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事件,诡异的明史

#古籍里的历史#

(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处)

明崇祯十七年,思宗朱由检在一片绝望中选择了自挂东南枝,明朝的全国性统治随即宣告结束。

明朝虽然没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崇祯虽然死了,可不代表他们朱氏皇族那将近百万之众的后裔全都死了。

北方京师陷落没过多久,大明的福王朱由菘就在留都南京被拥立为了新帝。

朱由菘的父亲,是福王朱常洵,也就是之前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给煮了的那位。

而朱常洵的父亲,则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由菘很显然是朱氏皇族的近宗,相当近的那种,所以他所建立的南明小朝廷,一时之间得到了诸多明朝遗臣的支持。

南明成立半年之后,也就是当年的十二月,打南京护城河外,来了一个素衣麻鞋的和尚。

这个和尚,唤做大悲。

大悲和尚走啊走,走啊走,一直走到南京城的水西门外,然后站在街头,当着不少百姓的面发布了一条十分炸裂的消息:他告诉众人,说当年崇祯皇帝殉国之前就料到了如今北方失陷,南方勉强剩下半壁江山的结局,所以老早就派自己南下避免,为的就是图谋日后靠自己东山再起。

(大悲和尚 突然到访)

大悲和尚是越说越离谱,不仅说自己是当年的崇祯皇帝派来的,甚至还有意无意的表示,其实崇祯并未吊死在煤山,而是尚在人世,活得好好的。

他说这些话,当然是意有所指,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他在攻击南明弘光皇帝朱由菘,并且认为他即位称帝不具有合理性。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可以说是爆了猛料,然而大悲和尚意犹未尽,又表示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握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现在就藏身于城外,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发动攻击,攻灭南明的都城南京。

大悲和尚前半段说的,大家还勉强能当个乐子听,但他一说自己还有兵马,还要攻打南京,这不纯纯是要造反么?于是一些百姓立刻就去报官了。

这件事情,首先由百姓报告到了西城兵马司。

这个兵马司,在当时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京城的治安,如果说是街面上有人闹事儿,或者说是个小偷小摸什么的,那接到报案之后,肯定就立刻出动了,直接就给解决了,但听来报案的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这么一说,兵马司认为兹事体大,于是不敢耽搁,立刻把事情上报给了朝廷。

接到兵马司报告的,是上一级负责南京城防的官员,他们看完报告之后更加惶恐,立刻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队人到街面上先把大悲和尚逮捕,另外一队人则到南京城外搜查,验看是否真的藏有敌兵。

(连夜提审 奇闻频出)

大悲和尚一个人好对付,很快就被抓到了刑部,而负责审问他的,是京师提督赵之龙。

一开始,大悲和尚还振振有词,说自己曾经被崇祯封为大明吴王,身份尊贵,喝令众人不得对他放肆,更表示如今弘光皇帝朱由菘德能不配天位,应该把皇位让给潞王朱常淓。

朱由菘是万历的孙子,而朱常淓则是万历的侄子,那么从宗法继承制度上来讲,很显然是朱由菘更适合做这个皇帝。

但是大悲和尚有他的理由,因为他认为朱由菘无德无能,而朱常淓则文武兼济,是个人才,所以更适合接手南明。

朋友们,当年南明朝廷初立,拥立皇帝的时候,就有不少大臣选择支持朱常淓,这个朱常淓一直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朱由菘登基前后,都少不了对朱常淓的防备和猜忌,现在又突然冒出来个朱常淓的死忠粉,这不由得让朱由菘认为这和尚完全有可能是朱常淓为了想要和自己争夺帝位而派到南京城里刺探情报的,所以皇帝下令,一定好好审一审这个大悲和尚,把这背后的阴谋诡计都给他调查个水落石出。

一顿严加审讯,严刑拷打之后,大悲和尚终于服软了,连连讨饶,说自己和太祖高皇帝经历相仿,也姓朱,也是安徽人,也是打小就出家了,但并不是朱氏皇族,更没见过什么崇祯皇帝,也不认识朱常淓,他到南京城散布的消息也多半都是假的,大部分是道听途说,目的不过是为引人注意,从而招摇撞骗,看看能不能搞两个钱花花。

(南明兵部尚书 阮大铖)

案件审理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算是水落石出,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负责进一步审理此案的兵部尚书阮大铖却并不这么认为。

一来,也许阮大铖认为如此魔幻荒诞的案件背后一定另有隐情,二来,他则认为他可以利用这个大悲和尚来做一做别的文章。

什么文章呢?阮大铖认为,可以利用大悲和尚来搞一搞栽赃陷害。

大悲和尚说自己是招摇撞骗,那他顶多是个诈骗犯,那这案件也没什么稀奇的,更不会上达天听,也不会震动朝廷,所以阮大铖干脆无视大悲和尚的招供,而是把大悲和尚定性为了朱常淓的亲信,而他来南京城散布消息的目的,则可以说成是为了给朱常淓取得舆论上的优势,从而帮助朱常淓打倒朱由菘,进而谋取帝位,颠覆弘光政权。

