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两度担任河南省委书记,一生廉洁,56岁又当选中央委员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崭露头角,他就是刘建勋。刘建勋生于1913年,出生在河北沧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自小就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一直努力坚持学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考入了沧州县城直属第二中学,这个学校成为了他接触革命思想的摇篮,激发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浓厚兴趣。



沧县当时仍然受到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刘建勋决定投身革命。1931年,年仅15岁的他加入了党组织,并全身心投入领导学生运动,号召国人反抗日寇。他在沧县组织反日学生会,同时努力在工人和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



然而,他的勇敢行动引来了反动军警的通缉。为了躲避追捕,刘建勋不得不前往平津地区,继续组织革命活动。在平津,他扮演了小学老师的角色,秘密组织共青团骨干活动,成功恢复了北平地下团委组织。当时的北平正遭受白色恐怖的严重打压,但刘建勋坚定不移地继续领导抗日活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北平和天津,刘建勋又调往山西工作,担任中共晋中特委副书记。这一时期的山西同样饱受困难,但刘建勋通过广泛动员群众抗日,成功地恢复了局势。八路军129师进入晋中,刘建勋参与太行根据地的建设,并担任太行区区委委员。他在太行根据地领导下,负责宣传和教育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建勋调往武汉工作,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尽管出任副职,但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勤勉和奉献精神。1952年,中央重新组织地方区委,刘建勋被任命为新改组的中央中南局秘书长,成为中南军政区的重要领导者。

1957年,广西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刘建勋调入南宁,担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广西当时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短缺严重,经济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刘建勋积极采取措施,调集外省粮食救济,并鼓励当地群众增加粮食产量。他的领导下,广西渡过了最为困难的一年。

1960年,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刘建勋第一次被调往河南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他在这段时间内,推行了急救措施,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为河南农业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他再次出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实行了全面的工农业改革,再次为河南的粮食增产出力。

在河南工作期间,刘建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典型,其中包括焦裕禄和杨贵。这两位杰出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脱颖而出,为河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刘建勋长期担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长达13年,直到1969年才当选为中央委员。尽管他年过半百,但他依然全情投入工作,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不懈努力。

1983年4月23日,刘建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奉献,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平津   河南   沧县   北平   晋中   太行   省委书记   广西   粮食   本文   委员   组织   廉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