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永不落幕的“十字街”


一条老街,系住了多少文化乡愁。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以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聚拢了多年未见的市井烟火,“玉林的老味道又回来了”成为许多市民发自内心的赞叹。



过去的几十年里,百姓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将从观光游迅速向休闲游、体验游等文化消费层面发展。而从国内的文化市场现状来看,旅游及文化的供给依然相对落后。

该怎么熨平这种现实上的供需矛盾?玉林的这场中秋国庆文化盛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涵盖开幕式、展览、市集、装置、文创、展演等10项城事文化艺术活动。这片街区曾经是玉林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常年居住在附近的苏阿姨印象里,街上一直是卖衣服卖菜,像个村子一样,年轻人都很少来了。”

苏阿姨说的年轻人,就包括她两个上高中的孙子,年轻人渴望个性,和老一代人存在审美代沟,脏乱差的老街区实在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

“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启动后,苏阿姨和老伴儿几乎天天都要在街上逛一逛,特别是中秋那天,老两口带着儿子、孙子一直逛到深夜。

玉林“十字街”。


“我跟他们讲那些老招牌,都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感觉就像又年轻了一回。”说这话的时候,苏阿姨和老伴儿逛累了在街边休息,她的两个宝贝孙子还在街上流连。



盛况空前,这是很多人对此次活动的公允评价。“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不止是让老一辈人感到青春回归,也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资源,让这片老街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仅开幕式当天,参加“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人员就有近30万人次。

“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斑驳的骑楼也可以折射绚烂的灯光。

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与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供给在这里实现了精准对接。

引导新兴的文化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件有趣的小事。在“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现场的摊位中,有一个小摊是卖芒编工艺品的,当记者问起销量的时候,摊主摇头表示,生意并不是太好。

芒编是玉林的传统工艺品,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沉淀,怎么会不受欢迎了呢?

记者带着思考继续前行,走到街道的另一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家售卖芒编的摊位,几个客人正在兴致勃勃地选购产品。

“这个器型看上去很简洁,也很有质感,有点网上的那种网红艺术品的风格。”一位客人向记者解释道。

好的文化并不一定都能带来消费。像芒编这样的传统工艺品,尽管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却未必能适应当代审美的筛选。只有不停地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文化价值,跟上时代的眼光,才能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


而在这一适应和提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及时收到市场的反馈,及时感知行业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艺术节给了这些传统文化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物件、老手艺可以直面大量的消费人群,可以直观感受到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差距,迅速得到反馈,这对于引导新兴的文化市场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

激活蓬勃的文化经济


“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所带来的不止是一个街区的改变,更是刺激了玉林假期文化旅游市场的整体提升。


中秋国庆期间,五彩田园推出了2天1夜游,体验田园风光、回味农耕生活。

鹿塘社区的乡村大舞台上演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鹩剧演出。乡村风光和古老的地方戏剧交相辉映。


汉服巡游、舞台主题电音派对、国潮谜游园会、草坪露营基地HAPPY派对……这些深受年轻人喜爱,以往却又并不多见的时尚娱乐项目纷纷落地,尽显玉林的“潮范儿”。


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软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是一条更有人情味儿的发展之路,我们需要永不落幕的“十字街”,需要文化繁荣、群众满意的新玉林。




采写 | 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津远/文 廖源 /图

责编 | 梁远帆

校对 | 廖 海

审核 | 王彦臻
监制 | 陈 俐
出品 | 玉林日报全媒体



玉林日报新媒体矩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老伴儿   孙子   文化市场   艺术节   街区   中秋   阿姨   年轻人   记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