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狂花王庆莲,15岁起为戴笠工作半生,解放后结局如何?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2年,央视记者特意赶赴浙江一处山村,拜访当地一位老人。

这位老太太生活平静,面容安详,和普通农村妇女无异,唯一比较特别的,是她烟瘾很大,一天能抽半包。

当地村民看到央视记者大驾光临,先是感到惊奇,在得知采访内容后,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原来那个成天在村口抽烟的老太太,身份竟然十分不一般。

接受采访的老人,名字叫做王庆莲,她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号

“最后的军统女特工”。

自从十五岁进入军统工作开始,她为国民党效力了六年。

王庆莲曾先后跟随戴笠、毛人凤两任军统一把手做事,在译电科的地位举足轻重,她不会用枪,可经她破译的839份密码,却造成了上万人的死亡。

解放前夕,王庆莲选择留在老家,没有跟随上司逃往台湾,经过多年波折,如今的她生活平淡安详,丝毫看不出昔日奋战情报岗位的影子。

王庆莲是如何进入军统工作的?她为什么不去台湾呢?建国之后,她又有怎样的遭遇?

崎岖经历

1928年,王庆莲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偏偏王庆莲一岁时,她的父亲又病逝了,原本困顿不堪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王庆莲的母亲生性坚韧,从不轻言放弃,即使生活如此艰难,她还是尽力供女儿上学念书。

通过母亲的辛勤工作,王庆莲读完了小学,这在当地女子里可谓凤毛麟角。

1943年,王庆莲十五岁的时候,家里越来越难以为继,此时国民党军统部门正在浙江地区招收业务员,母亲便试着为王庆莲报名,期待女儿万一被录取后可以改善家境。

原本军统是不招未成年员工的,但彼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国民党内部的成年基层人员很多被派往了前线,军统和其他部门一样面临人员匮乏的窘境。

就这样,招聘人员不得不放宽了录取标准,年仅十五岁的王庆莲凭着小学文凭成功得到了工作,在把预付工资交给母亲后,王庆莲一路从浙江赶赴到了重庆就职。

王庆莲最开始的岗位是造纸厂电报员,后来由于工作踏实认真、从不惹是生非,被军统总部调到了译电科,负责密码破译工作。

按理来说,译电科是军统的核心部门,无论如何都不该让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插手,总部的这项人事调动,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事实上,王庆莲调到译电科,是当时的军统一把手戴笠特批的,而戴笠之所以对年轻的王庆莲寄予厚望,除了她能力突出,也有王庆莲是江山人的原因。

众所周知,长三角各地方言以难懂著称,比如难煞日本特务的“密码式方言”温州话,而江山方言的难懂程度,更胜温州话一筹。

当时军统译电科的工作人员,多为浙江江山人,戴笠顺势规定密码破译人员用江山方言交流,这样即使被敌方窃听,也能够让对方听不懂,从而一无所获。

就这样,王庆莲顺利进入了译电科,成为了科室内年龄最小的职工,她没有让戴笠失望,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很快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字天赋。

译电科的其他工作人员,一周能破获一条密码已属难得,王庆莲平均一天就能破获一条敌方密码,成为了科室的中流砥柱。

工作中的王庆莲成绩斐然,闲暇时光的她则充满情趣,少女年华的王庆莲热爱梳妆打扮,再加上面容姣好身材婀娜,成了译电科的一抹亮色。

很快军统上下就都知道,译电科出了一位美人,王庆莲性格又十分活泼开朗,很快便结交了一大堆人脉,见识了许多之前在穷山沟从未遇到的新鲜事物。

译电科每周休息一天,王庆莲经常利用这一天看电影,在电影里,她看到了纸醉金迷的大上海,闻所未闻的奢靡生活,心中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按照工作规定,译电科职工严禁出入舞厅等娱乐场所,且不能谈恋爱,王庆莲被奢靡生活所腐蚀,置禁令于不顾,经常在舞厅花天酒地,还与多人保持暧昧关系。

所幸王庆莲私下的放纵没有耽误正常工作,由于她是部门骨干,人缘又好,大家对她的出格行径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来王庆莲的放纵生活可以持续很久,但命运的突变让一切戛然而止,上司的从中作梗和抗日战争的结束,让王庆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发生变故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总部从重庆分批迁回了南京,军统自然也在其中,王庆莲的同事们大多乘坐政府飞机出发,她自己却偏偏选择走陆路坐火车。

王庆莲之所以不愿意乘坐飞机前往南京,是因为同班飞机上有她的直属上司兼死对头,军统局唯一女少将姜毅英。

在重庆共事的时候,姜毅英因为妒忌王庆莲青春美貌受人欢迎,经常找茬儿给她使绊子,两人的相处十分不愉快。

在登机之前,王庆莲看姜毅英实在气闷,一想到还要和对方一起坐很久飞机,王庆莲顿时小孩子脾气犯了,执意自行改走陆路。

同事们实在拦不住王庆莲,只能由着她去了,没想到王庆莲的陆路旅程并不顺利,几经辗转之后,她到达南京本部时已经严重超出了规定报到时间。

姜毅英

姜毅英见王庆莲迟到了,自认为抓住了对方把柄,一有机会便恐吓她,说要“依法从事”把她关长期禁闭进行处罚。

其实所谓“关禁闭”,只是姜毅英吓唬人的说辞,军统根本没有迟到就要关禁闭的规定,可王庆莲却信以为真,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担心姜毅英汇报上级处罚自己。

