遗体裹住,放在了张家的门口,张家人回来看到儿子惨死,张大娃之母当场气得昏死过去。

惨案发生后战地记者前来采访,当记者来问姚正元请他介绍厂窖惨案中鬼子的暴行时。姚正元指着张家门口那棵树上还悬挂着的人皮说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几十年过去了,姚正元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鬼子兵令人发指的暴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残忍   刺刀   惨叫声   惨案   日本   日军   村子   鬼子   鲜血   身上   父亲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