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八里桥之战:中国传统冷兵器与西方新式枪炮的大决战

在通州通往北京的必经大道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拱桥,因为东距通州城有八里之遥,所以俗称八里桥。16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大决战。

1860年8月下旬,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后,亲王僧格林沁统率军队从天津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在此进行决战。

僧格林沁的军事部署是:由他亲率蒙古马队7千、步兵近万,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扼守通州至京师的大道;命副都统伊勒东阿带领蒙古马队4千防守八里桥;另有1千蒙古马队由总管那马善统领,防守桥东南之采育,以防敌绕道进犯京师;直隶提督成保率绿营兵4千防守通州。另外,为了声援僧格林沁和护卫京师,副都统胜保率禁卫军5千驻守京师以东至定福庄一带,作为后备部队。以上各军,共计3万余人,其中蒙古马队1万余人。

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向张家湾的清军驻地发炮攻击,僧格林沁所部守军早已严阵以待,随即向敌阵勇猛冲击,英法联军还以枪炮齐射,结果在隆隆炮声和枪林弹雨下,马匹惊骇回奔,冲乱后面的步队,导致阵势混乱,纷纷后退。

在初战失利的形势下,僧格林沁立即率部退守八里桥,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构筑土垒和战壕,准备和敌军在此决一死战。

9月21日上午7时,英法联军共计8千余人,分三路对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攻击。面对凶恶的敌人,清军马队没有丝毫畏惧,立即从宽大正面发起猛烈冲锋,他们手持长矛、弓箭和少量老式火器,凭着一腔热血,奋不顾身地迎击敌人,试图冲乱和切割敌人的战斗队形。敌人结成战阵,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枪炮,组成密集的交叉火力,向不断冲锋的清军倾泻弹雨。清军马队成批成批地倒下,后面的又一批批的冲上来,有的甚至冲到了距离敌人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便再也无法前进了,全部被弹雨射落马下。

八里桥之战十分惨烈,清军尸横遍野,英法联军最终占领了八里桥,打通了通往北京的道路。这次决战,据清廷自己估计,光战死的就达3千人,受伤者还不在此列。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及《拿破仑三世和他权力的顶峰》都记载说,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

八里桥之战,是一场中国传统冷兵器军队与西方近代枪炮军队的大决战。英法联军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还装备了刚刚发明不久的新式线膛步枪和线膛火炮,运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最新战术。而中国军队装备的仍是以刀矛、弓箭为主的冷兵器,配以极少量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鸟枪、抬枪、抬炮等老式枪炮,采用的是骑兵正面突击、迂回的旧式战法。

八里桥之战的惨痛失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深深认识到,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新式武器,从而对“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有了新的进一步认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中国画家笔下的八里桥之战


西方画家笔下的八里桥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通州   枪炮   英法   僧格林沁   蒙古   马队   冷兵器   京师   联军   中国传统   中国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