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为什么也实施了减租减息政策?

蒋介石集团为了把台湾作为反共基地,在败退台湾前后,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各项准备:

(一)加强军事管制。

早在1949年5月20日,台湾省政府与台湾警备司令部便联合颁布了《台湾地区紧急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态。

台湾当局在军事戒严时期,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特别法。

比如《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管制匪报书刊入口办法》《戒严时期台湾省区山地管理办法》《台湾地区沿海水域军事管制办法》《台湾地区戒严通行证核发办法》《惩治叛乱条例》《戡乱时期肃检匪谍条例》等30多个法令、条例和办法,对台湾民众爱国民主运动实行法西斯镇压。

蒋介石制定了一个“建设台湾、闽粤,控制两广,开辟川滇”的计划,并设想建立一个“北连青岛、长山列岛,中接舟山群岛,南刮台湾、海南岛”的海上封锁线。

他秘密将海空实力以台湾为中心南移,把经营重点放在上海、福建。

国民党当局迁台后,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和整顿。

台湾当局“国防部”除设军政、军令系统外,还设政工系统,即“国防部总政治部”,加强控制台湾国民党军队。

实行大专毕业生接受军事训练制和考核晋级制度等,以培养和提高后备军质量,激励军队“效忠党国”和“效忠领袖”。

凡从大陆来台的军队,必须先放下武器才能上岛,然后对其进行整训,并予以严格纪律约束。不少南京时期军官将领被解除职务,从而保证军队指挥权牢牢控制在蒋介石手中。

(二)在组织和人事上,加强控制。

蒋介石为了确保台湾,在1948年12月24日,即其下野之前,任命其亲信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任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1949年1月18日,又任命陈诚兼任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的职务。

蒋介石为了加强控制,成立了如下组织:

1.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

194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蒋介石任主席。这个组织“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职权”,是凌驾“总统”和一切权力机关之上的最高决策机构。

蒋介石通过这个组织,恢复了他个人独裁的权力,为他复职“总统”开路。

2.总裁办公室(1949年7月1日成立)。

这个机构起到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总统府”的作用,使蒋介石以“在野之身”能够左右政局。

3.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1949年8月15日成立,辖苏、浙、闽、粤等省及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防务,陈诚任该署军政长官,蒋介石企图依靠这个组织收拾残局。

4.“革命实践研究院”(1949年10月1日创办)。

蒋介石以此为基地,调训干部,鼓励他们“反共复国”,坚持与人民为敌。

19450年5月,蒋介石又创办“圆山军官训练团”,其任务和办法与研究院略同。这两个机构为蒋介石培养了一大批坚持反共的骨干。

(三)在经济上,采取了稳定经济秩序、实施经济改造、充实经济实力的措施。

国民党退台初期,台湾人口激增,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心惶惶。

为了扭转财经困难局面,台湾当局采取了以下三项具体措施:

1.土改。

土改分三个步骤,首先减租,1949年4月起实行“三七五减租”,规定租额不得超过主要农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

超过的要降下来,原来不足37.5%的不得超过37.5%,其次是“公地放领”,再次是“耕者有其田”。

通过土改,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台湾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政局的稳定起了促进作用。

2.成立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

根据农工平衡发展和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稳定的指导思想。

优先恢复和发展台湾电力,肥料和纺织业生产,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民生必需品的供应以及发展农业的肥料,有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改革币制。

为了稳定金融货币体系,台湾当局以80万两黄金作为基本金,于1949年6月颁布了《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和《新币制发行办法》等,实行第二次币制改革。

整顿税制,增加税收,提高银行存款率,办理黄金储蓄,发行公债,吸收和筹措社会资金等等。

通过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通货膨胀,使台湾混乱的金融体系逐渐趋于稳定,从而促进了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在外交上,蒋介石为了保住其反共基地,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和“联合国托管”的主张。

1949年6月20日,蒋介石获悉美国政府有将台湾“移交盟国或联合国暂管之拟议”,大为震惊,立即电令国民党当局驻日本东京代表团与麦克阿瑟会谈,并指示谈话要点为:

“台湾移归盟国或联合国暂管之拟议”实为无法接受之办法,是违反中国国民心理和自开罗会议争回台、澎之一贯努力与立场。

他保证台湾在“短期内成为中国反共力量之新的政治希望”,要求美国从其自身的利害上考虑,绝不能承认中共政权,应采取积极态度,协助中国反共力量,协助国民党确保台湾。

蒋介石还力促亚洲反共势力的联合。

7月10日,他接受菲律宾总统季里诺的邀请访菲,双方在碧瑶会谈,于7月11日发表联合声明,发起成立远东反共联盟。

蒋介石、季里诺又电邀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参加发起。

8月6日,蒋介石赴南朝鲜镇海与李承晚会谈,于8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决定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促进远东反共联盟之实现。

(五)在党务上,提出改造重建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改造运动开始于1950年8月,但蒋介石下决心改造中国国民党则是在其下野之后。

据蒋介石自己称,自1949年1月回到老家溪口后,痛切反省,决心整顿党务,从头做起。

他曾多次与蒋经国,黄少谷,张其昀等人交换意见,指定专人研究改造方案。

1949年7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在广州举行第204次会议,通过了蒋介石所提《中国国民党之改造方案》。

该案确定对中国国民党的“思想路线、社会基础、组织原则、领导方法、党的作风”实行改造。

此案通过后,立即分发给国民党各级党部进行讨论。同年9月20日,蒋介石又发表了《告全党同志书》,由于当时的形势瞬息万变,蒋介石的改造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1950年7月22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通过了《本党改造之措施及程序》。

该案简要说明了中国国民党改造的原则、目的、措施和程序。会议决定:

停止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中央监委会行使职权,授权蒋介石推选15至25人组成中央改造委员会,代行其职权。

同时,决定设立中央评议委员会,负责监督改造。

7月26日,蒋介石宣布陈诚、谷正纲、蒋经国、张其昀等16人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吴稚晖、居正、于右任等25人为中央评议委员。

8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其后,蒋介石主持召开了中央改造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改造委员会组织大纲》,确定中央改造委员会的职权和其所设1个秘书处、7个组、4个委员会的组织系统。

至此,国民党改造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台海风云【第45期】

蒋介石在台湾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台湾   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   台湾省   台湾地区   币制   国民党   中央   委员会   办法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