这么一来,事情可就由无关痛痒的坑蒙拐骗变成了事关江山社稷的谋逆大罪。

事关谋逆,那可就是要死人,甚至株连九族的。

阮大铖不仅把这个罪名强行加到了大悲和尚的身上,还替大悲和尚捏造了一份“同谋者名单”,想要把一些平时和自己就不对付的官员们给拉下水。

大悲犯的是死罪,你们作为他的同谋,不死也得掉层皮,最轻也得流放三千里啊。

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份名单上,阮大铖主要都加上了谁的名字:

东林党党魁钱谦益,都督史可法,内阁大学士高弘图,礼部尚书顾锡畴,刑部尚书解学龙,都御史易应昌...总人数共计一百四十三人。

这些人,那可都是朝廷重臣,非富即贵,动辄就是二品一品大员。

(南明弘光皇帝 朱由菘)

如果这份名单能够坐实,那么这一百多号人就很有被大悲和尚牵连获罪。

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来说你要报复同僚, 你报复一个两个的也就算了,你阮大铖怎么树敌这么多,难不成半个朝廷都是你的敌人?

要知道,当年阉党编撰《东林点将录》,那也不过一百零八人。

诚然,有些人,阮大铖也不熟,但是总体来说,这份名单里大都是东林党和复社的成员。

这个东林党和复社,它不是明朝法定的机构组织或单位,而是以江南地区的士大夫们为基础而组成的官僚阶级,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政治攻守同盟。

东林党的影响力,那是相当大的,几乎从万历开始的每一朝,他们都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

到了明天启年间,也就是木匠老兄当政的时候,宦官魏忠贤势大, 以他为首的“阉党”和东林党形成了对立状态。

当时这个阮大铖呢,他是东林党,但是为仕途计,他转而投奔了发展猛烈的阉党,这么一来,他就为东林党人所不容不耻。

明末的时候,一些士人为了继承东林党的意志,又成立了复社。

这个复社由崇祯年始,到南明弘光政权的时候,在朝廷里也有不小的势力。

(东林书院)

复社中人当然也不是很喜欢阮大铖,甚至公开发表文章,不许阮大铖到南京城里来瞎掺和,这么一来,阮大铖和东林党啊,复社之间的梁子结的就越来越深。

南明弘光政权的头号权臣,是一个叫马士英的人。

马士英当政之后得有自己的势力啊,所以他就把阮大铖给拉到弘光朝廷里做了兵部尚书。

阮大铖当了大官,一直想要伺机报复,所以就趁这次审问大悲和尚,想要把这一百多号人给拉下水。

他写好名单之后,还专门提审了大悲和尚一次,表示你只要配合我,按照我给你的名单一一去指认这些朝廷官员,我就保你不死。

这个时候,这个招摇撞骗的大悲和尚反而真有了点大慈大悲之心,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阮大铖的要求,说要自己一人做事一人当,绝对不连累别人。

阮大铖在这给大悲和尚做思想工作的同时,东林党人也已经知道了阮大铖要陷害自己的消息,他们当然不安,立刻为自己申辩,这事儿一来二去,就捅到了南明内阁办公室。

当时的内阁首辅,正是马士英。

(南明内阁首辅 马士英)

马士英这个人,可以说是老谋深算,他一看阮大铖想要靠大悲和尚一个人把一百多号大臣全都给拉下水,这纯属天方夜谭,认为不仅很容易被识破,一旦操作不好,还有可能牵连到自己,所以并不支持阮大铖。

就这么着,阮大铖的报复计划泡了汤,两个月后,朝廷会审大悲和尚,将其草草处斩,此事遂告一段落。

总体来说,作为南渡三案之一,大悲案其实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相比之太子案和童妃案也较为简单,但其实,这个案件的发生,却为我们透露出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南明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其实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招招要人性命,步步置人死地。

从大悲案开始,他们的内斗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公开化,激烈化,白热化,赤裸化。

他们和其它南明政权水火不容,他们在政权内部猛烈火并,他们甚至乐于在内斗中自取灭亡。

如今读来旧史,不禁要发出一声叹息。

波云诡谲,江南残续。

弘光朱由菘的南明小船已经起航,只是不知道,王朝的航线,将会去往何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崇祯   东林党   明朝   明史   兵马   南京   荒诞   大悲   朝廷   政权   和尚   诡异   皇帝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