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何为李卫求情?这一招“将计就计”,着实高明

前言

康熙朝,宫廷斗争激烈,皇子们明争暗斗,都在盘算着皇位的继承。这个党同伐异的局面形成于康熙初期,因康熙帝即位之初额驸鳌拜掌权,加上皇后佟佳氏没有生育皇子,各皇子之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都想据为己有。

在这种环境下,皇子们为达到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尤其四皇子胤禛更是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为了登上皇位,他可以联合任何势力,哪怕是江湖阴谋家。这段故事的始发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


故事中的主人公年羹尧曾经是个市井小屠户,后来进入江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机变的手段成了一个狡猾多诈的角色。这样的人,胤禛正需要。

于是在得到胤禛支持后,年羹尧便迅速爬上了官场,最终掌控了一个镇的兵权。有了皇子的靠山,年羹尧在镇上为非作歹,做大了自己的势力。

胤禛需要扩大影响力,年羹尧便成了最好的棋子。两人联手血洗江夏镇后,胤禛的目的达成了,而年羹尧不但没有受到皇帝的责罚,反而得到提拔,被升为四川巡抚。


这充分表明年羹尧在胤禛心中的重要性以及两人关系的密切程度。然而,看似美好的关系下暗潮汹涌。敏感如胤禛,怎会没察觉到如果任由年羹尧长期把持四川豪权,对自己未来必然难以控制。

年羹尧性格狡诈,又身处远方,权力过大剧烈动荡时必然边陲独立,甚至还可能暗中结盟其他皇子,对自己形成威胁。

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量,胤禛决定在年羹尧身边安插眼线,随时掌握他的行踪和行动。此重任最终落在胤禛最信任的家奴李卫身上。


李卫生性谨慎含蓄,言行举止都透着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他从小侍奉胤禛,深知主子的脾性,亦能体察言外之意,知避让知进退,正是胤禛相中他的原因。

一个心思缜密、知趣识时务的人,正合适担此重任。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将一仆人直接送到刚升为总督的年羹尧身边,势必引起年羹尧的猜忌,对计划的实施带来很大阻碍。

这就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分,一个两全其美的理由,令李卫名正言顺地跟随年羹尧左右。


在绞尽脑汁后,胤禛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他设下诡计多端的圈套,先暗示李卫在四福晋的卧房门口与爱人翠儿私会。

翠儿是四福晋的贴身婢女,平日里跟随左右。两人偷欢本就是大忌,触犯家规必遭严惩。正当两人眉来眼去之时,四福晋派心腹高毋庸突然现身,将两人抓获“正着”。

胤禛事先便吩咐高毋庸,一定要将两人五花大绑,绑得越狼狈越好。以四福晋的脾气,众所周知,王府之中违犯家规者,下场非死即伤,最轻的杖刑驱逐,这对违规的情侣恐怕难逃一劫。


李卫与翠儿的处境顿时危如累卵,就像张牙舞爪的猛兽随时都可能将他们吞噬。紧张、绝望、无助的心情笼罩着两人。正是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年羹尧恰好路过。

年羹尧赴任四川前,特地绕道前来向胤禛辞行。这正是胤禛设局的最佳时机。于是安排李卫与翠儿被五花大绑,跪在必经之路两侧,用哀求的目光注视年羹尧,希望能博得同情。

年羹尧性格较真,一腔热血,眼见两个青年男女深情相爱却遭殃,自是不忍。他主动上前询问缘由,得知两人因违反家规而面临凋敝人生的可能,年羹尧如何坐视不管。


当即高声答应,为他们说情开脱。另一方面,年羹尧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这必是胤禛蓄意为之。因为以胤禛的个性,断不会容许家仆有违规迹象。

此事发生在自己赴任前夕,地点又如此凑巧,想来非胤禛刻意为之不可。胤禛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李卫暗中监视自己,年羹尧自然看破不言。

年羹尧心中暗笑:皇四子设下的局中局,想要我乖乖就范任人摆布?我岂会掉进他人挖好的陷阱。

既已识破这个小伎俩,也就无需戳破对方的面子,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任凭胤禛自作聪明。只要李卫待在我身边,或许反倒对我更加有利。


我可以同流合污,收买人心;又可以借李卫之口了解胤禛的动向。如此一来,反而可以占据主动。

于是年羹尧昂首阔步来到胤禛面前,稳重而坚定地开口请求:“请主子开恩,将李卫和翠儿交给奴才带走吧。”言语中透着自信和坦荡,丝毫不像在求情。

胤禛故意追问:“怎么,是狗儿向你求情了?”试图让年羹尧承认这正是自己设下的局。

年羹尧面不改色,理直气壮地答道:“正是。臣路过时见状,两人向臣哀求开脱。”表现得毫不知情。


胤禛心中暗喜,年羹尧完全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这正是自己期待的反应。当即满口答应,将两人交给年羹尧带走。只要年羹尧自己提出要求,李卫就能名正言顺地跟随在年羹尧左右。自己的目的达成了,岂不是妙计?

