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 浙江东阳一个勤务兵和26岁破格任命抗日县长廉洁奉公事

#秋日生活打卡季#

一个勤务兵和26岁破格任命之抗日县长的廉洁奉公事

作者 孟昭然 陶福贤 张海滨

来自 孟夫子看今朝

老兵档案

▲ 2020年97岁的抗战老兵徐志德。萧红尘 摄

徐志德,男,1924年出生,浙江东阳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曾被抽丁入伍又因未满18岁被放回。之后,先后在杭州昌化县政府、余杭县特务大队、第三战区军政执法团从军抗日。

1945年,奉命到杭州接受日本投降和物资。国共内战爆发后,逃回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

▲ 东阳市阳光公益协会志愿者定期走访、慰问徐志德(右2)。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12月,蒋介石调黄绍竑重任浙江省主席。为了使各级行政机构和组织适应战时的需要,浙江省政府在永康方岩拟定方案,对地方各级行政机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调整工作从1938年3月开始,先后对浦江、龙泉、安吉、於潜、昌化、常山、遂昌、遂安、瑞安、永嘉、温岭、平湖、镇海、诸暨县的县长作了调动,任命了一批新县长,如26岁的董中生被破格任命为昌化县县长……

今天,抗战老兵徐志德的讲述将把我们带进了那场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让大家走近那位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却长留百姓心间的“抗日好县长”董中生——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人民公仆。

我是一个勤务兵,两度被俘终逃回

▲ 东阳市阳光公益协会为老兵摄制的标准像-徐志德。志愿者金狄晖 摄

徐志德,2020年97岁,1924年三月廿七出生,东阳市城东街道徐田村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要抽壮丁。当时才14岁,保长就将他当壮丁送去,结果因不够年龄而被放回。

他想,反正早晚都要被抽壮丁,还不如自愿去的好。于是,经人介绍到杭州昌化县给县长董中生当勤务兵。

当时董中生可谓年轻得志,步步高升。三年后,董中生调到湖北省政府,徐志德想想太远了,不肯跟过去。

▲ 徐志德的老伴李光(图左上)已经去世十年了,他的两个孙子学习成绩不错,现在上大学。

后来就到余杭县特务大队,在大队长厉志超部下当护兵。期间,曾被日本兵抓住过又逃出来,到临安时某夜又被查夜的国军28军抓住,后又离开。

后来,通过姐夫介绍到浙西难民工厂做工,当时厂长是老乡卢潭祖,他告诉我说有个东阳人当团长的,要到江西公干,随身的勤务兵生病,不会走路,寄养在难民工厂,于是叫我跟着韦以翔团长当勤务兵到江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在上饶铅山河口)。

后来在韦团长的安排下,我就到第三战区军政执法团当兵。一个月饷银16元,发有个证件,里面写着我的名字——徐航(韦团长给我取的单名)。

1944年部队到衢州龙游,一路过寿昌到建德,过浦江、建德、桐庐三县交界的地方,到达富阳场口镇。日军占据着县城,距离场口镇十余里。

我们在那里驻扎了好几个月,过年后日军来打场口镇,我们就一路退到桐庐,过淳安(县)到昌化(县)河桥镇。

没几天,日军从分水(县)打过来要去安徽,我们就到了於潜(县)方元铺,在那里听到日本人投降,于是奉命到杭州接受日军投降物资。

▲ 2020年元旦期间,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临时党支部组织志愿者慰问徐志德。


▲ 致赠杭州华威药业产品长寿牌“高山红景天”。


▲ 徐志德与志愿者依依惜别。萧红尘 摄

后来所在部队准备派到东北去,但是因为安排运送我们去的汽车被八路军争取走了,于是没去成。

之后东北被八路军完全占领,我就说回东阳老家好了,为此被韦团长听到拿着扁担打了一顿,说我煽动军心。于是我决心不跟着他了,就什么都不要,逃回了东阳老家种地,再也没有出去过。

