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与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中经营商业和农牧业的反清人士20余人,组成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并立即筹募经费,准备回国发动反清起义。1895 年春,孙中山回到香港,和当地的社会团体辅仁文社合作,成立兴中会总部。兴中会在会章中沉痛地指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在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从建立兴中会开始,就把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这是很可珍贵的思想,也是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际的。兴中会成立后,即着手联络广东各地的会党、绿林和防营,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经过半年的准备,预定于重阳节(10月26日)举事,夺取广州为根据地。起义前夕,因内部步调参差,消息泄漏,参加起义的群众70多人被捕,陆皓东等英勇牺牲,孙中山被迫流亡国外。

  这时,兴中会的革命活动,主要是限于海外和广东一隅,而且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对国内政治生活和广大群众还未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兴中会的建立,革命纲领的提出,以及广州起义的发动,标志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初步开展。

军国民教育会

1903年拒俄运动中,中国留日学生组成“拒俄义勇队”,义勇队被迫解散后,秦毓鎏等联络一部分立场坚定的队员,秘密组成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规定会员的“确守本会宗旨,扩张本会事业”,“保全国土,扶植民力”,“担任军务”和“调查内地军情及联络他种合于本会宗旨之团体”的责任。试图进行反清武装斗争。军国民教育会成立,即着手进行实际的革命工作,推举同志回国,分别到各省活动。其中黄兴被派回湖南活动,组织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华兴会

1903年夏,军国民教育会派黄兴回国,进行反清斗争组织工作。他在长沙的明德、经正等学校担任教员,秘密从事民主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湖南革命分子陈天华、宋教仁、谭人凤等20 多人,于11月4日以庆贺黄兴生日为名,举行秘密会议,决定成立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为避免清朝地方官吏的注意,“对外用办矿名义,取名华兴公司,发行华兴票”。1904年2月15日,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先后参加华兴会的两湖革命知识分子有四、五百人。另设同仇会为外围组织,专门联络会党。黄兴和马福益商讨起义计划,取得了共同意见,决定趁农历十月初十(11月16日)慈禧七十岁生日那天,预埋炸弹于举行祝寿典礼的皇殿,炸死全省高级文武官员,乘势占领长沙,并在岳州、常德、浏阳、衡州、宝庆五路策动响应。同时,他们还联络外省革命党人,如期配合。这个起义计划不幸临期泄露,清朝地方宫吏在各地搜捕革命党人。马福益被捕遇害。黄兴化装逃往上海,不久转赴日本。

日知会(科学补习所)

1904年7月3日,湖北革命志士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会员计四十多人,以吕大森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以“革命排满”为宗 旨。该所对外是一所补习学校,对内则是革命党人聚集同志,组织革命活动的机构,他们认为,“革命非 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 入队伍不可”。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有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在新军中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科学补习所曾和华兴会取得联系,准备积极响应华兴会的起义计划。后来,华兴会起义计划泄露,科学补习所也受牵连,被迫停止活动。于是,刘静庵等利用有合法地位的教会阅览室——日知会,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暗中联络同志,于1906年春重新组织了秘密的革命团体,名称也叫日知会。

光复会

1904年署假,日本东京的几个中国留学生,秘密组织了军国民教育暗杀团。同年11月,蔡元培采纳一些人的建议,将暗杀团扩大改组为光复会,又名复古会。会址设在上海,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实际起主要作用的是陶成章。光复会的成员善于著书立说,自己办报刊、书局,印制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品,在革命宣传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光复会与东南各地的革命小团体,以及流亡的华兴会会员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光复会组织较为庞大,成员较多,活动区域较广,规章严密,但它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中心,以致不能集中自己的力量,进行统一的重大行动。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成员领导的起义和斗争,几乎都是区域性的。光复会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反清手段,坚持独立活动一直延续到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

1905年夏,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受到中国留日学生和各革命团体的热烈欢迎。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感到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力量分散,已经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他在各革命团体领导人中间做了许多工作,宣传“互相联络”的重要,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领导全国的民主革命运动。7月3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各团体负责人开会讨论建立统一组织问题。孙中山提议定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讨论结果,简称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又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有些人对“平均地权”表示怀疑,经孙中山详加解释后通过。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成立以前的各革命团体,基本上没有脱离旧式会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而且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同盟会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规模,并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