四福晋也在一旁附和,说王府规矩严苛,遣送两人已是仁至义尽,又命心腹高毋庸拿出两千两白银,一千两给李卫在四川安家,一千两给翠儿嫁妆。

言语听似体恤,实则重赏,不过是对李卫出卖灵魂、监视年羹尧的回报。高毋庸面露喜色,二话不说领命去取了白银。李卫和翠儿也表面谢过恩德,内心却羞愧不已。


年羹尧心知肚明,这份天价赏赐的用意,但也只能从善如流、睁只眼闭只眼。

他笑呵呵地对李卫说:“以后我就是你的佛珠吧,你就是拴在我手腕上的和尚,时时刻刻提醒我遵规守纪,控制住我这个手贱腿长、动不动就寻思作怪的‘心猿意马’和尚!”

李卫心中愧疚难当,只能愈发小心侍奉。而年羹尧则巧妙地化解尴尬,化被动为主动,将局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两人踏上赴任的路途中,皇帝康熙终于得知年羹尧血洗江夏一事的真相。原来这次事件,只是皇子党争的产物。

年羹尧不过是胤禛的棋子,之所以躁动滥杀,也是受了胤禛的指使。一向重情义的康熙大为震怒,对胤禛这个始作俑者极为愤恨。他誓要严惩胤禛,以儆效尤。

这个怒火中烧的消息很快传到胤禛耳中。胤禛心生忧虑,生怕年羹尧在四川把自己供出来,将所有的罪名推到自己头上。

毕竟当初确实是自己支持他夺权,后来又明示暗示他血洗江夏。如果年羹尧在皇帝面前把自己描黑,后果不堪设想。一旦皇帝对自己彻底失望,自己多年谋划的皇位之梦就要破灭了。


于是胤禛连夜紧急致信年羹尧,语气恳切而慌张,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之情。信中恳请年羹尧无论如何绝不能泄露两人勾结的半点实情,并许诺只要年羹尧封口不言,自己也会重重犒赏,今后只会更加信任他。

这封慌乱中透着讨好意味的来信,让年羹尧看了暗自发笑。年羹尧明白,此时的局势完全被自己掌控在手中。自己一个口子,就可能让胤禛灰飞烟灭。

胤禛现在手足无措,只能低声下气求自己相救。这让年羹尧内心涌起了强烈的成就感。想来想去,年羹尧提笔给胤禛回信,信中他语重心长,以兄长姿态谆谆劝导胤禛放心,自己绝不会泄露半句两人关系的实情,更不会供出胤禛半点儿话来。


信中语气诚恳,让胤禛稍安。但年羹尧也在信中暗示胤禛以后多保重龙体,不要再生是非;自己会尽心辅佐, 共同谋划大事。

信中看似只是友善劝告,但两人心知肚明,这分明就是压榨讨价的重要筹码。这封信的分量非同小可,胤禛必然会揣在怀中,时时拿出来看上几眼。

因为这代表了年羹尧手中的权力,以及自己对年羹尧的需要。一旦年羹尧反水,自己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果然,收到这封妙语连珠的回信,胤禛明显松了一口气。他重新认识到年羹尧的权势不容小视,不能单纯用监听打压的方式对待。

或许可以放长线钓大鱼,继续拉拢利用,时机成熟时再定夺。于是,不久之后,年羹尧果然平步青云,从四川巡抚直接升任总督,权力更大,地位更加稳固。而李卫也在他推荐下步步高升,最终获得了世袭铁帽子王的封号。


这场博弈在两人之间暂时落下帷幕。皇四子与年羹尧各怀鬼胎,都在盘算下一步棋局。一个设局利用,一个反将一军,都在展现着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

他们就像两只老谋深算的乌鸦,你啄我一口,我抓你一爪,不能痛下杀手,却也争斗不休。谁也无法轻易获取压倒性优势,这场角力注定还会上演多少回合。


结语

这个故事折射出当时朝堂上弥漫的浓浓权谋气息。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这一本质。当获取权力成为人的第一目标时,情谊、道德都会被轻视甚至践踏。

连平日里亲密无间的友人也会互相设局利用,目标就是在这权谋漩涡中获胜。

然而偶尔,一线正义尚存,智者也会在权力游戏中发挥余智,做出出人意料的反击,反转局面,将结果掌控在自己手中。正如年羹尧在这场跌宕起伏的博弈中所做的那样,将受制的境地化为主动,在破绽中见机行事,终于让局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移,为日后更大的谋划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雍正   福晋   王朝   目的   家规   权谋   皇位   将计就计   皇子   主子   康熙   皇帝   权力   高明   李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