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时路过一小镇,给它改了个霸气的名字,如今成国际大都市

所谓城镇,指代的对象是“防卫”用的建筑设施。所谓城,卫君者也。所谓镇,军人驻扎以压服也。城镇的出现,天然就是因为防御外敌的需要,这与生民交流所需的“市”等聚居地的概念是不同的。

因为城镇的防御功能和防御范围不变,而统治所需要的功能范围不定,所以城镇可能因为无关紧要而逐渐废弃,也有可能因地理位置趋于重要而地位提高。例如三国时期的虎牢关,因其处在守卫首都洛阳的第一道防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到后来其他朝代不再定都于洛阳之时,虎牢关的地位便随之下降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座城镇,正是虎牢关的一座“镜像”。这里本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镇,却在日后变成了一座大都市!这一切,都要从当年明朝太宗朱棣起兵造反开始说起。

一、以“天”易“海”

洪武三十一年,建立明朝的太祖朱元璋驾崩,嫡孙朱允炆继位称帝,是为建文帝。当时建文帝的几个叔叔们都手握一方大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建文帝在方孝孺等人的建议下开始削藩。

但是,建文帝的削藩太快,太猛烈,迅速激起手握兵权的燕王朱棣等人的警觉。在装疯卖傻等手段宣告失败后,燕王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起兵造反,这就是明太宗,亦称明成祖。燕王的根据地,在今天的北京。它的南面有一个小寨,唤作“海津”,朱棣想要南下,此地是必由之路。

燕王领兵从此地南下,一路摧破各路强敌,打进了南京坐上了皇位,这就是“靖难之役”。靖难之役胜利后,为了纪念,朱棣宣布将“直沽寨”改名为天津。

所谓天,是天子的意思,是皇帝的意思,指朱棣本人。而“津”指福泽,如果用为动词就是“给某某送去福泽。”所以天津的意思是“朱棣带来了福泽”,也是为自己的统治增加合法性和纪念意义的手段。这种给城市改名的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随着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这个控扼北京与南部交通的军镇地位越来越高,许多人向此处汇集,这里也变得越来越繁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天津就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堡寨,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城市。天津的繁华之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与北京同依北边的燕山山脉。燕山为华北平原挡住了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因此天津的气候算是比较温暖的,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这样的气候四季分明,十分舒适。

海河从这里流过,天津的农业环境是很好的。天津拥有丘陵、山地和平原三种地形,而其中平原的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三。只是天津本身土地不大,即使是百分之九十三的平原率,算下来也不过一万平方公里。更何况还有发展商业的优越条件,因此把天津用来做农业,属实是有些“暴殄天物”了。天津东临渤海,这里的海流平静,是难得的优良港口。

天津的贸易功能,大半都是因为天津所拥有的优良港口。综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津的地理条件优越,因此只要海运开始,天津的发展几乎是一定的。可惜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朝廷宣布“片板不能下海”,因此天津的海上贸易功能,在明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天津卫”的战略价值

朱棣在天津设立过三支“卫军”,用以拱卫首都,保护皇室。后来这三支卫军合并,得到的称呼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天津卫”。

此地战略位置之重要,如果这里的卫军抗击敌人失败,结果就只剩下被迫迁都两途,否则只有灭亡。毕竟天津卫算得上是北京的家门口,都被人堵到家门口了,如果不能走后门逃跑,无疑就是遭殃。

当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就是先搞定天津,断绝北京与外界的联系,把北京变成一座孤城,这才进入北京灭亡明朝的。可见天津对于拱卫北京的重要性。

很多朋友以为“天津卫”这个词是清朝时期出现的,其实不然。

但天津卫之名虽出于明朝,相比之下在清朝的名头却更加响亮,这是因为在清朝,天津卫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天津东临渤海。在明代以前,海可以视为是世界的尽头。

因此整个“天下”,还可以用“海内”来形容。在古代人的世界观里,海与天作为世界的尽头,是不可能有“人”从那里过来的。因此天津虽然濒海,却不具有濒海的战略价值。直到清朝,列强的铁甲舰炮让清朝的统治者认识到,原来海也是有用的,也是需要保卫的。天津拥有优良的港口,海上贸易拓展了天津的功能。

它的军事功能也随着海权重要性的提升而提升了。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能绕开清朝的陆军直接进攻天津,威胁首都北京。这样,天津同时成为北京陆上的咽喉与海上的咽喉。在此后提到北京的守卫,天津必定是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

八国联军入侵时,就是用先进的舰炮先拿下天津,进逼北京。果然,清政府方寸大乱,慈禧与清帝直接逃离北京,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好一阵劫掠,还一把火烧掉了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此战过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花大价钱从列强处购买了“致远”、“定远”等大吨位铁甲舰驻扎在天津等处。但当时的清朝,已经是满目疮痍。对于天津这块肥肉难以顾全,屡屡成为列强们争夺的目标。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规定天津等港口由列强控制,打开其控制中国的大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在天津设立了《国际租借公署》,彻底控制了天津。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被日军控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屈辱。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天津才重归祖国怀抱。

四、天津的港口贸易

天津自清咸丰十年(即公元1840年)来开埠,始具备有港口的功能。此后的时间里,天津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几座大型港口之一,是中国与外界海运交流的核心。但在1945年日军投降前,将天津港口大肆破坏,变成了一座死港,完全无法通航。

立国之后,我们便一直想要重新恢复这座港口的功能,但由于初立国事务繁多,未能马上付诸实践。1951年8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务院决定,重新修建塘沽天津新港。决定一出,修建的进度就十分迅速。次年10月,建成的新港即交付使用。

港口建成后,由于当时技术能力有限与物资较为匮乏,天津港吞吐货物的能力并不强,不能全天候地接卸万吨级别的巨轮。经过慎重讨论,又于1959、1966年两次对该港口进行扩建:新增万吨级泊位5个,吞吐量突破了500万吨。

这样,天津港从此拥有了全天候进出、装卸万吨巨轮的能力,这是一个新的节点。此后,天津港不断增建,建设了包括高沙岭在内的八个港区。继续完善。

截至2019年,天津港港口岸线总长32.7千米,水域面积336平方千米,陆域面积131平方千米。拥有着北疆港区、东疆港区、南疆港区、大沽口港区、高沙岭港区、大港港区、北塘港区和海河港区八个港区,集装箱日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五、建国后的天津

1949年,此时的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确定了胜利。平津战役中,1月17日我军攻下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确定为中央直辖市。1958年,天津划归河北省,河北省遂将省会由保定市迁往天津。1967年,天津重新由中央直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天津已经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国际大都市。2021年的人口普查中,天津拥有超过1363万人口,毫不意外地名列超大城市名单之中。天津的荣誉很多,我们挑选一些具有含金量的展示: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北方物流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总结

完全可以说,天津于中国的地位,是属于“举足轻重”的那一类。天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全体天津人民、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座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平津   明朝   燕王   列强   天津   港区   大都市   霸气   清朝   北京   港口   小镇   名字   功能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