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机构上调中国经济预测:不认同“唱衰中国经济论”

在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假期,中国各地景点再次见证“人山人海”。电影院座无虚席、餐厅外排起长队、酒店预订火爆。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一系列耀眼的数据展示出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经济活力。

无独有偶,据彭博社报道,花旗集团最近的分析认为,中国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可能会有所改善,并将对中国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从4.7%上调至5%。而在谈及这背后的原因,花旗集团强调,经济指标企稳,以及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花旗经济师说:“在与政策有关的动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关注点已放在内生需求是否会回升。”

2023年7月7日,一艘货轮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社

在今年以来,少数国外政客和媒体不断唱衰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风险。甚至某些媒体放大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波动,认为中国在经济增速、房地产、资产负债表、外向型经济等方面表现令人失望,并强调中国的经济将重蹈“日本化”的覆辙,经济过早地陷入衰退。

然而,此次国庆假期,中国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展现出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一些国际机构也不乏对中国经济的正向反馈。如何看待关于中国经济的“唱衰论”?在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加的当下,中国经济能否顶住压力,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多个机构上调中国经济预测

上周三,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Morgan)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年度增长的预期。两家国际知名机构将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测上调至5%,与中国政府2023 年5%的GDP 增长目标一致。在此之前,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对中国的GDP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4.7%和4.8%。

空中俯瞰第六届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无人机照片,2021年11月2日摄)。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同时,中国追求的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也面临改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当前的一系列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发展实际的。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普遍不太乐观,发展形势低迷,甚至有的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持续发展,通货膨胀持续发酵,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地区冲突不断发生等等都影响了全球整体的稳定局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自然难免遭受这些冲击。

正因于此,国际社会不乏对中国经济担忧的声音,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即将陷于崩溃的艰难处境,并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对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近日表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担忧被夸大了,中国政府仍有很大的财政空间。丽贝卡•格林斯潘说: “我们并不认同对中国非常悲观的预测。”

尽管出于中国国内需求的因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4.8%。但格林斯潘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年度经济预测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种放缓,但并不像我们在一些出版物中看到的那样悲观。” 格林斯潘认为中国有很大的财政空间,“仍然有手段”能够实现反弹,并支持经济。理查德·科萨尔-怀特(Richard Kozul-Wright),联合国贸发会全球化与发展战略部门主任,也认同格林斯潘关于夸大了对中国经济颓势的观点。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预测,中国今年的增长速度将比欧元区快10到12倍,“它将继续是全球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理查德·科萨尔-怀特(Richard Kozul-Wright)强调。

事实上,当前如何刺激经济发展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独特的任务,而是几乎所有国家需要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经济恢复的问题,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叠加加剧的背景下。加快对全球金融架构进行制度改革,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来解决通胀、不平等和主权债务问题,加强对关键市场的监管,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解决俄乌冲突都是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

2023年7月3日,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来源:新华社

根据外交部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3年年均4.5%的增速,超过美国增速逾3个百分点。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将达到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1/3。

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在4%-6%左右。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自然也遭受影响。但是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促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在疫情期间的经济表现并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长期态势,并不能以此全面否认中国经济。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631.2亿美元,名列全球第2位,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它们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推动全球贸易往来,增加全球就业机会,带动全球经济发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面临挑战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决策力。一方面,中国积极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发挥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随着中国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中国市场将展现更大的活力和创新力,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动力。

九派新闻记者 木杨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国经济   怀特   格林   中国政府   联合国   新华社   中国   全球经济   机构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