直属上司成天给自己穿小鞋,现在还有“关禁闭”的处罚悬在头上,王庆莲觉得工作已然了无生趣,心中萌生了退意。

虽然想退,可王庆莲心中明白,军统部门性质特殊,译电科更是能进不能出,如果自己贸然表达辞职想法,非但走不了,还会被怀疑叛变。

辞职事小,吃军统“家法”丢了性命事大,王庆莲思前想后,决定借口回乡探亲金蝉脱壳,这事儿是万万不能跟姜毅英提的,这个上司横竖看自己不顺眼,必然驳回申请。

王庆莲的计划是,利用姜毅英不在的空档“上达天听”,直接跟军统一把手申请。

彼时戴笠已死,军统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继任的毛人凤不会过多在意普通职工的去留。

机会很快就来了,姜毅英的未婚夫国外留学归来,二人成婚后,新娘子请了两周假期去度蜜月,王庆莲趁此机会,火速向毛人凤提交了申请。

果真如王庆莲所料,毛人凤此时正忙得焦头烂额,面对一个小姑娘“回家看看”的愿望不疑有他。听到王庆莲“母亲病重”的借口后,毛人凤立即准许了她回乡探亲。

就这样,王庆莲如愿回到了故乡,和母亲团聚了,整整三年,王庆莲一去不回,再也没和军统译电科联系过,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

军统局在准备溃逃台湾之前,特意联系了王庆莲,询问她是否要一起去,王庆莲当然表示拒绝,并声称母亲的病离不开自己的照料。

话已经说到如此地步,军统总部也明白王庆莲去意已决,当时各个科室都忙着跑路,一个小姑娘去留自然也引不起多大关注,王庆莲就这样留在了大陆。

正当王庆莲为不用远走他乡而欣喜时,她的境遇忽然开始急转直下,在当地成分划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王庆莲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她被划为了“反革命”

王庆莲心中十分憋屈,解放战争刚刚爆发,她就回到了江山老家,说是为军统工作了六年之久,其实真正在岗不过是抗日战争的三年。

在军统工作的时候,王庆莲破译的近千条密码,均为日军情报,在她看来,自己从未对解放军情报战线造成过任何伤害,戴上“反革命”的大帽子实属冤枉。

心中不服的王庆莲火速赶往杭州当地的公安机关,向工作人员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自己在军统工作的一切经历,连花天酒地的往事也尽数倾诉,以求获得公正裁决。

王庆莲的真诚打动了工作人员,在汇报上级认真审查她的情况后,组织决定撤销其“反革命”罪行,原本将要实行的羁押处理也一并取消。

没了“反革命”帽子的王庆莲,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她被分配到当地市场,担任收银职务,半年后又调到了粮食局,并在那里找到了终身伴侣。

虽然工作生活看似平稳富足,可王庆莲的心中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隐忧,她生怕组织旧账重提,自己会因为军统经历而失业。

这份忐忑心态一直维持了八年,直到1958年,王庆莲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组织由于其“个人历史原因”,决定将她下放到农村,进行改造教育。

回归平淡

就这样,王庆莲不但失去了城里的好工作,还经历了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且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时刻被人监督。

在杭州工作时,王庆莲衣着体面,和丈夫住在单位宿舍,下放到农村后,她只能住在羊圈旁边,每天闻着牛羊的尿骚味入睡。

生活条件艰苦的王庆莲尚能忍受,和丈夫孩子分隔两地,才最折磨她的精神,由于娶了“末代军统女特务”,她的丈夫被组织怀疑政治成分有问题,下放到了偏远山区。

丈夫下放的地区,离王庆莲有千里之遥。王庆莲不想让年仅五岁的儿子跟着父母吃苦,可母亲早就去世了,思来想去,她只得把孩子寄养在了远方亲戚家。

就这样,王庆莲一边忍受着肉体的煎熬,一边承受着骨肉分离的苦楚,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正是在下放时期,王庆莲因心理压力过大染上烟瘾,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下放农村的第三年,当地开始兴修水利项目。王庆莲在冬天和乡亲们一起趟着冰水干工,一天下来双腿像被灌了铅一样疼。

终于有一天,王庆莲不堪繁重劳动和心理折磨,选择投河自尽一了百了,所幸被热心肠的村民们及时发现救了起来。

鬼门关走一遭,王庆莲突然重燃了生命的斗志,既然老天不让自己死,那就努力生存下去,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庆莲在农村咬牙坚持了整整二十三年。

从1979年开始,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平反运动”,王庆莲及其丈夫在1981年被平反了,组织正式宣布两人政治成分没有问题,即日起允许离开下放地。

久别重逢的夫妻终于等到了团圆的一天,四目相对,两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久之后,夫妻俩搬到了王庆莲的老家浙江,在农村过起了平淡的日子。

直到2012年央视记者找上门来,王庆莲已经在老家生活了三十一年之久,提及军统经历,王庆莲表示往事如烟,自己早已不再眷恋昔日的纸醉金迷。

王庆莲还对记者表达了对国家的感恩之心,自己和丈夫离开下放地是按退休办理的,这些年两口子一直享受国家退休金。

央视报道正式发出后,王庆莲知名度陡增,想让她讲述国军“秘闻”的好事者数不胜数,面对盛名,王庆莲的表现相当镇定,经历过无数荣辱悲欢,她早已看淡了一时热闹。

时至今日,王庆莲已经是九旬高龄的老人了,依旧平静地生活在江山老家,她这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最终还是故乡的土地,抚慰了饱经沧桑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花王   抗日战争   军统   江山   工作   反革命   解放后   半生   特工   上司   结局   丈夫   母亲   心中   密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