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结局却相差很大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兴唐时期备受推崇的杰出将领,他们的军功不相伯仲,但却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郭子仪在85岁高龄平静地离世,被誉为奇迹;而李光弼则在年仅57岁时因抑郁离世,留下一丝遗憾。这样的对比实在令人感慨。虽然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稍逊于李光弼,但历经坎坷,多次被撤职降级。幸运的是,郭子仪始终忠于朝廷,胸怀宽广,具备卓越的远见卓识,被誉为"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比李光弼年长11岁,而李光弼之所以能在安史之乱中崭露头角,也是得益于郭子仪的推荐。



有一则小故事记载在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当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他的麾下担任牙门都将,然而两人却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在一桌共进晚餐时也相互怒视,互不相让。后来郭子仪继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避免可能的报复,犹豫不决。最终,唐玄宗派郭子仪率军征战,李光弼只好面见郭子仪,请求保全自己的家人。然而,郭子仪迅速走到李光弼面前,安抚他说:"国家正遭受战乱,皇上已经前往别处避难。没有你的帮助,我如何能够获胜呢?现在不是私人恩怨之时。"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仍有争议,但两人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性格。李光弼坚毅正直,但过于重视个人权势;而郭子仪则无论兵权与否,官职高低,都表现出淡泊名利、国家至上的态度。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后,获封食实封2000户,被赐予铁券,名字被载入凌烟阁。尽管这是莫大的荣耀,但也伴随着宦官的嫉妒和忌恨。宦官鱼朝恩和程元振担心李光弼的战功过于卓越,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开始排挤他。李光弼亲眼见证了郭子仪受鱼朝恩排挤失去兵权,以及程元振如何害死来瑱。这让李光弼对宦官们充满戒心。当时,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大部分兵力都被调离了原本的重要地区,河西和陇右军也被召回,导致陇地空虚,吐蕃趁机侵入。程元振为了自保隐瞒了军情,最终导致代宗不得不亲自前往陕州,然后下令李光弼前去辅佐平叛。然而,李光弼因害怕宦官们对自己的陷害而一直拖延出兵,代宗重新任命郭子仪,将吐蕃赶走。代宗回到长安后,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但李光弼再次找借口拒绝前往,并率兵返回徐州。即使代宗再次召见李光弼入朝,李光弼仍予以拒绝。李光弼的行为只是为了自保,避免被宦官排挤,但却被视为拥兵自重。昔日尊敬和支持他的老部下逐渐失去了对他的敬畏和服从,使他备受苦闷,最终于764年病逝,距安史之乱平定仅一年半的时间。相比之下,郭子仪无论兵权在不在手中,官职高低,都淡泊名利,始终为国家效力。只要皇帝需要他,他总是义不容辞,为平定安史之乱、镇压吐蕃叛乱等做出了杰出贡献。尽管他多次被解除兵权,但关键时刻皇帝总会再次委以重任。他成为了古代极为杰出的军事将领的特例,活到了85岁,即使在宦官当政的年代也能长寿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吐蕃   朔方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兵权   宦官   战功   功勋   不相上下   将领   官职   名将   很大   结局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