  同盟会设总部于东京,举孙中山为总理,按“三权分立”原则,设执事、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主持执 事部庶务科,总理外出时由庶务代理一切,相当于协理。国内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推定了各省分会的主 盟人。海外华侨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支部下按国别、地区设立分会。同盟会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组织方案。

  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兴中会是各革命团体联合的中心。同盟会成立后,香港、河内、檀香山等处兴中会会员都是全体转入同盟会的,兴中会会员总数约300多人,成分可考者有279人,

中国同盟会

1905年夏,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受到中国留日学生和各革命团体的热烈欢迎。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感到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力量分散,已经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他在各革命团体领导人中间做了许多工作,宣传“互相联络”的重要,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领导全国的民主革命运动。7月3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各团体负责人开会讨论建立统一组织问题。孙中山提议定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讨论结果,简称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又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有些人对“平均地权”表示怀疑,经孙中山详加解释后通过。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成立以前的各革命团体,基本上没有脱离旧式会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而且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同盟会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规模,并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

  同盟会设总部于东京,举孙中山为总理,按“三权分立”原则,设执事、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主持执 事部庶务科,总理外出时由庶务代理一切,相当于协理。国内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推定了各省分会的主盟人。海外华侨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支部下按国别、地区设立分会。同盟会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组织方案。

宋教仁、黄兴、孙中山

  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兴中会是各革命团体联合的中心。同盟会成立后,香港、河内、檀香山等处兴中会会员都是全体转入同盟会的,兴中会会员总数约300多人,成分可考者有279人,其中78%以上侨居国外(219人)。这279人的社会成分是:农业和商业资本家9人,中小商人124人,教员、职员、科技人员等31人,学生23人,官吏 4人,工人54人,会党活动分子34人,即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全体会员的67%强。

  同盟会成立后,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加。据统计,1905—1907年三年间加入的会员,出身可考者有 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员、医生8人,资本家、商人6人,贫农1人,即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同盟会的成立,把分散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由于同盟会内部思想比较涣散,在理解和执行纲领上也不尽相同,组织不够严密。这就使它无法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限制了它的作用的发挥。认为,中国之所以陷入外邦侵逼的境地,主要原因在于清朝政府对内实行封建压迫,对外投靠列强,是中国富强的第一大障碍。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革命派指出,今天的革命是为了建立“民族的国家”,实行民生主义,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不是为了争夺帝位,因而不会引起“内乱”,不会引起列强的入侵和瓜分。假若列强无端地干涉中国革命,国人会“怀亡国之痛,抱种沦之戚,卧薪尝胆,沉舟破釜”,与列强血战到底。

国民党的建立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同盟会中宋教仁等人,企图以议会中的多数来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他们认为要真正实行责任内阁制,必须组成一个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的“强健和良善”的政党。在孙中山、黄兴支持下,宋教仁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四个小党,于1912年8月25日建立国民党,名义上推孙中山为理事长,而实权则操在他自己这个代理事长手中,国民党发表政纲五条:“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厉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这个政纲比同盟会的纲领倒退了。谋求同袁世凯的妥协,成了国民党的特色。国民党成立后,吸收了更多的军阀、官僚、政客参加,表面上声势浩大,在临时参议院中占有 60席,成为第一大党,但实际上越来越成为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政客集团。

中华革命党的建立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他在日本聚集部分同志,另组中华革命党,决定解散国民党,放弃妥协的议会活动。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正式建立,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准备继续进行武装斗争。1915年,孙中山发表了《讨袁檄文》,痛斥袁世凯“祭天祀孔,议及冕旒,司马之心,路人皆见”。同时,在上海、山东等沿海各地进行了一些零散的军事冒险活动。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图重新举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但它既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与广大人民更缺乏联系。孙中山主观上想要接受过去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了把这个团体变成严密的组织,过于注重入党、宣誓等形式,规定入党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孙中山,又规定党员分为“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三种,所享权利各不相同。这就使中华革命党成为一个狭隘的秘密小团体,在群众中更加孤立。加之中华革命党内部意见又很不一致,不能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而中华革命党虽在各地联络军队,组织暴动,为反袁斗争而奋斗,但没有也不可能把全国的反袁力量领导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檀香山   同盟会   辛亥革命   光复会   会党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   革命派   中华革命党   团体   纲领   资产阶级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