抗日县长董中生,昌化三载好事多

▲ 浙江省级文保单位——杭州临安市昌化镇南屏山南屏塔。


▲ 临安市级文保单位——昌化镇东塔岭秀峰塔。疯旅人 摄

杭州市昌化县的人文历史,随着1960年9月并入临安县后,对其的关注度相对减弱,其中东阳人董中生在昌化做过的一些事就更是鲜为人知了,连后来出版的《临安市志》中也找不到董中生这个人。

而随着抗战老兵徐志德的讲述,“抗日好县长”董中生重返人间,他在昌化任职三载所做的好事又被人记起。

董中生,浙江省东阳市六石镇仙伍村人,从小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早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到浙江省办理土地陈报。

1938年春,26岁的董中生被破格任命为昌化县县长,兼昌化地方游击队司令。至1943年,调离昌化任湖北省恩施地政实验县县长。

1946年,任湖北省地政局局长。1947年8月起,任江苏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湖北省地税局局长、江苏淮阳区专员。1949年去台湾,后与子女一起生活在美国直至去世。

在昌化的五年中,他洁身自好,廉正办事,爱惜民力,有利抗日,并能认真执行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国策,着实可圈可点。


▲ 昌化中学旧貌。该校1941年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是杭州临安市办学历史最长的中学。

董中生在昌化的业绩当首推保护桥梁。昌化是浙皖通衢、杭徽公路横贯其境。抗战军兴,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为阻止日寇西侵,下令彻底破坏杭徽公路,所有桥梁一律炸毁。

昌化崇山峻岭,北面自高山峡谷倾泻而来的条条大溪,横穿公路,每条大溪都有路面宽阔,坚固美观的石拱桥横跨其上。

其中,如七里桥、白牛桥、汤家湾桥、颊口桥、顺溪桥等都是有名的石拱大桥。颊口桥的栏杆上还雕有技艺精湛的石狮子。

董中生了解到若把此等大桥炸毁,溪水水大流急,必使行旅困难,运输受阻。再则,如邑人所说,后欲重建,难之又难。

他权衡再三,拟定了一个两全的措施,在桥下凿下可放炸药的洞穴,炸药放在石桥附近的安全地带,由就近区、乡公所负责保管。

如敌人入侵县境,随时即可炸毁,以此呈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批准缓炸。结果昌化所有石桥,全保了下来。

但邻县於潜的石桥就炸毁了。昌化民众称赞董县长为昌化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董中生为昌化做的第二件好事是创设县立中学。

昌化原无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浙西行署在昌化河桥设立第三临时中学。这所从嘉兴沦陷区迁徙出来的学校,曾在颊口办过临时中学,但董中生并不满足临时在昌化设立的学校。

他为昌化人民百年大计着想,聘请陈鸿文为校长,在汤家湾创设昌化县立中学,即现在的昌化中学,为两昌地区广大学子求学、升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董中生为昌化百姓做的第三件好事是成功召开了一次县政会议。1941年至1942年间,国民党政府日益腐败,经济凋敝,物价高涨。政府工作人员原本薪水就少,又不能按时领取,生活十分困难。昌化是个山区,土特产多,县财政科长与会计主任倡议,由县政府设长征收土特产捐,以此来解决困难。

这一倡议得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赞同。他们拟好征收计划后,由董县长召开秘书、科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县政会议来讨论决定。先由财会两位负责人作说明讲话,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要解决困难,只有征收土特产捐。

最后,董县长问财会负责人,全县一共设多少卡?一起该用多少征收人员?预计一共可收多少捐款?该付征收人员多少薪水?他一核算,收起来的捐款付了征收人员薪水外,所余不多。

他说:搞土特产捐我们能拿到的不多,大部分都作征收人员的薪水开支了。薪水还是小事,被他们敲诈勒索的就更大了。这样做我们没有什么好处,而老百姓却要吃苦头了,徒然好了征收人员的蠢事,我们不干。

这一决定,弄得财会人员垂头丧气,大家都讨了个没趣。但昌化人民造化了,不知减轻了多少负担。

▲ 昌化中学。


▲ 图为该校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场景。


▲ 图为该校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场景。

昌化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定名为浙江省昌化中学,1960年更名为临安县昌化中学。

