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4集团军军长朱启遭到歹徒挑衅,将军说:有招尽管使出来

2005年,一场闹剧在大理洱海的街头上演。

一伙喝得东倒西歪的小混混正在街头晃悠,忽然眼前一亮,胳膊肘捣捣身边的同伴:“诶,你看那车。”

同伴睁着一双浑浊的眼朝他示意的方向望去,发现确实是辆好车,平时在这小城里很难看到。

其余几人看后也都纷纷咋舌,直呼新鲜,不知道谁能开这么好的车,要说这帮人只是觉得新鲜也就罢了,偏偏心里打起了歪念头。

车旁还有几个人正在交谈,几名中年男子,还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于是这帮人就摇摇晃晃地过去了,准备实施骚扰。

可他们绝对想不到,这次是结结实实踢到了大铁板。

如果这几个小混混脑子没有喝得那么混沌的话,一眼就能看出那名老人气度不凡,眉宇隐隐有股不怒自威的神态。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可不是什么普通老头,而是一位实打实的上将。

太岁头上动土

“你们这车不错啊,借哥几个开几天玩玩呗!“

走近后,其中一个大哥模样的混混吊儿郎当地说道,还想上手摸一把车。

说来也怪,有些人你光看外表,光听腔调就能判断出来到底是不是好人,这群混混穿得邋里邋遢,身上纹着乱七八糟的纹身,喝得脸红脖子粗,身上的酒气能把人熏出二里地,就差在脑门贴上“我不是好人”的标识了。

所以对面立刻有人警惕地厉声呵斥道:“你干什么呢!?”

这帮小混混平时就为非作歹惯了,走哪手脚都不干不净的,当地人见了这些二流子都要绕路走,这波却是劈头盖脸挨了一通训,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有人敢跟自己横,当下觉得被落了面子。

喝高了的人最受不得激,为首的那人脑袋一热,竟然直接从兜里摸出刀具比划起来,想要威胁对方。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中间的那名老人却突然面不改色地开口了。

“有招尽管使出来。”

面对混混的耍狠逞凶,老人语调平淡,全无惧意。

两波人很快打在一起,但老人这边的几名中年男性却十分训练有素的模样,三两下就将混混给制服了,给反手摁在地上动弹不得,手法竟颇似警察制服罪犯。

这下喝得再晕都得清醒几分了,有人心想,坏了,怕不是遇上便衣警察了。

却没想到,他们招惹的人来头远比他们所以为的要大的多。

那名让他们有招尽管使的老人的身份,正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且刚晋升为上将的朱启将军,出手将混混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几个人则是上将的警卫员。

虽然就算被威胁的对象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这些混混当街持刀具试图伤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但威胁的是一名上将,区别程度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朱启将军来这边的目的还是视察,这下简直是正好撞到枪口眼上。

朱启将军果然并没因这帮流氓伏法就轻易放过,而是大为震怒。

但将军生气并不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堂堂军区司令被几名小混混冒犯了,他震怒的是另一个原因。

试想,他只是恰巧走在街头上视察,就能遇到这事,光天化日之下,这帮歹人就敢如此明目张胆地逞凶斗恶,洱海当地居民平时遇到这种事的几率又该多高,可想而知。

一想到当地居民很可能深受其害,且求助无门,生平最痛恨让群众利益受损的黑恶势力的朱启将军就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决定彻查此事。

于是朱启将军此次视察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在当地展开了一系列扫黑除恶行动。

在朱启将军的亲自主持下,洱海当地及附近的黑恶势力、村霸街霸都被一网打尽,民众的最大感受就是果然太平不少,对朱启将军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朱启将军出手整治当地黑恶势力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云南大理就是朱启将军的家乡,将军从小就生活在属于云南省大理市下辖县之一的祥云县。

虽然朱启将军出生后7年,新中国就成立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取得胜利时,朱启将军还只是懵懂幼童。

但他依旧是现如今少见的亲身上过战场的将军之一。

对越反击战打出的名将

朱启将军参与过的战争是发生在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这也是他的成名之战。

对越反击战爆发于中越边境,交战双方是我国和越南,这场战争从1979年打到1989年,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抗美援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因为那时距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很久,那时的解放军部队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事,打过仗了,这次的自卫战,对部队来说,无疑是一次实战锻炼的机会。

这场战争除了让我国新一代军人获得了宝贵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外,同时也有一批年轻有为的杰出高级指挥将领从这场战事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熠熠生辉的新一代将星。

朱启将军便是其中之一。

云南本就是片英雄频出的土地,历来崇尚武风,更何况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赣北战役等都有其神勇身影的的滇军。

朱启的童年又恰逢战争年代,可以说,出生在云南的朱启,自小就是在战火中听着滇军的神话长大的,这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崇拜军人、向往部队、渴望保家卫国、渴望和平的种子。

18岁那年,朱启终于圆梦。

那一年恰好也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18岁的朱启报名参军,背上行囊,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几年的祥云县,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

在部队里,他为了让自己得到充分磨练,不怕艰苦,努力训练,不断突破自我。

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或者更准确地来说,当战火蔓延到扣林山之际,就是朱启将军军人生涯中的最高光时刻。

彼时朱启还只是14军42师126团的一名参谋,职位虽低,但他所在的14军可是一支历史较为悠久的老牌军队。

14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太岳纵队,改编后下辖40师、41师、32师和原11军31师4个步兵师,以及一个坦克旅和一个高炮旅。

