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为何没成为“天子门生”?(原创)

作者 丰顺中学 刘子阳

发表于《梅州日报》《客家》版


大清光绪二年(1876)八月,广东嘉应州的黄遵宪高中顺天府乡试举人。第二年(1877)是会试年,天下的举子将汇聚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抡才大典,争取考取贡士,而后经殿试而成为进士。然而,早早就来到京城,待在父亲身边以逸待劳的黄遵宪,竟然放弃了会试,放弃了成为“天子门生”的机会,于光绪二年十二月出任驻日本国参赞官。消息传来,许多看好黄遵宪的乡人,不禁摇头叹息,难以掩盖失望之情。

这种情绪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国人有很重的进士情结,岁贡生称为“岁进士”,举人称为“乡进士”,其实都不是进士。大清享国二百六十七年,平均下来每年选取的进士不到百人,进士人数少、声誉高,自然获得广泛认同。怀有这种情结的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左是举人出身,一直对未能考取进士耿耿于怀,于是就有很多相关故事流传。1875年,身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正在训练军队,备办粮草,准备给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以致命一击。不料就在这时候,他突然辞职不干了,借口也很堂皇,说是准备参加下一科(1877)的会试以考取进士。慈禧太后何等精明,一下子就料到了左宗棠的心思。朝廷于是下了一道圣旨: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左公由此心满意足地挥师向西。故事的真假难于考证,但在大清官场,官员因出身问题被看轻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进士无疑是站在鄙视链的顶端(翰林是从进士中选取)——话说回来,黄遵宪为何就放弃了这次获取的机会呢?

根据《黄遵宪年谱》的记载,黄遵宪选择不参加会试,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估计是黄父代替儿子做出的决定。毕竟,黄父鸿藻先生考中举人之后,就是凭此功名“以主事分户部贵州司行走”,后来外放为广西思恩知府,仕途也算是较为顺畅。黄遵宪考中举人后不久,经过争取,就以五品衔拣选知县用——拣选和大挑、截取一样,是举人出仕的一种方式。要说黄父不在乎会试,不在意儿子的学业,恐怕也不是事实。当时的官场,习惯请科场高手指点自己的后辈读书,比如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就请会试同年曾国藩担此重任,效果就相当的好,李鸿章考中了进士还钦点了翰林。天下父亲的心思是一样的,黄父让黄遵宪执贽礼拜自己的至交钟孟鸿(遇宾)为师。钟是蕉岭新铺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广东乡试解元,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妥妥的应试高手。又曾任刑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道德文章无可挑剔。然而经过粗略的交谈过后,钟就认为“(黄遵宪)才气不可一世,吾无以教之,只能与之略谈处世之道而已”。这件事说明,第一,黄遵宪确实有才气。第二,黄遵宪治学“向无师承”,一切学问都是独自钻研而成,士大夫传统的授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但传统模式是适合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想想也是,黄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怎么能够拘泥于古人的陈规陋习呢?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才气过人的他考举人考了四次(当然考取举人也很不容易)。而在竞争更为激烈的会试当中,要脱颖而出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与其在科场苦苦坚持等待一个未知,不如去寻找一个“确定”,这应该是黄父的多年的生活经验在起着主导作用。

不过,黄遵宪既然以五品衔拣选知县用,为何又到了日本?其实他只是个候任知县。晚清时期,全国的官职有一个定额,然而历年积累下来的具备有做官条件的人有很多,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同治八年(1869),丰顺人、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就给朝廷上了个奏折,就谈到了全国人事雍塞问题:“军兴以来,捐例遍开,而又减价以招之;军功本易,而又积年以增之……处处有人满之患。”清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不惜大量卖官来筹措军饷;另一方面,为了让官兵卖命,又大量封赏官职。后果是相当的严重的:“即如江苏一省,外补道缺不过二、三,府、州、县、同知、通判缺由外补者亦止数十;而候补道约六、七十人,州,县、同知、通判约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码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按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要等到一个实额州县官职,竟然要十多年。虽然说的是江苏,但全国其实都差不多。事实上,丁日昌的建议,朝廷并没有接受,捐纳行为一直也没有停止,实缺也还是“紧俏货”。而黄遵宪没等多久,机会就来了。

光绪二年(1876)十二月,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被任命为驻日本大臣,奉命出国,黄遵宪为参赞官随行。此时的清朝上下普遍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对“蛮邦”嗤之以鼻,对出使他国的职位兴趣寥寥。黄遵宪之前曾随父亲到海疆要冲的山东烟台居住过一段时间,习闻外事,又感慨时局,认为“非留心外交,恐难安内”——这个职位也合乎他的心愿。另外,《黄遵宪年谱》记载了黄的孙子黄延凯的说法,黄遵宪认为朝中大臣普遍不明了国际大事,对于外交交涉,一无所知。于是“拟条陈,极言时务,与强国外交之道,由子峨(何如璋字子峨)署衔,上之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李于是向朝廷举荐了何如璋,何最终获得了赴日机会。如此说来,应该是黄遵宪帮了何如璋一把。

黄遵宪赴日任职,考察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之后一直从事外交工作,也没有机会去参加会试。回国参加新政后,见证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又由于与梁启超等人交往而受到牵连,还没到日本就被免除了驻日大臣职务。之后回到老家嘉应州城区的攀桂坊,再也没有踏足科场。从此与“天子门生”彻底无缘,终身只是个举人的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嘉应   丰顺   光绪   门生   会试   知县   举人   进士   江苏   日本   朝廷   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