1970年迁入昌化镇,1975年迁至南屏山东侧、紫溪南岸的现校址。1990年撤销初中部,成为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00余亩,现有36个班级,1880多名学生,141名教职工。

该校被誉为“浙西山区的明灯”,获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平安示范院校、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

董中生为昌化百姓做的第四件好事是认真执行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国策。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卫国战争。

董中生在1939年曾资助20元路费,帮助过路的新四军,他的名字叫杨良瓒,是诸暨人。

1942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浙西行署派员来昌化直接逮捕金华农校学生在昌化工作的胡赓(宁波人),说他是共产党。

董中生急派李承恕(杭州警察学校毕业)赴浙西行署营救。虽营救没有成功,胡赓被杀害,但董中生在国民党反共浪潮下,仍能认清形势,以抗日为重,执行两党共同抗日的国策,是难能可贵的。

董中生在昌化百姓心目中留下的第五个深刻印象是蓝麻布与草鞋。董中生看到颊口的老百姓进山砍柴,都穿着一身土制白麻布衣,质地坚韧。

他提倡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都穿这种麻布衣,只是把白色染成蓝色。这样一来,穿麻布衣在昌化就形成风气,大家都有一两套。

他经常下乡,昌化崇山峻岭,一条杭徽公路又被破坏得坑坑洼洼,下乡得穿草鞋。昌南的洪岭乡、昌化的岛石坞,是全县的深山区,他没有一处不跑到。

清廉自持得民心,党棍劣绅诬“共党”

▲ 今日昌化。


▲ 雪后昌化镇俯瞰。


▲ 昌化镇南屏山亮化,诗意随风来。童耀南 摄

董中生在昌化是深得民心的,据与他同住一屋的徐崖松回忆说,县政府在未造新屋前,工作人员都租住民房。

董中生出身贫苦,生活俭朴,当上县长后,吃一餐烤豆腐米粉干,就啧啧称“好味道!好味道!”

他子女二人,一家四口,靠薄薪过活,只够维持。但老家母亲和哥哥,认为他当上县长有钱,就来昌化向他要钱。

他拿不出钱,母亲不了解,常责备他过去苦楚,现在当了县长,总不该再使他们受苦。谈到伤心处,他们母子三人还一起流过眼泪。

董中生出身贫苦,生活俭朴,当上县长后却能不忘本,廉洁奉公,乐为地方人民做好事,在人民群众眼中:他与真正的共产党干部不分轩轾。

对董中生解放前后有决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一种评价,是国民党昌化县党部特派员谢拱辰与士绅毕子明等,他们是昌化最有势力和地位的党棍和劣绅,董中生就是不买帐。

这些人都成为董中生的死对头,逢官就告。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没有一处不告,一直告到蒋介石那里。

蒋委员长还特地发来了“昌化县长撤职查办”等电令,只是省主席黄绍竑扣下不发表。

军风纪巡察团来到昌化,一夜间,控告董县长的诉状就有几十件。他们告董中生的最大罪状说,他是共产党。

这无异自供,凡是廉洁奉公,肯为地方人民做几件好事的就是共产党。

反过来说,凡是贪官污吏,敲诈勒索,渔肉百姓就是国民党了。

董中生虽是国民党县长,但他的为官风范和实干精神同样值得今日之共产党人效仿。

解放后,据昌化留用人员周福贤说,首任昌化县长对县政府工作人员讲话时,痛骂国民党都是一些贪官污吏,但对董中生却称赞是一个好县长,并举保桥……等许多事例来说明。

董中生不是共产党员,解放前有人说他是共产党;董中生是国民党县长,解放后又有人说他是一个好县长,这两种评价都有其真实性、公正性。

编后语

由一个勤务兵徐志德的老兵故事,引出26岁破格任命之抗日县长董中生的廉洁奉公故事。董中生年轻有为,廉洁奉公,为民办实事。为老兵徐志德,为好县长董中生点赞!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那就请你在阅读后点赞并转发吧,以示鼓励!当然更希望留下你的评论,有感而发,一语中的。

编辑 高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东阳   勤务兵   廉洁奉公   县长   浙西   东阳市   浙江省   杭州   浙江   国民党   档案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