其中,40师的前身来头也很大,首任司令员是陈赓大将,40师是陈赓手下出了名的勇猛的“抗日决死旅”。

自从50年代后,14军就一直驻守云南,后又在六七十年代参与了援越抗美,若论山地丛林作战经验,被誉为“丛林猛虎”的14军要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

当初帮过越南的有14军,如今越南恩将仇报,当起了“白眼狼”,首当其冲教训它的,自然也要有14军。

原本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就迅速撤退,但越军却觉得自己吃了大亏,要想办法挽回面子。

于是不甘心的越军一路紧跟着中国军队北上,越境占据了扣林山一带的边界骑线地区,仗着地形险要和坚固工事,存了长期固守的意图,并频繁向中国境内发起挑衅骚扰,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气焰之嚣张,令我军忍无可忍,准备发起还击,收复被侵占的领土。

收复扣林山

1980年12月,解放军昆明军区决定正式采取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就是先收复被越军占据的扣林山。

这便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次年1月,昆明军区将此次作战任务交给了14军42师。

当朱启所在的126团接到作战命令后,便迅速赶往扣林山,进入作战状态。

战士们不怕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担心、不害怕,他们担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这场仗能不能打赢。

其实这也是朱启等指挥官最头疼的问题。

朱启是作战参谋,任务是勘查地形,摸清敌方情况,但勘查过后,朱启立刻感到压力巨大。

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越军从1979年就占据了边界骑线地区,且明摆着就是想长期赖着不走了,为此他们下足了功夫,在扣林山各高地上构筑了很多坑道、地堡、堑壕、掩体等工事,还源源不断运来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用作囤储,既能战斗又能生活。

纵横交错的坑道、数以千计的碉堡、堑壕、防空洞等工事,以及数不清的后备军需。

可以说,这支占领了扣林山等地带的越军非常年轻,就是为了骚扰我国边境、挑事报复而专门组建的,骄横凶狠。

朱启不止一次地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只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击溃对方精心准备多年的军力部署成果?

作战任务既已下达,126团就必须打这场仗,但也必须要经过精心的运筹谋划和准备。

现在的14军已经历了1979年的自卫战,伤亡惨重,对上那样一支彪悍骄横的敌人,谁的战斗力更强实在难说。

现在很多还冲在战场前线的老兵其实都是一身伤的伤员,老兵大多负伤,新兵蛋子勇猛却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干部层的将领们作出了一个决定:他们要亲自上战场打仗。

朱启虽只是个没什么决策权的参谋,但也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完成作为一名军人的最崇高使命。

经过缜密部署后,42师首长决定派126步兵团打主攻,125团作为预备队,并负责军工保障任务,并集结了8000余人的部队、450多辆战车、100多门火炮,对敌方形成了4倍以上的兵力火力的优势。

1981年5月1日,126团开始朝扣林山挺进。

六日后的拂晓,已成功占领有利位置、部署成功的42师突然发起突袭,正式打响了扣林山还击战。

朱启勘察的结果非常正确,越军的根据地固若金汤,42师的攻打难度非常大,越军的枪林弹雨向42师的战士们倾泻,经过数个小时的浴血奋战,42师终于在当日收复了包括扣林山主峰在内的多数阵地。

到了22日,42师已全部收复了扣林山各高地,并坚守了整整66天,直到防御态势稳定,敌人难以卷土重来,才将防御任务交给了云南的军区边防部队。

42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中央军委也大赞其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

但42师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很多战士牺牲了,甚至还有班全员阵亡,无人生还,就连炊事班都被调来顶上,总共伤亡了470多人。

出生入死换荣光满身

这场战役中,朱启多次身先士卒,因表现英勇,在战事结束后,也顺利晋升,当上了126团的团长。

待到三年后,收复老山,朱启继续发力,英勇不减当年,誓死捍卫老山,抵御越军的反复攻击,因表现出色,又被提拔为14军40师的副师长。

朱启作为切切实实从战场上一路厮杀出来的名将,受到重用也是理所当然,1990年,朱启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此后朱启担任的职务不是陆军集团和军区的参谋长,就是军长、副军长,这是他用半生的出生入死和保家卫国换来的满身荣光。

1997年,朱启被晋升为中将军衔。

当他再次成为司令员,则是在1998年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的参谋长,首都的军区司令,实在是无比重量级,但对朱启将军来说,职务越大,也意味着责任越大。

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朱启将军又被晋升为上将军衔。

虽在首都任职,但朱启将军仍怀对家乡云南的思念,于是便有了那一次的回乡视察之旅。

他离开大理已经十几年了,终于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故土,原本心情是感慨万千的。

不再是朱启将军记忆中的那个落后的大理了,现在的大理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想到如今大理的面貌都是政府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成果,朱启将军就感到深深的自豪。

此次视察,朱启将军给予了高度赞扬与充分肯定,并要求当地政府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洱海。

只是朱启将军说出这番话还没多久,明珠就蒙尘了。

怎么也没想到,走在洱海街头上视察都能遇到这种事。

对背井离乡,在外面保家卫国那么多年的朱启将军来说,这简直就是对这片他深深热爱着的土地,也是对他这些年所做的一切的最大侮辱,他当然不能忍受。

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整治区区地方恶霸自然不在话下,但这件事也让将军意识到,即便在和平年代,国家社会依旧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都需要一代又一代领导干部做出努力去肃清社会,才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安定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北京军区   洱海   将军   大理   越军   司令员   集团军   军长   反击战   作战   云南   歹徒   军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